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舆论主体来划分,网络舆论场主要包括官方网络舆论、媒体网络舆论和民间网络舆论。通过对湖北地区36个政府网站、4个媒体新闻网站和60个民间BBS论坛的舆论调查,了解到湖北网络舆论场的基本状况,发现存在官方网络舆论影响力弱化、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按舆论主体来划分,网络舆论场主要包括官方网络舆论、媒体网络舆论和民间网络舆论.通过对湖北地区36个政府网站、4个媒体新闻网站和60个民间BBS论坛的舆论调查,了解到湖北网络舆论场的基本状况,发现存在官方网络舆论影响力弱化、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草根"作为一个热门词汇被植根于大众的记忆中,草根文化在各个领域蔓延开来,同时,草根新闻也因网络的普及而迅速成长."人人都是爆料王",张扬不羁的中国网民合力拉开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博客、BBS论坛、电子邮件、QQ、MSN,都可能成为即时新闻的消息源,在新闻发布和新闻搜集方面形成一种非主流媒体的传播形态."草根新闻"以前所未有的优势攻占传统公众新闻的阵地,并且在引导舆论等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如何来看待这样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校园网络舆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策略,主要是主动介入,加强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加强校园网络舆论队伍建设,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规范网络舆论行为;完善高校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应急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加深,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舆论逐步形成并日益活跃,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强,成熟的、稳健的网络舆论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舆论导向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网络舆情时代,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地方政府应如何面对网络舆论,及时调整自身的定位和心态,积极地解决事件已成为地方政府必须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是通过网络空间传播的对某一社会焦点问题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公众认知、观点和意见的总和。它具有匿名性、自由无界传播性和包容性3个特征。对网络舆论的功能进行考察,发现其功能具有正负双向性。为了减少网络舆论的负面功能,优化网络舆论环境,要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轨,形成舆论"合力"、构建服务政府,确保信息公开、扩大网评队伍,培养正能量的"意见领袖"、推行有限实名制,锻造负责任的大国网民和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接受面最广的大众传媒──—电视,深受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同时,电视舆论的影响和作用能引起上至国家决策者,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关注。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形象地论述了新闻宣传工作同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地阐述了新闻舆论导向对社会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作用。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两者密切相连,互为作用。舆论导向往往借助舆论监督持有的方式以达到引导舆论的作用,而舆论监督最终的目的是正确地引导舆论。一、如何坚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作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的核心力量,充当着"平民网民"、"新闻发言人"、"领航者"、"网络卫士"、"引导专家"等多重角色,适时监控网络舆情,主动引导网络舆论与网络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郝卿 《新西部(上)》2010,(6):169-169,171
新形势下网络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想教育工作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思想教育应因势利导,促进工作网络化,主要措施是: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和完善,重视校园BBS站的舆论引导;重视和加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 ,舆论引导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必须讲求艺术性。新闻媒体要通过提高引导水平 ,改进引导艺术来吸引受众。提高舆论的引导艺术 ,就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提高舆论传播的新闻性、贴近性、知识性、趣味性 ,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使受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辉  李云婷  金旭 《理论观察》2009,(3):F0003-F0003
政治导向,是舆论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所在。 所谓政治导向,就是新闻舆论的政治倾向性和政治影响力,是新闻舆论在一定的政治方向上对人们的影响和对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修成 《魅力中国》2009,(22):174-175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提出:"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传播手段,已在当今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生态的优化与发展,影响着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并将对整个社会生态的良序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整个社会高度重视。对近十年来中国网络舆论及网络舆论生态问题的研究情况展开述评,通过梳理国内网络舆论及网络舆论生态问题的研究特点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开展网络生态问题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尚彦镔 《魅力中国》2013,(11):324-324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能否正确处理网络舆情已成为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一、网络舆情的成因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事件,它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导火索,其性质往往决定着网上舆论的热度和影响力。2.社会心理,丰十会公众的不同心理趋向决定着同样一个事件可能引发的舆论强度,如当前社会中“仇富、仇官、仇警”等情绪较突出,一旦发生相关事件,就更容易引发网络关注。3.重点网站,其如果集中、突出报道某个事件,便会在极短时间内形成网上热点,对于形成主流舆论具有重要作用。4.传统媒体,相较于网络,它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所以,传统媒体是否及时介入,介入后的报道力度或者言论倾向如何,对网络舆论走向具有重要影响。5.政府应对,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对措施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部分网络事件之所以会引发负面炒作,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与地方政府应对措施不当有着紧密关系。6.意见群体,以资深网民为主体的网上意见群体,是影响网上舆论热度或走向的重要因素,许多“意见领袖”的博客、论坛等对网络舆论的走向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7.网民参与,网民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网民参与网络意见表达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网络舆论的生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是社会权利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技术的主体重塑功能,使得公民个人、新闻媒体和利益集团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成为与国家平等对话的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呈现出"一体两翼四肢"式的多主体关系,公民个人、党政部门、新闻媒体和利益集团等行动主体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分别通过权利、权力、影响和利益影响网络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党在现阶段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既是实践上的伟大创新,也是思想理论上的伟大创新。现阶段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是适应这一主题,为这一主题服务,努力营造舆论和谐的话语环境。如果说舆论钳制表达了专制、单向度权威的价值取向,舆论涣散表达了一种伪民主、无政府倾向的价值取向,舆论和谐则表达了一种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竞争与博弈的既合目的又合逻辑的价值取向。这是一次舆论导向上的巨大转型。  相似文献   

17.
高校BBS凭着自身特有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使其成为高校学子舆论参与的主平台。管理者应该切实建设好高校BBS,使其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生活,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舆论成为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舆论形式。政府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已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在介绍网络舆论概念、特征、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政府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全面到来的信息时代诞生了大量的网络“意见领袖”,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网络舆论的方向常常受到“意见领袖”们的左右.为了确保网络舆论的绿色健康发展,必须要积极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引导、舆情监督、网络文明教育以及网络思想动态预测的功能,从而确保网络舆情能够实现健康、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深刻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原则要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年多来,慈溪日报采编人员认真学习贯彻"2·19"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发展共进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唱响主旋律,以更加自觉的行动传播正能量,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呈现出崭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