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大企业金融在“泡沫经济”形成与崩溃过程中表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表现的原因是日本金融体系固有的特性与惯例一大企业的低成本融资结构、双重利率结构、四大证券公司的市场垄断、稳定股东的保险机能等,日本大企业的这种资金循环对日本经济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本通货紧缩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 ,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本文首先论证日本物价下降与货币供应量紧缩的一致性 ,接着对其物价变动进行分析 ,指出如按“价格派”的通货紧缩定义 ,日本的通货紧缩可追溯至 1 985年 ,而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又发生通货紧缩。本文认为日本通货紧缩的形成是泡沫经济崩溃、供求严重失衡、进口推进、成本拉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治理日本当前的通货紧缩 ,简单的宏观需求政策已很难奏效 ,应将政策重点放在切实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上。  相似文献   

3.
日本大企业金融在“泡沫经济”形成与崩溃过程中表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表现的原因是日本金融体系固有的特与惯例-大企业的低成本融资结构,双重利率结构、四大证券公司的市场垄断,稳定股东的保险机能等,日本大企业的这种资金循环对日本经济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2年日本经济特征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依旧为巨额的银行不良债权和日趋严重的通货紧缩,目前正经历着从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恐慌之后、70年间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经济萧条时期,陷于双重困境之中而难以自拔。2002年日本经济的特征及其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内最终需求不足,出口拉动GDP微增;通货紧缩扭转无力,价格水平逐年下降;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国债余额已逾GDP;不良债权处理进程缓慢,金融机构改革步履艰难;企业收益小幅改善,发展前景依然不安;经济政策左右摇摆,结构改革阻力尚大。因此,日本经济振兴最重要的课题是,合理把握政策调节中必要的相机抉择,果断地实施结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使目前渐显谷底的景气与民间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结合,由此克服通货紧缩,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民间金融机构大力开展储蓄业务,筹措巨额资金,全力扶植企业,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仅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一、日本金融机构筹措资金的途径1.开展国内储蓄日本在战后十分重视储蓄。日本金融机构,特别是民间金融机构针对不同时期的储蓄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收国民手中的零散资金,以资扶植生产发展。下列数字可以看出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03.2日本经济连续多年不景气,政府一再动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反而使财政赤字增加。在分析了日本经济的现状后,小泉内阁科技政策大臣和科学技术综合会议的成员们提出了一个依靠科技来搞活经济的新建议,其核心对策是通过推进官产学联合来调整日本经济结构。一、官产学联合是日本经济结构改革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当前日本经济状况严峻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还处于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的低谷;二是尚未完全从泡沫经济崩溃的严重后遗症中摆脱出来,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依然低迷;三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不断移到海外…  相似文献   

7.
张丽华  孙涛 《天津经济》2007,(3):49-51,59
一、房地产泡沫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西方有些经济学家估计:日本泡沫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了6万亿美元。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在萧条中挣扎了十多年,迄今为止,日本经济依然没有明显的起色。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对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8.
5年前全球企业竞争力排名第二的日本1998年滑落到了第18位,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地位,经济萧条不振。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恶性通货紧缩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乃至倒闭,失业率提高,民间消费萎缩;二是景气对策效果有限,决策失当。日本经济如何起死回升?目前的“金融机构再造”和“早期健全化”方案则被视为重起炉灶的最后机会。  相似文献   

9.
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治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经济在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处于通货紧缩状态,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通货紧缩并未缓解,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连一向对通货紧缩一词讳莫如深的日本官方在2001年3月也不得不首次承认,日本经济陷入了“缓慢的通货紧缩”中。日本通货紧缩产生于泡沫经济破裂的历史背景下,其直接原因是不良债权问题恶化,以及不当的财政紧缩政策。日本政府对通货紧缩的治理,目前看来效果有限,不能称之为成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制约,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信贷紧缩导致的信用创造能力下降;财政政策面临两难窘境,紧缩财政使经济更加走向萧条,扩张财政则使财政面临崩溃;经济结构方面的改革,虽有强烈的愿望,但实际效果不佳,根本原因是制度创新的刚性,制度刚性的来源,一是目前制度的惯性;二是制度创新缺乏有力的推动者,并且既得利益者并不配合。日本经济与中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研究日本通货紧缩及其治理,对于我国真正地走出通货紧缩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199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2.2%跌至1.1%,1992年降至0.3%,1993年再降至0.29%,1994年则为0.6%,伴随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企业经营形势严峻,破产比率上升,效益滑坡,由此累及宏观金融环境。1995年6月庞大的银行坏帐总额首次超过40万亿日元,占GDP的8.6%,不履约率占贷款总额比例不断上升,银行及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倒闭事件层出不穷,面对不利经济形势,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振兴计划,而其核心是财政政策,本文拟就9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的财政政策的实质,得失做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1.
张颖 《现代日本经济》2002,121(1):40-44
从虚拟经济(主要是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导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基本层面:日本的生产率低下,并且长期没有提高,从而实体经济缺乏发展空间,无法填充虚拟经济中产生的泡沫。而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导致日本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则是缺乏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必然性给予了当今中国的股票市场许多教训。  相似文献   

