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人员对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性的反应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的产品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所要求的程度,这里的会计准则即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样板。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有关质量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所以选择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娜 《青海财会》2001,(3):29-29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是继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实施之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企业会计制度》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经发布的十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制度和具体准则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继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实施后,财政部于2000年12月发布《企业会计制度》。这是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继续制定会计准则的同时,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的又一重大改革。 一、《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打破所有制和行业分割的界限,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以会计要素的质量特征要求为核心,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观真实性。《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会计要素的定义,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遵循会计要素定义的要求,使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均符合其质量特征,满足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  相似文献   

4.
赵虹 《会计之友》2008,(1):40-41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现状的基础上,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娜 《重庆财会》2001,(5):30-30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是继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实施之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企业会计制度》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经发布的十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制度和具体准则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加以完善后制定的。的发布实施为在新千年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实现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中的会计准则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震 《四川会计》2003,(1):51-52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目前已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为寻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曾先后制定并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十余项《具体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成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是,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必将改变原有市场上各利益团体的利益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受损的团体将不会为追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自愿放弃既得利益。仅仅依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是不会显著地改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主要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中的会计准则因素加以分析。一、会计准则建设的变迁特点不利于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公司治理是通过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着会计政策选择。根据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定义.公司治理是指“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既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一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同时又包括外部治理机制.如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  相似文献   

8.
1.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现有会计准则允许有过多的选择,有关规定不够具体明晰,缺乏可操作性,这就给管理当局盈余管理创造了机会,我国之所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除了体制上的原因外,缺乏一套健全的会计准则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对于抑制盈余管理有着重大意义。2.加强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减少虚假会计信息。因此加强审计准则建设,提高审计质量,特别是CPA的审计质量刻不容缓。3.加强《会计法》的执法力度,从严治理会…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有关质量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这一定义较为宽泛,包括了会计信息实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内涵,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就可以根据会计信息所具备的质量特征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来衡量。会计要实现其目标,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和供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就需要会计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领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不但为会计界所关心,而且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对此,许多学者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多地将其局限在会计作弊等方面,但会计信息即使以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依据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也同样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因为会计受本身特点和制度制约,在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及缺陷,难以做到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首先,如果在制定机构中代表多方利益的机构或关系人较少,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向性;其次,是会计准则定义和释义的不准确性,如果一项…  相似文献   

11.
一、导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及披露方面的研究 刘峰在《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1.7)中,对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违法造假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四川红光实业公司的案例为分析对象,从我国现有制度安排的角度进行了较深刻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碳会计成为会计领域的国际性难题。在众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中,碳会计的定义无疑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国内外关于碳会计定义的研究成果表明,碳会计定义的多重性源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碳会计(Carbon accounting)理解的差异。基于宏观和微观层面内在联系的视角,将碳会计重新定义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实物、技术等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核算和鉴证等方法,向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碳排放财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碳排放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从财务会计视角制定《碳排放权》会计准则,从管理会计视角制定《碳管理》会计准则指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会计信息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现行无差别会计信息揭示制度的不适应性逐渐暴露出来。这不仅阻碍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而且也不利于会计信息市场的发展,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充分、有效利用。笔者认为,应在考察我国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   一、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及其在国外的运用   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是指通过有关的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的规定,对不同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表以及披露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的要求有所差别的…  相似文献   

14.
叶苗苗 《企业导报》2012,(12):104-106
稳健性一直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重要原则。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势必会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从盈余稳健性的角度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并进一步验证了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出盈余稳健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会计信息质量的“二分法”:从审计师和会计学者两类评价者的视角,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域秩序两个标准对会计信息进行评价。“二分法”对同一会计信息质量存在不同评价提供了一种解释视角;然后,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简单辨析。会计准则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会计准则与会计域秩序的符合度是缩小会计信息评价差别的关键,盈余管理研究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比较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颁布的IS0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一术语》中有关质量的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源于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好坏优劣。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规范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制订会计政策的焦点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资产质量,规范资本市场的违法行为。由于会计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和有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亦即规范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保证企业所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影响会计透明度实现的三个梯次及其相互关系如果说,相关性与可靠性侧重于会计信息产品自身的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侧重于实现会计信息标准的方式群雕会计透明度则是这两者的兼顾、两者的统一,是一套全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二个进行会计信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箱”。所以,要实现会计的透明度不仅要关注会计准则自身的质量,重实关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执行质量。换言之,影响会计透明度的实现有三个梯次:会计准则制定质量,会计准则产品质量,会计准则执行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通常意义上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一种结果理性,这种真实性难以实现,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应从程序理性的角度研究探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为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加工处理并对外披露的,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及其有关的制度安排是理性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导因在于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披露过程中的非理性和理性的对立。所以,需要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设计发现和保证遵守会计准则的程序,以及明确能降低交易费用的道德与伦理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制度》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的。这次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企业会计制度》是在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充分吸收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按照会计要素的科学定义,借鉴国际会计的最新惯例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后制定的。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会计改革高潮的兴起,也表明中国特色下的会计“双轨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会计规范标准上缺一不可。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