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15):91-94
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尾矿坝三维模型,并且基于M_C准则及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尾矿坝进行静力稳定性评价分析,采用整体位移和安全系数两个指标评价尾矿坝的稳定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避免了极限平衡理论评价尾矿坝稳定性时将土体视为刚体的缺陷,使结果更为精确可靠。采用反应谱和时程分析法对对尾矿坝进行动力稳定分析。反应谱法考虑了土体的弹塑性结构和坝体结构的动力特性,避免了拟静力法无法考虑结构动力特性反应所带来的不精确性;时程分析法既能考虑地震持续时间对尾矿坝地震效应的影响,同时也能计算能量的损耗和考虑坝体的非线性结构,本文通过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作对比分析得出反应谱理论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多方法进行尾矿坝的稳定分析评价,才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效率地发展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尾矿坝的持续稳定运行,本文运用PFC颗粒流软件结合强度折减法模拟尾矿库滑坡过程,分析滑坡过程中微观粒子的运行规律,将尾矿库微观粒子滑坡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确定尾矿库薄弱位置,为进一步提升尾矿坝本质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彭朝洪  孟祥瑞 《价值工程》2015,(10):120-122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中的重要措施,其安全性不仅关系到矿山生产的正常进行,也关系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尾矿坝是尾矿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尾矿库所发生的事故多出现在尾矿坝的失稳破坏上,因而对于尾矿坝稳定性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倮果沟口尾矿库的堆积坝进行研究,对其所处区域环境和地质构造、堆积坝本身结构与岩土体成分进行了调查,结合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取得的坝体不同岩土体成分的一系列物理力学参数,对堆积坝的在当前状况以及设计标高状况下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其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并提出现状坝体及最终设计坝高(1080m)在正常工况下整体稳定,基本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大主应力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小主应力在堆积斜坡坡度明显变换部位出现集中现象,未出现拉应力,同时局部剪应力较为集中,仅局部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王友库 《民营科技》2010,(12):45-45
通常尾矿库坝体变形是受尾矿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尾矿堆积坝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的水文地质环境的控制,尾矿堆积坝的变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从沉降观测的角度上看,还是有其规律性的,现对尾矿库体变形的检测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19):117-119
本文采用上游式筑坝工艺制作尾矿坝室内物理模型,并基于相似理论在该模型上进行模拟降雨漫顶的溃坝试验,重点研究了上游式尾矿坝漫顶溃坝过程中的溃口扩展机理。分别得到了溃口深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和溃口顶宽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同时,模型试验显示溃口顶宽出现间歇性的展宽现象,理论分析了出现该现象的机理。该研究不仅完善了上游式尾矿坝漫顶溃坝的机理,同时对尾矿坝事故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尾矿坝管涌破坏这一种渗透破坏形式,本文基于以往的渗透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现场判别手段,分别从破坏机理和过程分析两个方面介绍了尾矿坝管涌破坏的特征,对尾矿坝类似事故的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共有8869座尾矿库,其中"头顶库"1425座.尾矿坝是尾矿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否直接决定着尾矿库的安全,因此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提升坝坡本质安全水平至关重要.坝坡稳定性分析是评估尾矿库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定量计算尾矿坝边坡稳定性系数是判断尾矿坝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因此,计算并选用适合的定量计算方法对确保稳定性系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运用极限平衡法和离散元法分别计算了尾矿库边坡稳定性系数,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为合理选用边坡稳定性定量计算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尾矿库坝体变形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尾矿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上游式尾矿堆积坝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的水文地质环境的控制,上游式尾矿堆积坝的变形(包括沉降与水平位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从沉降观测的角度上看,还是有其规律性的,文章利用柿竹园烟冲沟尾矿库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变形观测资料对上游式上游式尾矿堆积坝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该类坝型的管理工作以及安全稳定性评价增添便利。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5):177-179
