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加快甘肃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甘肃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依据甘肃省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属于低带动型、 高附加值产业但增长迅速,生产性服务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不强,没有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三次产业的带动作用和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军虎 《企业经济》2008,(5):116-118
本文利用《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我国现代服务业进行了投入产出关系考察。考察表明,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的经济联系最密切;产业的增值能力最强,综合波及效果较高,对外开放程度有待提高;产业发展受消费拉动特别是受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对辽宁工业振兴意义重大。基于辽宁省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中间投入率界定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测算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程度,并建立四维象限,分析两产业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因此,辽宁省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拉动制造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量化分析中国省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方法:通过界定、分离与合并2007年、2012年和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投入产出表各部门数字化和非数字化部分,编制中国数字产业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出产出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对国民经济均有显著的拉动和推动作用,中部地区产业数字化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而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大多数省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的时间趋势均呈交叉关系。中国数字产业属于“投资依赖型”产业;数字经济受出口需求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对数字产业化部门的诱发效应及依赖程度整体上大于产业数字化部门,但产业数字化部门受消费的影响程度在不断上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大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有显著的就业拉动效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税收贡献效应最为显著,产业数字化对各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和税收贡献效应大于数字产业化。研究创新: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分类为基础,构建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系统、客观...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年河北省投入产出表研究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提供服务,其中分销性服务业需求最大;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层次有所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推动能力普遍大于需求拉动能力,但产业关联效应不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并对三省一市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有所增加,浙江、安徽两地的增长幅度明显,信息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显著,安徽省信息制造业相较于信息服务业发展得更好;三省一市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其它产业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都要大于感应度系数,应该采取主动,积极发展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投入产出表的时间序列数据,从生产性服务的特性出发,深入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三大产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的服务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最少,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相差不多,但在部门之间有差别;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明显大于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说明服务业产出离不开制造业产品的供给;对服务业整体而言,反映后向联系的影响力系数和反映前向联系的感应度系数均较小,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或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均不明显。由此,我国应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其产业关联度,以此促进新常态下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陈国宏 《物流科技》2022,(18):27-31
文章以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201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为研究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的融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的拉动力要强于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拉动力;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的互动性较弱;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服务业融合度较低,但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略优于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实现调控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对甘肃省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为研究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2007年与201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甘肃省2007年及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果表明: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增长较慢;后向关联程度较弱;前向关联中,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0.
优化资本配置、提升投资效益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利用江苏2002、2007、2012以及2017年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并估算江苏42个部门的行业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投资诱发系数以及投资贡献率,此外对制造业、服务业各细分行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仍然是江苏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马朋飞 《物流技术》2020,(3):55-59,152
基于2012、2015及2017年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相对稳定,物流服务投入在制造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虽然较低,但也基本稳定;且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能力强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拉动能力。因此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鉴于政府投资可在产业间经关联传导产生辐射拉动效应,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原理,构建了旨在考察政府投资取向和力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用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了政府对各部门增加相同比例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考察了政府在各部门等额投资对增加值及其各构成部分的拉动效果。特别是将国家振兴规划中的十大产业与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应部门结合,进一步量化十大产业及2009年政府部分新增预算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以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经济的浪潮。进入服务经济的美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美国1997年、2002年、2007年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现状,并与同期的制造业、消费者服务业和政府服务业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美国生产者服务业在产业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表现出与制造业分离的现状,对实际制造业投入率的趋小使现有的生产者服务业不再对美国制造业的进步起到如初的作用。这一现状的分析为我国正在兴起并将大力发展的生产者服务业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发产业与制造业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制造业研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产业对制造业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建立了研发产业对制造业支撑作用的理论模型,依据江苏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所得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联系与北京优势产业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增长源于城市外部需求.一个城市的比较优势体现在服务于外部市场的产业中.论文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依据产业净流出,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过去15年来,北京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型制造业的优势逐渐丧失,以电子通信设备、化学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正成为优势产业;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从20世纪80年代的优势地位退居劣势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业,如金融业、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广告业、房地产开发业、商务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等.产业联系是北京产业比较优势的显著影响因素,资本、知识和技术是北京市产业比较优势的投入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通过聚类分析,证实了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等级层次;以三地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呈现以苏浙为制造业基地、上海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的产业空间布局模式;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当地和周边制造业,其"中心效应"拉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功能。研究结论为大都市圈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采取错位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辽宁经济统计》2005,(4):40-41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417.31亿元奥运直接投资在2002~2007年间将拉动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多增长87.83亿元,相当于2.07个百分点。在这6年中,奥运直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2005年、2006年最大,分别为3.01和2.86个百分点。建筑业、电子、电器设备制造业、其他服务业和机械工业受到的拉动作用较大,特别是建筑业,占全部拉动作用的近1/3。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为此,基于产业互动视角下研究生产者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研究表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呈现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化和制造业服务外包能够更好地带动各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重庆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重庆市201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以及重庆市历年统计年鉴,运用投入产出法,从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四个方面分析了重庆第三产业和行业部类。研究表明:重庆市市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为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其他产业发展较为薄弱;房地产业、批发与零售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住宿及餐饮业具备对经济增长作用巨大、潜力巨大的特点。从而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当在发展六大主导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等;第二政府应该在需求的角度上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业共生思想;进而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揭示三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共生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归纳三地共生关系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若干结论性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