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金融企业布局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尹俊  甄峰  王春慧 《经济地理》2011,31(5):754-759
近年来,中国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基于各种"流"的联系正在促使一个新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的形成。在回顾国内外研究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文献和借鉴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全国主要金融服务业企业布局对中国城市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网络连接度与城市的重要性有关,城市在网络中的连接率随城市的重要性下降而递减;中国城市网络具有区域特性,基本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两小"五个城市区域;北京、上海、深圳是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共同构成了基于金融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Although smart cities are now the subject of a growing literature,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which considers how smart city projects develop on the ground. This paper begins to address this concern by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transport application, MotionMap, within the MK:Smart smart city programme. MotionMap aims to provide city-wide real-time transport information services. It is being developed through an ongoing dialogue spark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lead users and prototypes of a smart transport app. We draw on insights from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and social practice theories to explore how ‘smart’ might be integrated within and potentially transform the plurality of mobility practices that exist in cities.  相似文献   

3.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阐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开展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效应、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倒逼作用、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3个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则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5.
林小莉  王德起 《技术经济》2022,41(11):104-113
基于2006-2018年我国1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性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通过PSM-DID方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试点的智慧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就地区异质性而言,相比于中西部区域,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对东部区域城市绿色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在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分别通过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产生绿色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则通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并据此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时代技术赋能型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新趋势,对我国实现低碳转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2006—2019年我国223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在引入PSM-DID、空间DID等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通过数字技术创新的直接路径和“数字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路径影响城市碳排放;(3)在人力资本、资金、物质越集聚的城市,数字技术赋能路径对城市碳减排的正向调节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城市实现数字赋能与低碳引领的双轮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和首尔全球城市网络联系能级及其动力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每个城市的网络联系能级各不相同。目前的研究主要描述了网络特征和联系方式,以及联系程度的衡量方法,还缺少对影响网络联系动力因素的深入探索。在泰勒所建立的城市—公司数量矩阵基础上,通过对全球61个跨国现代服务业企业在49个城市的分布,计算各城市的联系度,分别将北京和首尔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联系度及其不同部门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决定两个城市联系能级的产业、城市和国家经济等相关因素进行比对,证明产业、城市和国家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全球网络城市联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腹地对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比城市和行业因素的动力作用都更加明显。这不但验证了泰勒提出的城市联系能级动力因素,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动力因素得出了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8年全球互联网地图,利用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城市节点的整体可达性和最短距离可达性,并结合总带宽和连线数据,对世界互联网城市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表明:影响世界互联网城市节点整体可达性和最短距离可达性的关键因素略有不同;世界互联网城市等级体系是建立在原世界城市体系上的一种新等级,其受节点网络功能、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国际航空交通运量,以及GDP和综合竞争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城市主义的城市网络作为城市关系研究的新范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珠三角主要金融行业148家企业选址数据,借鉴城市联锁网络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网络发育特征及其形成的行业动因,进而探讨了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层级结构。保险业较之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对于城市网络具有更大的贡献弹性。城市链接率与城市竞争力的弹性分析表明,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相雪梅 《技术经济》2020,39(10):128-137
省内城市间经济关联及其结构为区域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依据。在采用市级关键企业信息和省级产业关联信息获得省内城市间经济关联关系基础上,计算城市间经济关联权重,用之修正王欣等采用的度量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型中的 ,从而综合考虑产业结构、企业活动、经济总量、空间距离、城市人口等因素对城市间经济关联的影响,构建了能够客观反映城市间经济关联结构的省内城市网络模型,并利用山东省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山东省城市网络的4类结构,从城市对直接关联城市的影响、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城市对城市群的控制调节能力、城市的潜在影响力等方面量化了城市的各类影响力,从而从经济关联视角为省内城市间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规模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玲玲  周天勇 《经济经纬》2006,45(1):112-115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城市规模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区位优势与城市最优聚集规模的关系,随后分析了最优城市规模理论和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困境,城市规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适度城市规模网络结构是对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批判和修正。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基于柳市电器集群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韬 《经济管理》2007,(3):6-11
产业集群是由经济网络和社会网络互嵌、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网络组织。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中的一些定量和图形化方法应用于集群研究,选取浙江乐清市柳市镇电器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研究对象,测度、图示出这一集群的网络结构构成和形式,展示出我国产业集群中社会网络和经济网络的互动,并认为结构性、异质性、层次性以及核心节点的显著地位是集群网络的重要属性,小企业主导型网络结构具有向大企业主导型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落学:城市群现象的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城市是具有生态智慧的特殊生命体为理论前提,认为应当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城市群现象进行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不同历史时期城市之间的作用形式,指出新经济时期城市群的生物群落特性,并对城市群落和城市群落学进行概念界定。进而,解析城市群落的组成和空间结构,将城市群落的成员划分为优势城市和从属城市以及关键城市和冗余城市,将城市群落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生态金字塔”垂直结构和“缀块、廊道、基底”水平结构。最后,阐述城市个体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等生态行为以及城市群落的自然选择、协同进化和演替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测量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公司业务联系的方法,对会计、律师、保险、银行、广告等5个行业,99家国际生产服务业公司及分支机构在珠三角50个区(县)级空间单元的业务联系分析表明:珠三角城市网络呈东西两岸、中心与外围不均衡分布状态,并具有鲜明的"跳跃性"特征,即网络节点向各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并在各城市中心城区之间形成长距离的联系。研究认为这种城市网络特征与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差异有关,宜在区域统筹的思路下,利用高级服务业网络组织规律推动各城市积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推动东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借鉴欧盟智慧专业化相关研究,从科学、技术和经济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在各指标下将东营分别与领先创新型城市和同类创新型城市进行标杆对比,并构建SWOT矩阵,分析东营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发现:东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就,R&D投入强度与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是短板,仍需加大培育力度。对此基于SWOT分析提出有关引才引智、创新主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住宅建筑节能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之一。以用能行为作为切入点,基于跨学科视角对智慧城市住户行为节能劝导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科学合理制定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梳理了智慧城市住户行为节能总体研究思路,设计了相应综合研究框架,并对应用该框架所面临的主要难点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成果可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和住宅建筑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We study aspec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a stylized smart city with two distinct features. First, the modeled inhabitants of this city are smart because they possess skills. Using the language of Richard Florida, these inhabitants comprise the city’s creative class and hence they possess creative capital. Second, the city is smart because it us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and we model one specific kind of ICT use. In this setting, we first derive expressions for three growth related metrics. Second, we use these metrics to show that the economy of smart city A converges to a balanced growth path (BGP). Third, we compute the growth rate of output per effective creative capital unit on this BGP. Fourth, we study how heterogeneity in initial conditions affects outcomes on the BGP by introducing a second smart city B into the analysis. At time t?=?0 two key savings rates in city A are twice as large as in city B. We compute the ratio of the BGP value of income per effective creative capital unit in city A to its value in city B. Finally, we compute the ratio of the BGP value of skills per effective creative capital unit in city A to its value in city B.  相似文献   

20.
城市服务范围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ArcGIS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求解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与全省各地区之间的路网距离,并计算其经济联系量,划分城市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ArcInfo编程技术中的线性规划优化技术对划分后的服务范围进行优化处理,找出城市最优服务区。结果表明:划分的城市服务范围明显按照地形起伏和交通路网的走势分布,受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影响;优化后的服务范围相比较之前变化很大,受经济、人口因素的影响极化,地形交通在优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为区域空间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