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陶峰  陈俊智 《价值工程》2014,(2):292-293
开采扰动下采空区上覆岩层将产生位移和应力的重新分布。为研究云南某急倾斜铁矿在持续开采下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和破坏情况,根据实验室试验得到的矿山岩体力学参数,建立了矿山有限元模型。对矿体的开采进行了模拟,得到该矿体逐层开挖后上覆岩层最大主应力和地表下沉值的分布图,综合分析急倾斜矿体持续开挖对采空区上覆岩层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5,(26):120-122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韩王煤矿主要是采用膏体充填采煤技术来解放建筑物下压煤,膏体充填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能够减小地表移动变形,减少地表破坏范围,但是也不能完全控制开采区域上覆岩层的变形、移动和破坏。在此条件下,对充填开采的地表开采沉陷技术进行研究,能对于今后充填开采对地表构筑产生的影响作出准确预测和评估,对矿井的正常生产、优化开采方案和整体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丽 《价值工程》2010,29(6):40-40
在地下开采矿山中,由于矿山的各种地质因素都在地下开采引发地表变形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得地表变形的分析变得十分复杂。矿山的地面规划、地表征地、居民搬迁、构建筑物的使用等都依赖于地下开采引起岩层移动的规律分析、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矿山地下开采引起地表变形移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采用了GPS作为地下开采矿山地表变形监测的可行性及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学军 《价值工程》2012,31(33):87-88
在国外煤矿开采中,自十九世纪初就开始对采场顶板岩层移动影响直至地表的移动理论进行初步研究。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也开始了"浅埋煤层岩层控制研究",随着岩层控制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关键层理论。关键层理论是采场矿压、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研究有机结合的纽带,在学术界和工程应用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为浅埋煤层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岩层控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开展南方矿区薄硬煤层开采对采动区地表岩层移动观测,探寻薄硬煤层矿区开采岩层移动规律,为今后合理开采"三下"煤量提供基础数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开展南方矿区薄硬煤层开采对采动区地表岩层移动观测,探寻薄硬煤层矿区开采岩层移动规律,为今后合理开采“三下”煤量提供基础数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岩层控制关键层理论[1,2],就关键层破断运动对覆岩及地表移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关键层:岩层运动;关键层;矿山压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表的岩层移动观测,经计算后确定各种参数,为以后河流水体下安全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坑开挖会引起地表移动,进而影响周边建筑的安全。文章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进行预计,为采取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数值软件FLAC3D对告成矿21041工作面围岩的应力分布及其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工作面开采时顶板破坏及上覆岩层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寺河矿村庄下采煤地表移动参数测定,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保安煤柱设计参数选择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表移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破坏程度的不同,结合寺河矿地质条件,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实测,通过相应的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有的地表移动参数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2.
曹剑锋 《价值工程》2015,(18):155-157
地下岩体在开采之前,由于自重和构造所引起的应力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当掘巷道或者进行回采工作时,就破坏了原来应力的平衡状态,使岩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具体表现在巷体周围的煤、岩体产生移动、变形,直到煤和岩体内部形成新的应力平衡状态为止。在煤的开掘过程中,由于采掘活动引起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和重新分配,为了防止围岩变形遭到破坏,需要对围岩进行支护和加固。本文就大断面煤层沿空巷内支护加固技术进行研究,以便为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积累一些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快速等优点,已成为地铁建设的主流施工方法。盾构法施工时,仍然会引起周围地层移动,地层移动一方面在地表引起不均匀沉降,另一方面直接引起地下结构物的变位,当变位不均匀时还会产生附加应力。预测和控制盾构近距离通过地下结构物时所引起的地层变位,有利于盾构机的掘进和确保既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现通过大型三维模拟计算软件ANSYS对地铁盾构隧道的掘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也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地确定工作测点在地表移动开始前的空间位置,在联测之后,地表开始移动之前,进行全面观测。内容包括:测定各测点的平面位置和工程,各测点间的距离,各测点偏离观测方向的距离,记录地表原有的破坏状况,并作出素描。文章对采区保护煤柱的调整对村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隧道暗挖施工过程中,周围建筑物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在一定的工程条件下,可以用随机介质模型和弹性力学的公式进行分析。文章在分析介质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对隧道暗挖工程中对地表沉降和变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如周围建筑物,疏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移动,开挖过程本身引起的变行和移动等。  相似文献   

16.
魏朋 《价值工程》2014,(24):32-3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需求量日渐增加,因此煤炭开采强度也随之加强,就导致对地表移动和破坏越来越严重,形成了许多采煤沉陷区,给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本文以煤矿开采工作面为实验基地,结合地质采矿条件建立该工作面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由外业测量得到沉陷数据,并通过Matlab编码绘制出下沉、水平移动、横向水平移动、倾斜、曲率和水平变形曲线。根据上述曲线,研究开采沉陷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开发》2015,(18):179-180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解决采掘接替困难等问题;综合分析该矿采用采条带开采回收建筑物下的保护煤柱。条带开采后,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软件FLAC3D进行数值分析,获得该矿区条件下走向条带开采时地表移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条带开采后保护建筑物范围地表最大下沉量为309 mm,最大水平变形为±0.253mm/m;建筑物受损程度小于Ⅰ级破坏范围,产生较小影响,可以保证地表建筑(构筑)物的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8.
李飘 《价值工程》2014,(12):80-81
采矿时隧道开挖会对地下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其引起过大的地表沉降也会对地表造成危害。本文以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丰盛一矿开采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建立隧道断面开挖的数值模型,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量。结果表明,随着埋深的增大,围岩破坏程度渐进扩大趋势,同时地表沉降量先减小后增大。在岩性较差的地层进行隧道的开挖,容易引起周围岩体的扰动,在强度相差较大的地层交界处其影响达到最大,进而出现大的变形或破坏;但如果交界的两个地层岩性相同或相近,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填土围岩中隧道开挖引发地表扰动,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围岩应力分布和地表针对各种开挖方法引起的的扰动进行了分析,进而选择了合适的开挖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军平 《科技与企业》2012,(22):214-215
通过在成庄矿5303综放工作面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获取地表移动数据,获取该类地质条件和采矿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能够提前预测地表塌陷范围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关措施保证煤层气管道不受塌陷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