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珏 《楼市》2004,(21)
上海:全面进入精装修时代 种种数据表明,上海已经进入了全装修时代。全装修房正逐渐被市场接受,并成为了沪上房产市场的新卖点。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装修是指对墙、顶、地和厨卫的装修,一般不包括家电,对装修房的区分有全装修、精装修和豪华装修几个档次,主要区别在价格和材料上。一般来说全装修每平米报价约500-1000元,精装修则在千元以上,材料配件都使用品牌产品,豪华装修则  相似文献   

2.
刘静 《楼市》2008,(10)
从本世纪初的南都·银座公寓受到市场追捧以来,精装修楼盘便开始正式在杭州崭露头角。2006年8月,杭州市政府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杭州市区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自2008年起,杭州新建商品住宅中,全装修房的比例要占到50%以上。情况正如政策倡导的一般,目前,杭州的精装修楼盘虽然还未达到稳坐江山的地位,但引入精装修概念的楼盘已经多达80余个。不可否认的是,全装修正在房地产市场引发一场革命。不仅表现在实体产品上,更表现在操作观念上,而这个螺旋式上升完善的过程,将在一场又一场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的博弈中完成。  相似文献   

3.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要跟自己过不去,就去装修房子".想必许多被装修搅得精疲力竭的购房者对这句话是深有感触,难怪这丽年房产市场新推出的全装修住宅刚一上市,就成了楼市中的新宠.然而随着部分全装修房的陆续交付使用,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有关装修质量的矛盾也开始显现,许多购房业主纷纷进行投诉,与开发商对簿公堂的也大有人在.据统计,问题主要集中在装修标准以及施工质量这两大块.对此,购买装修房的消费者应予以警觉.  相似文献   

4.
付琦 《楼市》2005,(Z1)
全装修房不仅可以避免业主入住时的二次装修所造成的保安、保洁、噪音等物业管理等问题,还能很大限度地减少因恶意装修施工所带来的建筑结构破坏的问题。因此,从上海市政府传出的声音,全面推行新建商品住宅全装修,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上海自2001年6月17日起,全面推进新建住宅全装修。2003年共落实全装修项目231个,计900万平方米;2004年的全装修住宅相当于全年开工量2300万平方米的40%;2005年的目标是全市新建住宅中有60%是全装修房。  相似文献   

5.
《浙江房地产》2007,(5):27-29
全装修住宅具有设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及施工一体化的优势,对创建节约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成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2年建设部发布了《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此后备地都加快了全装修住宅步伐,开始步人全装修时代。但相比之下,我省全装修住宅推进速度比较缓慢。我们要充分认识全装修住宅的战略意义,消除观念、政策等方面障碍,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全装修住宅开发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对于全装修房这种特殊的大型商品而言。消费者在购买时并未能见到该“商品”本身,见到的只是“样品”——样板房:因此普通市民购买全装修房不可避免地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年的发展,杭州的全装修房已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房产开发商们在做全装修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和思考,专业水准进步明显。更可贵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正在加入这一行列。而且,部分优秀的全装修房开发商已经形成这样一个共识:精装修的最高境界.是向业主提供一种个性化的、与其心灵需求能达成某种共鸣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把毛胚房装修一下。在做这期杂志之前,我们考察了杭州市场上近20个全装修楼盘的样板房,有幸亲身领略了各种风格全装房的迷人风采和开发商们的精品佳作。绿城·桃花源的尊荣奢华、滨江·金色海岸的高贵典雅、朗诗·国际街区的绿色科技、金成·竹海水韵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全装修房这种特殊的大型商品而言,消费者在购买时并未能见到该“商品“本身,见到的只是“样品“--样板房.因此普通市民购买全装修房不可避免地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调控新政出台以来,房地产市场在成交量方面遭受重挫,房价迅猛上涨的势头也得到有效遏制。虽然去年的火暴行情使绝大多数大型房企"不差钱",但是对于一些中小房企而言,如果还希望继续在房地产行业壮大发展,那么,如今它们要面临的头号难题仍然是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机会参加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共同召开的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研讨会,听了姜梁区长的报告,深受振奋和鼓舞。长宁区在差价置房、推动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不管对全面启动住宅消费,还是对消化空置商品房以及积极培育、搞活房地产市场都有着极其  相似文献   

