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作品,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讲求虚实相生.所以,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应注重对诗歌传递的虚和实的信息进行整体接收,即对留白进行完形,这样才能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偏低,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再加上年代相去甚远,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总是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完形心理进行激发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对诗歌的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可从导之以趣、诵读诗歌、品析诗歌、拓展延伸、仿写成文这五大策略入手,让学生亲近诗歌,真正领会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3.
叙事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叙事性"是一种反抒情、反浪漫的诗歌实践.叙事性在20世纪90年代诗歌中的应用,提升了诗歌的情感力度,加强了诗歌思想功能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弗罗斯特是美国现代诗坛巨星,他摆脱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继承传统诗歌的优秀形式。汲取田园诗歌的独特风格,并加以创新。他推崇“自然与人类相分离”的自然观。他的诗歌词语来自民众,经他加工提炼被赋予新的色彩。他的诗作形式简洁,寓意深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针砭当代诗歌发展的现状,认为自从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诗歌逐步变得边缘化;但于此同时,中国诗歌又进入了虚假繁荣的境地,无论是良莠不齐的诗歌出版,还是名目繁多的诗歌评奖,及其鱼龙混杂的网络诗歌创作,都造成了这个时代诗歌的浮躁。  相似文献   

6.
陈国仁 《魅力中国》2009,(29):158-158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优美的古典诗歌作品,也是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这些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继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不仅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也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学习古典诗歌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读懂、背会一些名家名篇,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读诗,学生赏析诗歌,教给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能力,给学生一把打开中国古典诗歌的钥匙,引导学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殿堂里自由遨游,感知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粹,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8.
杨国正 《魅力中国》2013,(10):152-152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作为中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岩岩 《魅力中国》2011,(4):154-154
对古代诗歌的鉴赏,不仅要求学生能感受诗歌的美,而且还要能言说出这种美。  相似文献   

10.
汪长江  郝艳海 《魅力中国》2010,(20):209-209
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真实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动乱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众多现实主义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现实主义诗歌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杜甫中的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1.
丁晨晨 《魅力中国》2010,(6):262-262
陶渊明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很特别的诗人,对后代的影响已不仅仅是能用重要来概括的了,他已经成为现代很多人的感情寄托,他的诗歌也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家园。之所以陶渊明有这些特殊的意义,因而他的诗歌也一直流传了下来。但在流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陶渊明的诗歌在不同的时代的接受也不同。本文试从宋、辽、金、元时代来探讨陶渊明诗歌歌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2.
读者由诗歌的意象入手,展开丰富而生动的想象,进入到诗歌所创设的那种形神兼备的意境中,最终就能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闵天翼 《魅力中国》2010,(11):113-113
本文对古代诗歌分析,并提出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尚可 《发展》2013,(10):100
诗歌与音乐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伊始就紧密结合,诗歌与音乐的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单一的只看诗歌或者只看音乐。  相似文献   

15.
刘志梅 《魅力中国》2009,(20):99-99
诗歌鉴赏是阅读能力中要求最高的题目,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那么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顺利地完成试题,我认为以下几种做法不失为捷径。  相似文献   

16.
诗歌曾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素有诗歌之国的美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却在不断探索中迷失了自己,今天遭到了空前的冷遇,分析其原因是外部环境巨变,给予诗歌重创,诗歌内部又难以找到被认可的质,所以才出现内外交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杜甫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性和思想性,本文从其诗歌内容和诗人本人经历两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后自然时代人们身体和精神的问题,诗人揭示现状,寻求出路.刘玉美的诗歌是其中之一,时代病症在其诗中表现为诗人意、欲和现实世界、生活状况的冲突,所以其诗歌展现出较多痛苦的情绪,而造成其痛苦的有现代物欲横流的观念和主流话语掌权等诸多因素.但在寻求出路时,他的诗较多停留于希望层面,只是在《开镰》中实现了自然生命力或原始欲望与人的意、欲的合一.  相似文献   

19.
申蓝 《魅力中国》2010,(35):270-270
隐喻是一种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语言手段,是语言使用中的一大特色。而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隐喻体现在诗人对物象的选择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找物与情的切合点,使得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隐喻使诗歌语言具有不透明性,使诗歌蕴合丰富,意境优美,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最杰出的小说家、诗人。被誉为“文学女皇”的阿特伍德以其简单质朴的写作风格,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她的诗歌别具风格,涉猎内容广泛;女性个性鲜明;诗歌意象丰富;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