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民中国     
在优秀人才成千上万地从中国、从印度、从各个第三世界的落后角落涌向美日欧各发达国家的时候,谈什么"移民中国",似乎是"发神经"。经济学上最深刻的道理之一,就是"天下事都是人做的"。在"全球化"时代,人及其头脑的作用迅速凸显,"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成为"第一稀缺资源",由此,人才大迁徙的历史图景徐徐展开,这便是前无古人、且遍及全球的"移民现象"。近日据报,加拿大2000年共接纳中国内地移  相似文献   

2.
"IBM怀着对中国的承诺,为中国建立一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技术公司。它设在中国,为中国人服务,有朝一日也为全世界服务。IBM中国公司必将会成为‘中国的IBM公司’,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可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未来世界"谁将养活中国"……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布朗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言论,着实让许多关心中国未来的人吃惊。中国有勇气、有能力面向未来这是事实,但耐下心来听听这位绝不是持冷眼态度的外国专家的话,其意义不仅仅是使人思考。  相似文献   

4.
国际大鳄"做空"中国,本土对冲"玩家"稀缺,成长艰难。"他们是一群不道德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利用别人的失误来大发横财。"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多位国际政要曾这样评价对冲基金的本质。如今,那些"不道德的人"正在觊觎中国。同时,在中国内地,众多公募基金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饮食确实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中国或缩小一些说华夏的饮食文化可以看成是具体而微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6.
王木木 《东北之窗》2011,(Z3):52-56
二十多年前,日本游客的购物盛况曾震撼了世界——挎着相机的日本人,成群结队地如潮水般涌进欧美的各类高档奢侈品店铺,指着陈列的商品大声嚷道:"这一排全要了!"如今,这般景象仍然存在,只不过主角换了人。世界各地的购物"大亨"们从日本人变成了中国人。中国富了、强了,中国人不差钱了,国内的奢侈品店更是从一间没有到一年比一年多了,可为何奢侈品的消费却大量流失了?问题不仅止于此,奢侈品的"中国难题",很多。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下产生了关于中国人有无信仰的争论。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命"为起源,以身处社会之中的"人"为信仰主体,以道德信仰作为核心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终极价值关怀,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信仰体系。当代中国信仰重构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统领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陈雪莲 《老区建设》2013,(11):41-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强调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和中国的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而辛勤的扶贫人正是这个梦的实践者、践行者。扶贫人的中国梦,就是要让没有吃、没有穿的人都能吃饱、穿暖,让没有钱的穷孩子上得起学,让没有钱看病的人看的起病,让没有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经济进取精神,它的存在可以在其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那就是古代中国人以"孝"为核心的人生责任。尽管在古代中国实现"孝"的最佳途径是"攻科举,入仕途",但那只能少数人为之,绝大多数古代中国人选择了通过经济活动来实现这种人生责任,或者农耕,或者经商。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农耕与经商寄托着人们永续香火或光宗耀祖的梦想,从而农耕与经商都发展出了强劲的进取精神,而经商是经济进取精神更为高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杨青 《中国西部》2013,(22):126-127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茶圣陆羽记载的"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的神农时期。中国人也素有"客来敬茶"的待客习惯。可见,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茶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业 世界房地产业利润一般在5%左右,而中国房地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则在15%以上。2003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上榜的100人中有47人涉足房地产,前10名中有8人从事房地产业,据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是反思工业化和现代化而提出的目标愿景。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微观向度。"美丽中国"在价值维度、根本目标、主体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社区担当着新的任务和时代使命。生态社区建设应从社区理念设计、社区环境建设、社区体制创新、社区观念培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在微观层面实践"美丽中国"的"自然之美"和"社会之美"。  相似文献   

13.
正"习马会"过去已经两个多月了,更多的人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了"习马会"的重大意义。曾经数度兵戎相见的国共两党,能够心平气和地一起讨论中华民族的未来,明确致力于振兴中华的共同奋斗目标,对于百余年来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可谓大幸之事。所以,世界舆论普遍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高兴"。当然,也有个别中国人不是那么高兴。蔡英文大概算最有名的。"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民主化历程,台湾人就是民主人、就是自由人。"蔡英文祭起民主大旗,以政治认同之说辞来对抗统一,显然蹩脚。从马英九在"习马会"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国民党对于使用民主、自  相似文献   

14.
丁秀 《中国西部》2014,(7):88-89
<正>从1984年中国人第一次踏上南极乔治王岛到现在,中国南极科考走过了30年艰苦奋斗的历程。那些难忘的节点串联起中国人在这个冰封雪埋的世界里探索未知的足迹。1984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向阳红10号"船首赴南极。从这一年起,中国每年派出考察队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中国所经历的"中国意识危机",实际上是自近代以来的第三波。清末到"五四运动"是第一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是第二波。"中国梦"是自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民主富强梦想。直到今天,这个梦想仍然是中国人追求变革和进步的巨大思想动力。在现实中,"中国梦"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要解决今天中国很多人对国家的前途、对自己的前途的信心危机。历史上,每一次"中国梦"的背后都是当时面临的信心危机,而信心  相似文献   

16.
赚钱、花钱,每个人都在不停地重复这个过程。不过,似乎很少有人能仔细地分析自己的消费习惯,能坚持每天记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开销最多,直到钱包瘪了、账单来了,才后悔地想"剁掉乱花钱的手"。《中国报道》杂志特意在中国报道网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调查。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到来之际,《中国报道》帮助您更好地认识您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7.
缺粮的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2013,(25):24-25
"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这个著名命题,就像是一个紧箍咒,时刻刺激着中国农业领域的从业者。人与地的关系紧张,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现实: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1/5的人。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粮食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1978—201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93%。过去的9年,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如无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十连增"的丰年奇迹。然而,供给奇迹般的增长,却仍然赶不上消费的增长。目前,中国基本粮食的自给率仍然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何祥 《魅力中国》2009,(36):187-187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中国园林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容闳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由于容闳一生的追求和主要成就是促成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因此又有"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遇到了经济如何才能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的问题。一些人甚至耽心"中国还能坚持多久"。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中国人能够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国情。从原始的农业经济到现代的信息经济,中国拥有独特的多元生产力形态,这就是当前我国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