根据尾矿库的现场实测的工程条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某断面的二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浸润线从内侧坡面至下游外侧临空坝面逐渐降低,经过初期坝后下降明显,溢出点在下游坝趾上约10m处。现在标高下尾矿坝的安全系数为1.63,最小系数的滑面位于坝体外侧的中上部,近似圆弧滑动;最小安全超高下的终高尾矿坝安全系数为1.43,不稳定区域扩大,渗流溢出点在坝趾上约25m。均大于规范最小安全系数1.25。因此该尾矿坝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9):160-162
尾矿库是采选工程项目的配套工程,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若尾矿库坝体发生溃坝,将造成无法预测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副坝进行加固设计十分必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昆明安宁市某尾矿库副坝加固设计,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扶壁式挡土墙、钢管桩、碎石土反压方案进行加固,解决了副坝加高后稳定性的问题,保证了尾矿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8,(15):99-100
贮灰坝是火电厂的重要构筑物,主要以筑坝的方式贮放粉煤灰渣。粉煤灰渣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因此在贮灰坝建设和运行中水是贮灰坝最大的安全隐患。文章主要模拟强降雨条件下贮灰坝的稳定性,研究了降雨持时对贮灰坝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凤霞 《企业导报》2014,(8):121-122
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构筑物,它的牢固程度不仅涉及到矿山自身生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周边及其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危。本文对我国尾矿库的分类与安全等级、尾矿堆积坝的形式、尾矿库的特点做出综述,以减小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文昌阁水库拱坝右坝端布置于软弱基岩上且右坝肩山体单薄,设计采用锚索加固以增强坝肩稳定性,抵抗坝端推力。文章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在文昌阁水库右坝肩除险加固设计中的应用,对水库右坝肩按设计进行了灌浆锚固,恢复正常蓄水至今,长期在高水位正常运行,右坝肩小山堡未出现新的裂缝,下游面也未出现渗漏,说明达到了除险加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尾矿坝建于软土地基上时,容易因基础的沉降变形而造成溃坝的灾难性事故,设计施工时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采用碎石桩对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坝基进行处理,该方法施工相对简单,且施工时受地下水位影响小,安全可靠性高,经济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王陈颐 《价值工程》2014,(8):322-323
以浙江省遂昌金矿有限公司氰化尾矿干堆技术应用为对象,对氰化尾矿干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了氰化尾矿干堆存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含氰废水外排问题,取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在南方多雨环境下,氰化尾矿干堆存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综合研究以往尾矿坝事故的基础上,对尾矿坝溃坝原因进行了分类,大体上分为物理力学因素、 工程因素及自然因素,并对基于在线监测平台的尾矿坝管涌破坏情景构建系统进行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50天的静态浸泡实验,模拟深层埋藏的尾矿和地下水层静态处于共存状态下,探究尾矿中铀和硫酸根离子的释放过程,以及粒径对铀尾矿中主要污染物的浸出过程、浸出速率和浸出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粒径对尾矿中主要污染物的浸出速率影响较大;粒径对铀尾矿中铀元素浸出过程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硫酸根离子溶出的过程和稳定性都没有明显受到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文波 《民营科技》2013,(4):205-205
针对目前某病险土石斜墙坝斜墙以及砂石料之间的渗透系数差异不大,从而导致坝体的侵润线过高、下游的坝坡不稳定等现象,完全不满足规范所要求的标准,应采用粘土防渗墙的防御措施,对该水库土石坝设置防渗墙的之后所呈现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利用平衡方法来对下游坝坡的稳定性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粘土防渗墙的土石坝所呈现的侵润线以及降低,渗透量大大减少;防渗墙本身就具备了优秀的防渗效果,从而保证了下游的坝坡稳定性,保证了下游设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6,(15):99-101
尾矿坝的稳定是尾矿库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以红旺洗选厂2号尾矿库为例。选用了极限平衡法中的瑞典圆弧法和毕肖普法,并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以瑞典圆弧法为基础,毕肖普法作为校核。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坝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9,(28):273-277
鲁滩坝滑坡位于竹溪县新州镇鲁滩坝村。自2016年以来,鲁滩坝滑坡一直处于持续变形阶段,直接导致其下方部分居民房屋被破坏。本文在掌握滑坡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访问,对鲁滩坝村滑坡的地质与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通过BP神经网络对滑坡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结论,在降雨工况下该类滑坡可能发生局部圆弧形滑移破坏,发生整体或大规模滑移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小。本研究对类似工程稳定性分析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