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我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力建设为深居西北内陆的甘肃省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带来了地域拓展、产品创新和贸易方式转型等机遇.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在地理位置、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上的优势,研究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发展对外文化贸易面临的挑战,对甘肃省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文化产品的竞争,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实力、改善我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迪斯尼公司作为全球最成功的文化企业之一,以其丰富的文化产品著称。本文通过对迪斯尼公司的文化产品经营开发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得出迪斯尼模式在文化产品经营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文化产品经营开发者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各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服务贸易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中美文化服务贸易的比较表明: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在国际文化服务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小,文化服务出口市场分布较为集中,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微弱。为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国梦",中国应从重视人才培养、拓展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协调文化服务出口结构四个方面入手,提升中国文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走势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对于推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化生产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文化产业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必须确立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文化贸易战略,采取正确的文化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制定出相应的文化保护措施,以推动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护我国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5.
发展铜仁土家族文化产业,需要立足于铜仁土家族地区实际,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入挖掘铜仁土家族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壮大铜仁土家族文化产品生产主体,扩大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培养和吸引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与8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2000-2010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与要素禀赋优势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对规模,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新源泉.本地市场效应主要存在于印刷类和视觉艺术品贸易中,对贸易相对规模的影响明显高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涂远芬 《企业经济》2014,(3):106-110
本文以19922010年间中国与26个国家(地区)的双边文化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及出口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人均GDP、贸易开放度以及优惠贸易安排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空间距离、文化距离与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规模负相关。文化距离的影响远大于空间距离的影响,加强对外文化沟通,克服"文化折扣"现象,对促进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至关重要。在26个样本中,中国只与7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贸易存在"贸易过度",与其他19个国家(地区)的文化贸易存在"贸易不足",中国文化产品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但需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贸易。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贸易虽然有显著地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我国影视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文化产业本身和贸易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我国如何重视和完善影视文化贸易的发展的策略。文化贸易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产业(包括媒体出版、表演、电影、娱乐和教育等)为基础,以文化传播为主体的贸易。它使人们的文化品味和需求得到满足,包括演出服务(海外演出、交响  相似文献   

9.
文化贸易联系持续期能够彰显一国的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而以往研究往往忽略了文化特征对于文化贸易联系持续期的影响。本文基于1996—2016年中国HS六位码大样本微观文化产品数据,以及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文化特征以及文化贸易联系持续期指标,采用多种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共同宗教以及高民主程度对文化贸易联系持续期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出口目的国信任度水平、个人主义、外国语言接受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负向抑制效应;不同文化产品种类中,视听类、其他视觉品和手工艺等核心文化产品以及非中间品文化特征的影响较为显著;不同文化距离以及贸易持续期样本中,文化距离越小、贸易持续期越长,文化特征的影响越强。此外,本文还探究文化特征视角下出口品质对贸易联系持续期可能的影响机制。基于上述分析,要积极利用多种途径提升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联系持续期,尤其重点关注出口目的国的文化特征影响,降低由于出口目的国文化禀赋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升中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太极文化产业则是以太极文化为核心,涵盖太极思想研究、太极文化传承、太极拳健身养生、太极武术比赛、太极文化主题旅游、太极文化产品创造制作诸多方面的特色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符合绿色、健康、生态、文明现代先进理念。特别是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武术,也是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承载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功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文化产业是指文化部门所管理和指导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具有特殊的精神和文化属性;与其他一般产业部门一样具有经济属性,以追求利润、产品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当中不断强调的文化内容,也是中国文化当中包含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但是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是相对落后的.本文聚焦红色文化产业,对中国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评述.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相互作用,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科技产业作为新型文化业态,要切实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助推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科技的因素,可以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开发等相关方面提高科技含量,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文化产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只有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科技产业,才有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8,(2):20-26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使得文化产业被列为重要的开放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企业的合作,至今仍是以文化产品或要素贸易为主,深层次的企业合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基于企业合作的横向-纵向维度(价值链环节的匹配程度)、市场化-层级化维度(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构建了文化企业国际合作的双维度概念模型。根据对中蒙俄经济走廊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价值链环节、交易复杂性、知识重要性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分析后提出:知识产权型文化企业以战略联盟、品牌特许、合资经营等合作路径为主;服务型文化企业以项目合作、合资经营及股权收购等合作路径为主;产品型文化企业以要素贸易、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合作路径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9,(36):258-260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呈现文化内容、形式,再造文化传播手段与接受渠道。文化科技融合使人与人的连接空前加强,催生文化生态变化。传统文化结构和价值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本文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探讨通过系统文化生态构建,提升文化产业价值、开发文化产业功能,从而实现文化对人的满足和实现。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3,(3):10-12
对文化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文化企业的品牌市场运作,也有助于区域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从文化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入手,以品牌关系管理为研究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消费者品牌偏好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出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存在结构差异;对不同品类的文化产品需求存在品牌偏好的差异;品牌偏好影响文化产品需求的程度按高低排序为舞台剧、电台广播、游戏产品及动漫、体育运动用品、图书及报纸杂志、旅游产品、影视、博览会消费品。本研究旨在为企业文化产品的品牌管理活动和政府管理机构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以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基于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居民收入、文化产业、公共财政文化投入等因素对居民文化消费的空间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对居民文化消费存在非线性倒“U”型结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公共财政文化投入正向影响居民文化消费,不仅会提升本地居民文化消费,也会吸引周边邻近地区居民来本地消费;文化产业发展、物流设施等要素增长能显著提升居民文化消费,但未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发展对文化消费产生非线性结构影响,但缺乏空间效应;而文化贸易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建议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公共财政文化投入、做优做强文化产业,以扩大居民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却非贸易强国,文化贸易的逆差和其他领域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文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文艺演出,存在演出成本高、获利少、总体竞争力弱等不足,采取积极的改善措施,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实力,这对提高国民收入、促进贸易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关表演艺术的国际比较,对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剖析,最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寻求规模品牌与全面发展两者的对立统一,实现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包容性和复杂多样性 考察、研究文化产业发达城市走过的路程,我们发现,文化产业发展要在做大规模、塑造品牌上狠下功夫,同时不限制中小文化企业、个性文化产品的发展,做到两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时下,国人很纠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就是一例。一般认为,文化事业以公益为目的,由政府或公益性组织承担,向社会提供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如博物馆之类,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或捐赠;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由企业承担,向社会提供私人产品,如娱乐之类,主要资金来源是投资和利润。这种划分很纠结。请问:思想沙龙、文化传播、教育培训等等,是属于文化事业的范畴,还是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