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语文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是最具人文性的。它集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学精神、思想境界等方面。载道,载情、载史,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阅读语文教材,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是最具人文性的.它集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于一体,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学精神、思想境界等方面.载道,载情、载史,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  相似文献   

3.
戴那日苏 《魅力中国》2014,(16):126-126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张红梅 《魅力中国》2011,(15):351-351
语文传承、载负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渗透,培养人文素质。是当代语文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罗丽 《魅力中国》2010,(2):115-116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  相似文献   

6.
匡中芹 《黑河学刊》2006,(5):99-101
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国的语文教育只有放在生活的大环境中,才能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科学使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类教材有助于大语文教育的顺利开展。大教材观为大语文教育提供了伸向更广阔天地的踏板。  相似文献   

7.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  相似文献   

8.
李四平 《魅力中国》2010,(16):244-24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读书经验引领一代又一代学子博览群书.传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启迪一代又一代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教会学生读什么,如何读的真谛。因此,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善于驾驭《课标》引导下的语文教材,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诱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万利稳 《魅力中国》2010,(31):71-71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冬梅 《魅力中国》2013,(8):191-191
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语言和文字,它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工具,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远离现实,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定在教材里,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阅读被教师的繁琐分析和提问占有,多数学生除课本,几乎无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1.
王栋生 《中国报道》2009,(9):111-111
对中学语文教科书收入的鲁迅作品及相关教学情况,近10年来陆续有过一些争议,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层面,这是正常现象。一篇作品能否进入母语教材,取决于它的语文学习价值。一般而言,经典作品代表了一个民族在某个历史时期人文和语文的最高成就,这些经典也一定是民族语文最宝贵的资源。从这个意义而言,我国21世纪的语文教育仍然离不开鲁迅。  相似文献   

12.
将地方文化适当地融入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可巧用地方文化的本土性,让地方文化资源走进校本教材;可巧用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完成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要求;可用导入、讨论等方法巧用地方文化,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地方文化,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行动是由思想决定的。思想发生变化,行动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刘玲 《魅力中国》2010,(10):152-15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是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真正的把语文教学从以“应试”为中心,转移到以“文化”教育为中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申红蕾 《魅力中国》2013,(17):163-163
语文是一门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内容最富有人文情趣的学科.小学语文作为教学课程中最基本的科目。课本中的文章和学习内容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对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和人格健全的培养都有着深远影响,小学生时期正处于儿童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对生活和周圃发生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就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为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将家庭、社会生活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成为我们目前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中生活化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平 《改革与开放》2013,(6):153-154,156
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都是一门基础课。中职生是应用型人才,如何使他们适应现代社会求职和生存的需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中职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精心设计贴近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需要,课堂的教学环节以及更贴近学生的教法进行相关探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康聪颖 《魅力中国》2011,(9):139-139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语文教学活动最重要有三点意义: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语文是人们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特色是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考查学生的文化积淀和知识迁移能力.这四个命题特色既解释了08年的命题特点,又指出了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的方向: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因此,在全面复习阶段,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过偏过难的习题,应以基础知识为本,重点应放在课本上.  相似文献   

19.
张小红 《发展》2020,(1):77-78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汪燕霞 《魅力中国》2010,(2):110-110
语文教材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或语言典雅、结构精巧,或思想内容深邃,或情感真挚、文理晓畅,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生活美、语言美等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不管是古时的诗词歌赋,还是今日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