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财务危机研究是经济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以前关于财务危机的研究主要关注财务会计指标,但这种基于财务指标的预测模型虽然能够对公司财务危机给出一定概率上的预测,但它并不能对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做出进一步的解释。随着公司治理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危机的影响。本文将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内部审计等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谭雅文 《投资研究》2012,(7):99-107
本文以沪深300指数中的19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公司治理结构和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得出公司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分别与收益率呈现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均与收益率负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公司规模扩大、业绩好是蓝酬股价在牛市中高涨和熊市中抗跌的基本点;大多数蓝酬股收益率不高,其董事会结构并没有暗示股价长期、稳定、高速升值的空间;当股权分散和国有股比例下降,投资者参与度增加引致收益率提高;外资股权也没有得到大众投资者长期追捧,长期收益率与外资股权比例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数据和中期报表数据,依据本文建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业绩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业绩与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将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公司业绩与董事会规模呈负向关系,即董事会规模越大对公司业绩的提高越不利;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独立董事以及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无关。  相似文献   

4.
牟丹轲 《财政监督》2011,(11):30-31
本文选取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数据和中期报表数据,依据本文建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业绩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业绩与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将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公司业绩与董事会规模呈负向关系,即董事会规模越大对公司业绩的提高越不利;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独立董事以及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无关。  相似文献   

5.
6.
尽管公司管理者有着各种各样的盈余管理动机,但是真正实施盈余管理行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公司治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公司治理包括很多内容,本研究主要关注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两方面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一般来讲,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本文在分析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上,以2005至2009年我国上证180成分股为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特征则受制度影响,具有双重影响。文章最后,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绩效和公司价值往往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所重视,而风险这一反映企业行为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往往被忽视。这样的一个结果是,一些看似业绩很好的公司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从已有的文献看,公司治理具有改善公司业绩及公司价值的作用,同样,我们认为,公司治理应该具有风险效应,即它可能影响到公司的风险。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2002-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人们深入认识公司治理的作用以及通过合理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永娣 《理财》2001,(11):4-5
近年来,公司治理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司治理健全与否,是决定中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决定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前提。与外国成熟的公司治理相比,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机制,已属当务之急。一、我国公司治理现状(一)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股权相对集中。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极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其财务活动面临着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结果也相应地具有随机性和风险性,最终企业可能无法获得收益,并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对这些企业破产原因的解释五花八门,但他们却往往遗忘了其根源,即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因此本文着力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探讨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中国上市保险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年报数据和中期报表数据,依据本文建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业绩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与保险公司业绩呈正向关系,即政府持股比例增加和高管持股将有利于保险公司业绩的提高;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不利于保险公司业绩的提高;董事会规模与保险公司业绩呈负向关系,即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利于保险公司业绩的提高;独立董事以及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独立董事与保险业绩无关。  相似文献   

11.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对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因为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投资者只有在确信自己的利益能够受到保护之后才会向企业投资,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正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构建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影响企业绩效的复合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2006—2008年面板数据对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这与国内文献中对大公司的经验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当前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改善和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却与绩效负相关,这与对大公司的研究结论相反,表明在中小企业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隧道挖掘"现象,"一股独大"在中小企业中并不利于公司治理。研究结果还表明,国家、法人、外资或个人对公司治理的绩效无显著差异;流通股比重、高管持股、研发人员投入等都与企业绩效不相关;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股权融资倾向,不符合"啄食顺序"的资本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公告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据,考量股权激励计划契约结构对其激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中高管激励比例、行权价格、绩效条件严格度、激励强度及激励期限均将对其激励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计划契约时,应适当扩大高管激励比例、提升行权价格、提高绩效条件严格度,增加激励强度、延长激励期限以增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者们对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前的困境预测上,而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如何恢复研究较少。本文选取2005—2009年国内被ST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研究样本分为逐渐走出财务困境的公司(一类公司)和一直处于财务困境中的公司(二类公司),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以及管理层持股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这两类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之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对困境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处于不同的财务情况下,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公司逐渐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公司逐渐摆脱财务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时的公司治理关键在于股权集中度,大股东在公司摆脱财务困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不完全契约中之完备部分与不完备部分为标准,财权可以划分为基于企业公平的"通用财权"范畴和基于企业效率的"剩余财权"范畴;在此基础上,财务治理可分解为基于企业公平的财务静态治理和基于企业效率的财务动态治理.财务动态治理结构强调财权配置的效率性,侧重关注剩余财权占主导的财权配置.财务动态治理结构主要体现为财务资本结构的调整、改善及其动态优化,具体包括资本结构动态优化、股权结构动态优化和债权结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6.
徐红 《金融论坛》2006,11(8):14-20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呈现明哲保身、角色错位、越权操作、徇私舞弊这4大特征。其根本原因是授权机制尚不完善,角色定位出现错位,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失效。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在激励机制的选择上,要建立物质性激励模式、非物质性激励模式及因人而异的激励模式等多元化的激励组合;在约束机制的选择上,要从制度、技术、文化三个层面建立有效的约束组合;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选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两者的最佳组合,建立一个合规、高效的激励环境,实现银行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呈现明哲保身、角色错位、越权操作、徇私舞弊这4大特征。其根本原因是授权机制尚不完善,角色定位出现错位,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失效。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在激励机制的选择上,要建立物质性激励模式、非物质性激励模式及因人而异的激励模式等多元化的激励组合;在约束机制的选择上,要从制度、技术、文化三个层面建立有效的约束组合;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选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两者的最佳组合,建立一个舍规、高效的激励环境,实现银行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8.
黄炜婷 《投资研究》2012,(4):134-145
1998年至2006年间的58家剥离重组事件的股东长期超常回报在事件前年度与对照组无差异,事件后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事件发生后年度,剥离行为能促进企业债务结构与盈利能力的改善,但有效期间和影响程度有限。剥离母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中,EPS的超常增量变化与股东长期超常回报显著正相关;由于剥离企业的各类股权结构与股东长期超常回报不具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说明代理理论无法有效解释剥离行为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主流理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呈现一股独大特别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控制权形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及规则设计多围绕此种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形态展开。笔者以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为视角进行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已经不能以一股独大型的控制权形态来概括的结论,相应的,公司治理理论及规则制定也应该围绕多样化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形态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