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并迅速引起了公众和学者的极大关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莱斯特·M.萨拉蒙(Lester M.Salamon)在传统非营利组织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志愿失灵理论,认为非营利组织作为组织的一种,同样存在固有局限,产生失灵现象,而政府的优势恰能弥补非营利组织的不足.萨拉蒙把政府看作是对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导致志愿失灵而做出回应的派生性制度.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进入了规范化、系统化的发展阶段,学者们普遍认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要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状态。本研究在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中,选取了上级主管部门、公民、企业和非营利组织这4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估主体作为判断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有效信息,利用层次分析—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4个主体进行系统分析和对比,依据分析结果选取出非营利组织作为"最有效主体"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并具体阐述非营利组织参与评估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团革命席卷全球,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成为独立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者,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着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004年8月1日财政部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适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  相似文献   

4.
管理控制系统(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对微观企业、非营利组织甚至宏观部门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早已被西方国家广泛认同,是西方管理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学者虽已从20世纪90年代末陆续介绍西方管理控制思想,但至今为止仍没有引起我国会计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我国会计界似乎更熟悉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的管理会计方法和内容.细细对照管理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发现管理控制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镜像.有学者甚至提出用管理控制系统代替管理会计理论的论点.笔者拟通过对管理控制系统发展演进、理论学说比较和内涵外延探析以及管理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比较,为读者换一个视角理解当代管理会计的一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6):232-23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它们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开始活跃于社会公共服务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舞台之上。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还很不全面,针对其现有情况,从非营利组织内外部环境入手,研究未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路径对于规范非营利组织,扩大非营利组织的队伍,完善其社会职能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剖析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张秋  吴涛 《会计之友》2013,(5):124-125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关于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研究并没有像企业会计那样受到重视,与西方国家相距甚远。美国关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具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文章通过比较中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确认基础、会计要素和财务报告,探讨中美非营利组织会计方面的差异,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朱梅 《会计之友》2007,(32):81-83
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种社会组织形式之一,在当前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也逐步发展起来,但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却缺乏合理的解释.笔者利用基于博弈理论的制度变迁很好地解释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兴起的深层次原因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社团革命"席卷全球,在政府和市场"二元体系"之外被称为"第三部门"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空前发展,"公民社会"在全球范围内已逐渐发展成形.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詹姆斯·罗西瑙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影响全世界的新概念--全球治理.随后各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全球治理理论.本文将从全球治理理论中的全球治理的涵义入手,探讨在全球治理视角下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出路问题.文章在分析全球治理与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要摆脱当前政府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所陷入困境,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是:在全球治理理念指导下,通过提高政府核心竞争力、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培育并发挥社会自治管理的能动作用等方式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终极目标--公共利益最优化,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财会月刊》2006,(11):72-74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于保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相互补充和配合,发挥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化,有效实现公共服务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非营利组织范围的基础上,借鉴政府预算管理和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梅 《会计之友》2007,(11Z):81-83
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种社会组织形式之一,在当前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也逐步发展起来,但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却缺乏合理的解释。笔者利用基于博弈理论的制度变迁很好地解释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兴起的深层次原因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在政府转型,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下,非营利组织所从事的社会服务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形态,所以对非营利组织来说,人才就是一切.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成为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以探讨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为依据,分析论证广东佛山市行业协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业协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改革办法.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年,非营利组织的急剧增长已成为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一支社会力量.许多专家预言:在未来的年代里,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将不断增长、地位将不断提高,许多在过去由政府承担的义务将由非营利组织(本课题也涵盖了政府、事业单位)取代.事实上,非营利组织的科学管理已经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赵林记 《价值工程》2011,30(26):287-288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特殊社会背景下催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我国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而且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学者的专利。根据我国关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目标,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对构建公共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必要性,目前形势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构建公共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特别是北美的经济界与管理界开始提出"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概念。该理论积极倡导21世纪的管理者应当发生根本性的转化,由传统的角色定位转向新的定位——社会企业家。社会企业家的目标对象包括企业的企业家、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与公共部门的管理者。一、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对社会企业家的具体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Henton等(1997)学者认为社会企业  相似文献   

16.
常丽 《会计之友》2007,(10):92-93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体系构建存在不同的模式.本文探讨了政府会计、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关系,根据MPAcc教育目标和特点,提出了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PAcc层面)课程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仅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且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积极推进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巨大变化,使得我国非营利组织成为一种新型独立的社会组织并得到发展。虽然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向国际惯例迈进了一大步,但现行的会计制度既不利于发挥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职能作用,又  相似文献   

18.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于保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相互补充和配合,发挥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化,有效实现公共服务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非营利组织范围的基础上,借鉴政府预算管理和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成本核算研究概述(一)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情况。目前,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体系、准则和是否采用权责发生制等方面,也有部分学者对管理费和折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特别是北美的经济界与管理界开始提出"社会企业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概念.该理论积极倡导21世纪的管理者应当发生根本性的转化,由传统的角色定位转向新的定位——社会企业家.社会企业家的目标对象包括企业的企业家、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与公共部门的管理者.由于涉猎面宽泛,而且与熊彼特的企业家精神概念相联系,该理论吸引了越来越多西方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为新世纪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作出了前瞻性的贡献.本文旨在对这一方兴未艾的新理论加以评述,并对我国管理现实的启发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