11.
林平 《价值工程》2014,(13):171-172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房地产测绘工作就越来越重要,因此房地产在人们生活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这对从事房地产测绘的技术及如何协调房产测绘市场也将是一场挑战,同时也是保证房屋以及房屋用地等相关信息是否准确、客观以及公正的主要手段,也可以对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进行合理的规范,以此增加科学性的房产管理,并能够如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就如何加强质量管理以及确保房产测绘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保障房建设在房地产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房地产供应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强导致了房地产资源的分配出现了严重不均的状态,于是,国家对房地产业进行了数次调控。当前的保障房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是国家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实现保障房建设自身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亦应关注商品房建设的健康发展,最终使房地产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和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4个行政区461个二手房交易有效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动产价值批量评估模型,并对25个二手房交易价格与评估价格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不动产交易数据信息系统,对未来财产税征收为目的的不动产价值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批量评估.建议对不动产市场交易不活跃的城镇,结合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和建筑物价值的成本法评估,合理确定基于财产税征收目的的不动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侠  王婉玲  戚斌 《价值工程》2013,(36):201-203
2012年陕西省房地产价格出现先抑后扬、平稳中温和上涨的整体运行态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供给加大以及建造成本的提高等是影响房地产价格主要原因。预计2013年陕西省房地产价格变化的总体趋势将稳中有升。为稳定陕西省房地产市场,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政府应"微调"定向宽松刺激刚需与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双重标准"同时执行;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住房交易市场,大力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形成住房梯级消费,还有助于丰富、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对租买选择无差异、租金和投资关系的分析以及信息不对称与福利经济学理论的阐述,在借鉴国外住房租赁市场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房地产市场体系与制度建设、多元化的市场供给、市场平台的搭建、市场环境的营造、市场监管等方面对推进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对房地产发展的适度定位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政府应适度发展房地产市场,并通过建立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过热、数量是否过多、价格是否过高的理论依据解决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问题,通过调整开发结构解决中低收入居民购房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引导克服政府管理缺陷,提高建设水平,文中最后对房地产发展趋势与政府对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林士升  鲍学英 《价值工程》2011,30(35):76-77
价格歧视似乎是垄断行业的产物,垄断市场条件下,价格歧视可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由于区域的局限性,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大部分还是某一局部地区的竞争,它具有垄断行业的特性。不过随着大型房企业的业务逐渐铺开,地产市场会越来越明朗,亦步亦趋下的房能价也许会伴随着国家政策有所回落,能为公众所接受和认可。文章从房地产价格歧视下定价角度,对房地产定价方法作进一步分析与剖析,分析其有利于消费者的积极性一面。  相似文献   

18.
宋祥来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3):27-31,36
房地产税改革不仅仅关系到中央和地方间的财事权分配、普通居民的税收负担,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也会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形成制度约束.本文介绍了房地产税收政策支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的住房保障制度中,房地产税改革对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随着城镇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城镇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我国住房市场的发展稳定仍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从2013-2022年住房市场发展的预测分析看,今后住房市场在数量上保持规模发展的同时,重点在于质的发展。在宏观调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指引下,房地产业必须进一步优化住宅供应结构,科学合理地制定新城开发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步实现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打造中国住房市场发展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土地市场、新房市场、旧房市场、租赁市场和金融市场等五个方面分析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构建了五级市场结构的房地产泡沫分析框架,利用1998-2010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泡沫兼有“成本推动型”、“投机推动型”和“信贷推动型”三重特征。因此,根治“土地财政依赖症”、打击投机炒房行为、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将有助于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