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确立了对财产予以确认和保护的规则,自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对于规范财产关系、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从理论到实务,以及审判机关,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物权登记的效力、登记机构的审查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物的归属,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是《物权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因此,必须要让全社会广大的义务人清楚地知道谁是权利人,从而不去侵犯权利人的物权,不去妨碍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当事人设立、转让物权,会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因此,物权的设立、转让必  相似文献   

4.
《湖南房地产》2007,(3):109-121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5.
陆丰 《上海房地》2009,(1):56-58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作为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对物的权利归属和利用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房地产作为不动产物权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法律关系也是物权法调整的重要内容。根据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应通过登记予以公示。因此,房地产登记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登记是不动产物权的表彰形式,是确认不动产物权归属最重要的依据。正确的不动产登记对于保护权利人和第三人、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如果不动产登记发生错误,则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甚至直接影响到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于此情形,不动产错误登记民事救济制度就成为不动产登记制度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本文将结合我国不动产登记现状,明确界定我国的错误登记内容,并完善不动产错误登记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相龙 《房地产导刊》2005,(20):76-76
9月24日,新一轮的《物权法》草案研讨在海淀区政府举行。物权是指人们直接支配“物“的权利。“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是物权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明晰产权、物有所属是物权法的核心。物权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利,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物业纠纷等许多问题,其实质无不涉及产权关系的明确、权利人财产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解读《物权法》对物业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产权规则是市场经济一切游戏规则的基础。物权法以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为基本原则,除平等保护公私财产外,还加大了对公有财产的保护力度,并回答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抵押、转让,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如何续  相似文献   

9.
论物权保护机制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国荣  吴萍  张水利 《企业经济》2007,(12):190-192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物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由于物权的特性及其救济方式的类型在构成机理和功能、目的上的差异,物权保护机制应该分离规制,即建立物权性质的保护与债权性质的保护相区分的规范的二元保护结构。在我国民事立法的制定过程中,参考国外相关立法形态,正确认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理清物权请求权与其他相关请求权的关系,明确物权请求权的形态,对于建立科学的物权民法保护机制,协调物权立法与债权立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是一种静态的财产关系,也就是说调整的是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物归谁所有,谁是物的主人;第二,物权人享有哪些权利,物权人之外的其他人负有什么义务;第三,物权受到侵害以后如何保护。一、物权法的框架结构草案共5编,19章,251条。第一编总则。草案对物权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确认物权的规则和物权的保护等作出了规定。物权是对物的权利。物权法上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和动产。物权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制订物权法,对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最广大…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事基本法,《物权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起着核心和支架作用。《物权法》的基本功能是明确物的归属,定纷止争、物尽其用。它将物分为不动产和动产,而房地产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不动产《物权法》关于不动产物权的规定,在诸多方面对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改革创新,今后将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拆迁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制度设计的缺陷难辞其咎.论文在抽离拆迁行为的基础上,构建公益性房屋拆迁模型与商业性房屋拆迁模型,并以物权的变动为线索,剖析现行拆迁制度,旨在对拆迁立法的完善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规范相关物权的归属与保护;并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物权权属判断规则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富平 《上海房地》2007,(12):16-18
一、不动产物权判断基础规则 物权法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因此,物权之归属判断在物权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权法原理认为,物权是一种对世权,具有对抗效力。物权对抗世人的效力主要体现于对抗知情人;对于不知情人,物权即丧失对抗性。因此,物权法必须确立让他人了解谁是物权权利人的规则。而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用权这一制度至今尚未被在民事领域被明确规制,"互联网+"时代下势必会给其侵害提供更大风险.借鉴国外对信用权保护的立法模式来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从而与单行法、 刑法保护相结合,形成统一协调的法律保护模式来增强对信用权的保护和救济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物权法立法中,必然遇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我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一项物权法律制度如果在追求公平的同时,忽视了降低物权的交易和保护成本,结果反而会偏离公平。反之,如果在强调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制度的公平性,加剧矛盾和纠纷,也会破坏效率。因此,建立物权制度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两者的平衡。传统民法理论对于物权交易和保护偏重于维护民法的公平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规范民事财产关系并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的《物权法》已经实施,这对于防止国有财产流失、集体财产被损、私人财产得到及时公平的保护以及为市场主体合法安全有序地进行各种活动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物权法》是一部民法,但该法中频繁出现行政权或行政机关的条款,昭示着行政权或行政机关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渗透过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物权法》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及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的规定,不动产登记,并不影响合同效力,仅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后果。可见,不动产登记行为本身并不在当事人之间设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亦不对不动产权属状态进行设定或改变,而只是通过登记,使不动产权利具有一种公示、公信的法律效力。它是对不动产权属法律关系的确认,是对权利人合法拥有不动产权利的证明。它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对房地产物权关系的合理干预,起到了保护物权的作用,对物权的变动加以公示,其交易的主体能了解权力归属的状况和物权人的身份,减少欺骗交易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第三者的权益,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中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直接支配说明了物的标的是具体、特定且专有的,体现在房屋上,其表现是:面积大小、权属界限、空间范围是特别明确的,权利人对此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是独立的享有权利的,并且对此物设立抵押、担保等物权时,不构成对他人权益的侵害。而建筑物共有部位的存在,却引发了物权设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专章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对于业主专有、业主共有、物业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城市居民住宅土地使用权使用期届满自动续期,强化了对于民众财产权利的保护。针对严重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违法行为,《物权法》创设了各种法律对策,指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企业导报》2005,(11):88-89
《物权法》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到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等相关权属问题.与每一个老百姓的利益、权利都是息息相关。正因为该法牵涉社会面广、影响屡次深,《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先后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才于2005年10月形成了草案四次审议稿。很多读非常关心草索的审议情况.尤其是与房地产相关的部分内容。因此本刊编辑部特就该草案内容向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熊学军咨询,并将草案四次审议稿与房地产有关的主要修改部分内容作一个详细的介绍。[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