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信息通讯技术领域专利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信息通讯技术(ICT)领域在1985-2006年期间的发明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在华知名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在15个最主要的ICT子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情况,计算了主要ICT子领域对各企业的技术重要性、各企业在ICT子领域及整体领域的技术竞争指数、各企业在ICT子领域的技术比较优势指数等。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ICT的重要技术创新和竞争子领域;在我国整体ICT领域的竞争指数最大的公司依次为三星、华为、松下等,而国内其他公司的竞争指数都较低;在各ICT子领域最具技术竞争力的公司几乎都是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公司。研究进一步表明,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在对其最具技术重要性的领域保持技术竞争优势。本土ICT企业要缩小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必须重视对重要技术领域的选择并加大创新投入,实施专利战略,以保持自身在这些领域的相对技术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ICT的应用发展,旅游者对旅游地体验的内容和质量越来越依赖于地理信息。本文以南京旅游者为例分析了ICT对日常体验和旅游体验的影响,通过维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对日常体验和旅游体验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日常地理体验包括空间知识和空间体验两个维度,旅游地理体验包括旅游目的地体验、旅游路线体验和整体旅游体验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证明:①ICT的使用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影响人们地方体验的各个方面。通过使用ICT,人们获取必备的空间知识从而形成地理感知和地理体验。②ICT对旅游体验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ICT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体验、路线体验和整体旅游体验。旅游者通过使用ICT,不仅帮助他们确定目的地的位置,还帮助他们通过认知和互动产生地方归属感。③通过对ICT的利用,旅游者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地理知识对其旅游体验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对城乡生产要素配置的基础作用愈来愈明显,依靠信息通信技术(ICT)实现要素互动是实现市场对城乡要素配置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分析ICT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用的作用机理基础上,以北京城乡ICT终端产品运用情况和ICT终端产品入网情况等数据分析为实证研究重点,结合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重点提出了ICT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ICT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跨国公司开始对我国企业加强技术控制,设置技术壁垒,阻碍国内企业的发展。专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ICT产业发展的瓶颈。在研究我国ICT产业专利状况和跨国企业技术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制定和实施适合我国ICT产业发展的专利战略,才能抓住ICT产业全球性转型契机,赢得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5.
ICT产业聚集区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世界上几个典型的 ICT产业聚集区的文化背景、人力资源、政策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总结聚集区形成所必需的条件和聚集发展给 ICT产业带来的优势 ,进而为发展我国ICT产业和 ICT产业聚集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OECD提出智慧专业化战略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将ICT产业作为优先发展事项,国外学者也随之重视ICT产业智慧专业化相关研究。国外学者先后提出企业家发现过程嵌入、三螺旋演化延伸、全球价值链技术升级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等ICT产业智慧专业化理论,描述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3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概括出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定性方法、以构建模型为主的定量方法等ICT产业智慧化评价方法,探讨ICT产业智慧专业化与城市文化建设、行业伙伴关系、发展问题识别3个方面的效用。最后,对智慧专业化视角下的ICT产业发展进行系统分类梳理,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胡文玉  王文举 《技术经济》2020,39(9):89-100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扩散传播和驱动的双重视角下研究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首先,围绕创新主体和创新客体基于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的视角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传播机制,并应用Bass模型对其传播机制进行测度;围绕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和创新中介基于技术创新扩散驱动要素的视角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的驱动机制,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驱动机制进行测度。其次,运用2001-2018年中国五类城市(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ICT数据对其创新扩散传播机制和驱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Bass模型能够有效测度五类城市ICT创新扩散的传播机制,且五类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动态SAR模型能够更全面测度五类城市ICT创新扩散驱动机制,时间、空间和时空滞后效应驱动显著,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视角测度并分析了对五类城市的驱动效果,得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陈丛波  叶阿忠  陈娟 《经济地理》2022,(10):92-99+168
从城市创新产出和空间知识溢出角度提出了信息通信技术(ICT)重塑城市创新格局的理论假说。基于中国2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半参数门限空间杜宾模型测算ICT对中国城市创新产出的非线性作用和非对称的空间知识溢出。结果发现,ICT显著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创新产出,且创新提升效应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ICT用户规模更大的中心城市创新提升效应更大;空间知识溢出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创新产出,但空间知识溢出具有非对称性,中心城市利用ICT集聚优势能够获得更大的空间知识溢出。通过扩大外围城市ICT用户规模,达到70万户的门限值,有助于塑造协调的城市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2001—2018年全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统计数据,对信息通信技术(ICT)创新扩散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采取改进的Bass模型来测算ICT创新扩散速度,然后构建ICT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动态SAR模型,并采用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动态S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表明:ICT创新扩散的时空效应显著,创新扩散不仅受本地影响还受邻近城市的影响;人口密度、人口流量、户均ICT消费支出及ICT供给能力等因素对其创新扩散有显著影响,且这些因素短期空间溢出效应和长期回流反馈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析知识流动和组织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构成,探究知识溢出/知识扩散、高管支持/ICT应用对组织创造力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不同组织信息化环境对知识流动与组织创造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数据,使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创造力受知识流动的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对其的正向影响更强;组织信息化正向影响组织创造力,相比ICT应用,高管支持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强;高管支持在知识溢出/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ICT应用对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的强化作用显著强于对知识溢出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大学(学院、学校)和公司(企业、集团、厂)为节点,以专利为超边,构建了基于加权超图的区域校企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利用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2014年浙江ICT产业校企合作申请专利的数据,绘制了基于加权超图的2014年浙江ICT产业校企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对超网络拓扑结构指标进行了衡量与计算。