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群,商群,产业群……而城市,也正在集结成群。城市群是未来国际、国内竞争的载体。国际上,纽约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东京城市群、巴黎城市群、伦敦城市群日趋成熟。国内,专家分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京津唐地区这三个大城市群将成长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长株潭城市群,这个稀缺的城市群资源,在整个中国版图上,这个中部重要城市群该如何站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成渝城市群及中原城市群的迅速形成.构建关中经济带(城市群)已“刻不容缓”。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推动下,关中经济带的城市群中第一次出现了天水市、运城市甚至洛阳市的名字.一个跨越省际的“大关中经济带”呼之欲出。任何一个经济带的形成,必定要有一个或者多个龙头城市起到带动作用,那么.在关中经济带中,西安有资格当龙头吗?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演绎了一场城市群大战。分属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四大城市群,已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4.
在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构想中,许昌市作为中原城市群之一,工业基础稍嫌薄弱。因此,在本世纪前十年,许昌市应该集中精力,以产业为支撑,加快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使经济问题、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题形态,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流空间”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为城市群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文献分析法对“流空间”视角下的城市群研究进行分析与梳理。研究发现:研究历程呈现出较显著的阶段性;研究主题与社会技术发展及政策指向密切相关;从研究热点来看,研究内容不断多元化,研究区域向中西部城市群拓展;研究作者呈现“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由于具有不同规模、等级、特色,分工清晰、密切协作、抱团发展,而形成强大的整体功能,是生产要素组合的庞大载体,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单元,也是实现工业化进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金德良 《浙江经济》2011,(24):33-3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明显。因为地域的无阻隔性、产业的关联性、人文历史的相似性,一些非中心城市或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浙中城市群中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较大、市区基本相连的义乌市和东阳市,加快同城化步伐,把义一东中心城区打造成为浙中城市群的核心和支撑,对于加快浙中崛起,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5年初江西拟定的“十一五”规划和省内一些报告文件中,均提出将建设环鄱阳湖城市群、赣西城市群、赣中城市群的规划。但在2006年12月中旬召开的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只提到了江西要构建环都阳湖城市群的发展战略构想.而未提及另两个城市群。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麻智辉对此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继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四省提出“城市圈”方案之后,中部省份第五个“城市圈”规划面世—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演绎了一场城市群大战。分属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四大城市群,已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继中部六省的四个城市群诞生之后,现在江西省也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群规划。在2006年12月中旬召开的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  相似文献   

10.
张岩 《中国报道》2014,(5):96-97
随着区域一体化建设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城市群在涌现。而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能否跟上,将直接影响一体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杜峰 《走向世界》2014,(3):28-30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承东启西,是山东经济文化建设的脊梁。”山东省宏观经济学专家集体发出共鸣。  相似文献   

12.
杨波 《改革与战略》2012,28(3):115-118
以高铁为代表的城际轨道交通,将从整体上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可达性,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方便、紧密,有利于引导城镇以中心城市为辐射节点、沿着轨道交通线路聚集,形成城镇密集的发展走廊,从而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和城市群网络的均衡分布。在高铁与城际轨道构成的1小时城市群内,通过整合资源、配置要素,以一体化的方式进入全球城市网络和世界经济体系,谋求整体能级提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0,(10):26-28
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渐露雏形,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趋于合理,空间布局结构也渐趋协调,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4.
4月5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湖南的环长株潭城市群、江西的环鄱阳湖城市群自此成为“一个群里的朋友”。国务院批复文件中指出,该城市群的建设目标——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给长江中游城市群简单画个像就更能理解它的重要性: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日本面积的85%、德国面积的89%;总人口超过1亿人;去年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仅次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这三地用约4%的国土面积产生出约1/3的GDP,被视作中国经济“前三极”。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城市最发达、能极较高的地区,主要是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中南这四大城市群区域。城市群是什么?就是经济增长能最重心在空间形式上的集中表现,能极越高的大城市圈,越有可能成为国际节点城市。在这四大城市群中,历史上以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为最高。在以沈阳为中心的90公里半径内,集聚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等六座大中城市,再加上拥有30万城区人口、  相似文献   

16.
杨慈英 《北方经济》2011,(14):84-85
一、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提出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正式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长株潭城市群以及整个湖南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带动湖南发展的增长极。深化  相似文献   

17.
地铁,一个改变都市人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已经逐步融入城市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地铁正成为衡量现代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杆之一。纵观世界各大经济发达城市群,如伦敦、巴黎、东京等,都有着复杂、高效、充满律动的地铁网络作为支撑,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血脉”。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城市群和城市规模理论、日本城市群发展的经验,分析了过度发展城市群可能导致“效率陷阱”,并从不同城市居民个人生活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了居民的效用,得出了要关注城市群的扩张和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促进城市经济均衡化发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离“世界级”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恒 《浙江经济》2009,(8):50-5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愈演愈烈,世界级城市群在地缘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经济竞合的重要支撑。2008年9月,我国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如何培育世界级城市群,可从现有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轨迹得以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是指:打造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行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圈),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市群和以黔江为核心的渝东南城市群(两翼)。其目的是在重庆形成以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5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众多卫星镇相互依存的城市群,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培育核心经济板块和区域增长极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