12.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景气在1992至2000年期间,曾10次推行刺激对策,追加了130多万亿日元的公共投资,但由于种种原因,投资乘数效果降低,经济长期处于低迷,景气刺激对策及其效果值得研究和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一、冷战中迅速崛起的日本经济从1991年春开始,日本经济出现景气衰退。“这次景气衰退是战后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这次衰退当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由于经济政策上的失误,而导致泡沫经济肆虐,也是重要原因。这种泡沫经济后遗症,首先,表现在资产价格暴跌,连锁反应是税收下降、财政赤字增大。地价从1989年底到1992年夏下降了三成。其次,库存积压增加、生产设备等不动产过剩,从而使新的设备投资回升乏力。第三,股票、地价下跌时破坏了企业、金融部门及家庭的收支平衡,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不良债权”,从而导致银行经营恶化、连续亏损、引起金融体系不稳,使日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大幅度下降。第四,企业效益连年下降。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泡沫经济已经破灭十几年了,由其连带发生的通货紧缩,在最近的10年中一直肆虐着日本的经济。泡沫经济究竟如何在日本产生,谁是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又是谁第一个发现泡沫经济的弊病,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呢?理清这些问题,对深入挖掘泡沫经济在日本产生的社会及经济制度基础十分有  相似文献   

15.
经过战后30年的追赶.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了一个低速平稳的发展时期。但从1991年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开始到21世纪初.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10余年的经济低迷时期。在经济衰退期间.日本货币政策一度失效。克鲁格曼认为当年的日本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2005年以来.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之后.人民币币值一度形成单边升值的预期.国内经济连续几年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模式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政府主导型金融机制对日本战后经济重建和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建立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本很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并确立了以民间为主体,并以政府为补充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在政策金融领域,政府通过设立不同种类的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日本战后成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满足了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引导了民问金融机构的融资,进而带动了社会庞大的资金存量向技术创新转移.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更深层次,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核心内容的日本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已连续几年陷入严重衰退状态,目前虽有回升迹象,但何时能真正走上稳定发展之路还尚难预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一些企业已被迫放弃或正在考虑放弃终身雇佣的承诺,作为日本企业工资制度的核心-与终身雇佣制相配套的年功序列制也因此面临着重大调整,本文拟就围绕日本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现状、原因,前景等诸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萧条之中。期间虽经历了两次短暂的复苏,但终未能使日本经济踏上持续回升之路。然而,回望刚刚过去的2003年,人们仿佛又依稀感到了一丝春意。近期日本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和一些现实经济表现,都在表明日本经济开始离开谷底,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及其改革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系蔡新华一、困难重重的日本经济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遇上了一系列的麻烦。首先是泡沫经济的崩溃。1986年至1989年,日本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超常规猛涨,在此期间,日本GDP每年增长约为5~6%,4年内仅...  相似文献   

20.
192 9— 1 933年美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经济大危机 ,主要表现为物价连年大幅下跌 ,生产萎缩 ,股市崩溃 ,银行和企业大量倒闭 ,失业剧增 ,投资与消费严重不足 ,社会生产力相对闲置。大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 ,国际通货紧缩的影响 ,经济周期波动等原因 ,但是美国政府所执行的造成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是这次大危机的政策根源。当时制定政策依据的理论基础有 :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即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促使经济趋于平衡的原理 ;二是萨伊定律 ,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在政策上 ,胡佛政府奉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