结果表明:浙江ICT产业要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省际间的校企合作,其中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遵循新发展理念,构建基于“双循环”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测算2003-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及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ICT)生产性资本存量,运用中介效应、动态门槛效应模型对ICT资本结构变化点及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ICT资本深化作用明显,ICT资本每增加1%,经济发展质量将提升2.8%~3.6%;从传导机制看,技术扩散效应、人才配置效应和自主研发效应是ICT资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起非线性调节作用,随着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越过门槛值,ICT资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但人才配置位于倒U型左侧。该结论表明,当技术扩散越过对经济发展质量正向影响的临界值时,ICT资本积累将成为经济发展质量阻碍因素。通过揭示中国经济亟需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换的内在逻辑,为促进内循环经济投资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网络弹性的视角,运用专利数据分析了中国ICT行业创新网络的弹性。结论如下:整体来看,中国ICT行业的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结构特征,少数网络主体间存在技术知识的非对称性依赖,局部网络锁定效应降低了创新网络弹性,网络关系瓦解导致创新网络弹性下降;随着行业创新主体的不断增加,创新网络的均衡性和异质性增强,创新网络弹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ICT行业的创新网络抵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的适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信息通信技术(ICT)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和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以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为代表的ICT均促进城市创新增长,并且产生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相比于移动电话,互联网对创新数量的提升作用更强,移动电话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质量,而互联网则会导致平均质量下降;(2)移动电话对创新的溢出边界为1 000km,最优溢出范围为100k~1 000km,而互联网则达到2 000km和1 000~2 000km;(3)互联网造成创新质量下降是因为其在促进城市高质量创新的同时形成大量专利泡沫,且影响程度远大于移动电话对专利泡沫的缓解作用,可见,ICT总体上产生较为明显的创新分化效应;(4)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互联网能够缩短信息搜寻时间,从而为创新模仿提供便利,导致专利泡沫化加剧,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移动电话隐性知识传递有利于形成创新合作,从而促进高质量创新;(5)ICT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总体上在中西部地区和非省会城市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可为打造城市高质量创新模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国际数字鸿沟的经济发散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芸 《经济论坛》2007,(3):52-55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伴随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l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发展所产生的新现象。ICT作为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是从外部世界得到本体论信息,再以认识论信息的形式通过通信网络传递,并且支持整个信息流程的实现,是由通信、传感、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构成的一个完善的系统网络,成为现代传播信息与知识的重要工具。从Lloyd Morrisett最早提出数字鸿沟名词开始,数字鸿沟被赋予广泛的学科内涵,学者从社会学、伦理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角度来审视数字鸿沟现象,打破了传统的数字化趋同说。从狭义上来讲,所谓的数字鸿沟就是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从广义的角度,数字鸿沟则是ICT在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的集合体,表现为个人和企业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CT接入、使用、生产和应用创新上的差距,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与信息的创造、理解、应用和吸收能力的差距。在2006年4月28日颁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将缩小数字鸿沟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计划之一。因此,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国家主体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经济月刊》2010,(10):94-94
9月9日,安邦咨询公司举办的“信息分析的应用价值和实战案例”座谈会暨《信息分析的核心》新书发布在北京山水文园会所举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赖茂生教授、科技日报社张景安社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赵志耘女士等业界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谭力 《数字经济》2021,(5):23-27
我国ICT行业能耗增速迅猛,能耗控制不容忽视 ICT行业总体能耗快速增长.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的估算, 2020年全球ICT行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2.3%. 据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预测,如维持现在的能耗增长速度,到2040年,ICT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例将上升至14%.随着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算了1979—2014年中国分行业ICT资本存量、非ICT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1)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信息化与国民经济中的资本深化相伴时,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信息化的贡献越大。(2)市场化程度提高能够进一步释放信息化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效应,从而显著增强信息化对TFP的积极影响。(3)人均受教育程度越高,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越大。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在加大ICT资本投入、促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诸多互补性条件的配套实施,进一步提升工业化水平,扩大机器设备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是充分发挥信息化积极作用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魔兽停服事件中相关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分析,明晰游戏发行人暴雪公司、游戏运营商九城公司,网易公司和游戏玩家等各方当事人在此次事件中充当的角色,进而通过法律分析确定各方当事人在此次事件中行为的法律定性,分析对于魔兽停服事件造成后果的责任承担,为游戏玩家的维权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对居民公共服务偏好的回应出现偏离。如何在网络社会下修正这种偏离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课题。互联网等ICT技术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政府透明度,有效增强了政府投资公共服务领域的外在约束和内在激励。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ICT对政府财政回应的影响机理,寻找政府财政回应的替代变量,并利用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加以检验。研究发现:(1)ICT发展加强了民众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促使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由寻租空间更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公共服务;(2)ICT发展增加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威胁了地方政府晋升考核体系中的社会治理指标,我国使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主动转型;(3)ICT对地方公共服务水平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机制,对东中西部有不同影响。实证结果通过了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促进网信事业发展有助于刺激地方政府向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转型,进而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