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论与世界体系论是在深刻分析中心—外围全球化结构方面颇有建树的两种理论。这两种理论对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第三世界的不发达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但是,它们也各有自己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一、理论陈述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沃勒斯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心地区、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的内涵。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中心地区享有先进的工农业以及发达的商业和金融业,其显著特征就是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所谓“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体系思想从国际分工体系的主导者、分工规则和分工格局等维度考察国际分工体系,并形成了对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与实质较为系统的阐释与分析,在理论层面有助于认识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演变、实质与当代变化,在实践层面有助于探索我国应对当代国际分工体系的挑战的策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在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体系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系统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以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沃勒斯坦“融入”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入”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作为基本的研究框架 ,包含了融入的性质、模式和影响等主要内容 ,剖析了融入的不平等属性 ,为融入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抉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中心-边缘”结构向板块与网络状并存结构转型。目前,世界上形成一种新型的三极贸易体系,它不仅与过去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之间贸易有所不同,而且是人类历史上几乎从未有过的。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包括:区域化与区域主义相互促进;亚非拉国家独立和其中部分国家走上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使一些边缘地区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科技革命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转型将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既刺激又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世界经济重心开始由大西洋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机制中将会有更大的发言权;促进整个国际体系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与世界的未来走向、美国霸权衰落与国际关系的调整、世界体系分析的理论特征和未来发展以及世界体系的变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本刊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路爱国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宾汉顿大学布罗代尔中心主任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出发,作者提出了有别于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大致可以区分为古典帝国主义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以及新葛兰西学派等三种不同的理论,它们分别采取垄断资本、不平等交换和历史结构等概念作为其研究架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特色在于它打破了政治-经济、国家-市场和国际-国内的界线,试图建构一种结合政治、经济及社会的整体论分析架构,并且将议题带入历史脉络研究。关于欧洲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此采取了批判立场,质疑一体化背后隐藏的剥削、不平等及支配关系。因此,除帝国及霸权的研究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讨论了社会阶级与一体化的关联性,从而开创了更多元的研究议题,并能对这些议题提供方法论对话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是知识创造的源泉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一个国家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是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体现。但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的界定和评价体系的概念仍旧是模糊不清的。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着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本文总结梳理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在我国的建设历程,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同时具备"世界"(国际化)、"一流"(卓越化)、"大学"(本位化)等条件;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应具备一流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智慧支持、效率支持等特征,并从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优质人才、完美服务社会等角度,就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5月30日世界经济研究所就近期主要国际货币汇率的巨幅震荡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改革进行了研讨。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和回顾 当前的汇市巨幅震荡以及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历史背景: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已有50余年,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崩溃距今也有20多年。在这20多年中整个世界的货币体系始终没有完全确立,即所谓Nonsys-tem的system。同时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经济已真正进入了三极或者多极时代,制度性改革已是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1.
段培燕 《魅力中国》2011,(18):53-53
依附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拉丁美洲的一种政治理论,是一种用来诠释外围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成因及其试图改变这种状态,实现可能发展途径的一种理论集合。时代在发展,这种政治理论模式逐渐被人们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解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我们在应用此理论来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有必要也必须对它进行全面的理论把握和深层次的思维理解。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世界体系从“延长的16世纪”的欧洲世界体系发端,其性质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按照在现代世界体系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现代世界体系被划分为三个等级结构: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世界体系形成不平等结构,源于世界范围内劳动分工的不平等以及地区间贸易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发展的结果是地区间资本积累和收入的不平衡以及地区间国际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中国要想步入现代化道路、实现真正的发展,就要增强本国在国际事务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以及处理本国事务的自主权,寻求自身发展模式,摆脱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也将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纳入积极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13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古·别尔德穆罕默多夫在总结上半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政府扩大会议上说,国家实行改革的目的是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今年上半年土GDP增幅超过20%,外贸额的增幅超过40%。总统说,准  相似文献   

14.
近来,国际金融市场起伏不定,以美元危机为标志,世界货币体系再次陷入了困境。这自然引起了对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广泛反思和对新的世界货币格局的探讨。事实上,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所面临的困境是有其深刻的国际经济原因的,并且其发展趋势也是受国际经济发展所主导的。 一、世界货币区域化是国际金融市场适应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在90年代初,世界经济整体上处于经济周期的下降或低速增长阶段。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中获得了发展,中国的发展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论述了中国发展对世界市场价格、世界产业、世界市场竞争、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均衡、全球多边贸易、世界经济运行等诸多体系的影响,力图通过剖析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探讨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作为一个国家从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个地理概念,直到近代以来“神圣罗马帝国”也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这缘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君主专制的顽固性、容克地主贵族对市场的人为分割以及观念与经济管理方式的极度落后,都严重阻碍了德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与德意志诸邦在经济方面逐渐进行的工业革命极为不协调,资本主义发展对市场扩张的内在要求一天天将德意志统一的政治框架提上历史日程。  相似文献   

17.
【香港《信报》8月5日】在美国朝野的压力之下,中海油终于宣布放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一项正常的商业交易成了西方“妖魔化”中国的牺牲者。其实这并非个别的事件,在迫使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美国人就普遍相信北京要为该国庞大的贸赤负上责任。而有着类似看法的并不只限于美国,最新的《经济学人》就指出,现在已不是华盛顿,而是北京,正逐步取得了影响劳工阶层、企业财团、投资市场以至全球经济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18.
19.
王伟 《黑河学刊》2010,(6):73-74,76
依附论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在批判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兴起的诠释第三世界落后、成因、性质和特点,并据此探讨走出落后困境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它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逐渐式微,而被人视为昙花一现的"短命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又显示出这棵理论之树的常青。因此,学术界存在着依附论历史命运的"昙花抑或常青树"之争。这种学术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依附论的不同定位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世界生产体系的变革与重组是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技术、制度和企业战略三维视角揭示影响当代世界生产体系变革的动力因素,提出正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根本性地改变了各国企业间组织和生产的传统联系,引发了世界生产体系的多重变革。本文进而通过对跨国公司、母国政府、东道国政府和多边机构间互为作用的四角双层谈判关系的考察,论证了四个行为主体正向、反向、合作和约束作用于当代世界生产体系变革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