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焦敏 《时代经贸》2010,(16):212-212
文章阐述了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本义。指出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人在与自然关系申的主体地位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本义.指出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人在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地位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问题阐释,说明“自然的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人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一致性的逻辑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于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一直都是存在争议的问题.国际法在传统的观点上被认为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依据此定义,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本文阐述了国际法学界对于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不同观点,分析的个人在不同国际领域中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阐明个人成为国际法主体的必要性以及个人应该具备国际法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中枢环节,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经济法法律关系,下启经济执法和司法。但长期以来,经济法责任的权利主体不够清晰。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经济法责任与民法责任的重要不同是权利主体具有多数人的特征。确定经济法责任权利主体是多数人,对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特点和建立、完善执法为民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梳理,分别从产业结构、投入产出、外包、绩效和竞争力,以及主体地位的视角介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信用如同经济运行机制的润滑剂,它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保护所有者的产权,实现生产要素在经济体系内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性。对微观经济主体来说,良好的信用机制使组织能在协调的市场关系中运作,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建立竞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金英 《经济论坛》2007,(13):54-55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往往有一定的差异和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地位.交际双方往往表现了一种权势关系.权势关系表现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权势有明显的距离(管淑红等).  相似文献   

9.
姚志华 《江南论坛》2009,(12):47-49
关于“主体”的理解有很多种,作为哲学范畴的主体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从法律意义上说,主体则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把主体这个概念引入党内生活,就是指依照党章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这个“人”就是指党员。因此,党员主体地位是指党员是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在党内生活和党的社会实践中居于积极的主动的决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首先论述了人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性思潮的沉浮;接着详细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及其深厚的主体性底蕴;最后,根据我国国情,就如何规范主体行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人性之间存在冲突,表现为科技颠倒了人的主客体地位、科技发展使人的不自由程度加深、科技发展冲击着人的基本尊严与人权。在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人性自我调适具有必要性,应加强人性自我调适,保持人在科技中的主体地位,维护人的精神自由和创造性,尊重人类伦理生活,保持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以实现科技与人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资本、国家与打工妹——读《中国女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思余 《开放时代》2008,(5):159-165
正如作者所述。《女工》一书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在中国追求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变革时期。个体的社会地位与阶级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混合到底对个体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将会出现怎样的新主体、新身份认同。以及新的权力——抗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研院所的转制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研院所的转制及其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科研院所转制的核心在于主体的市场化,指出市场化转制中的产权关系在经济关系中居主要地位,是连接各经济主体的纽带,提出科研院所转制与发展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及建立国家研究开发战略中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是人的定位建设,"主导人"与"主体人"的建设必须有机结合,什么样的"主导人"是农民群众欢迎的?新农村建设的"根"在农民,依靠的是农民,为的是农民,服务型农民干部正是新农村建设之所需,还能发挥导向性作用.怎样建设"主体人"?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人"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技术伦理思想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术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关于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道德之间关系以及调节技术主体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技术伦理思想。发端于先秦的儒家技术伦理思想,是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技术伦理思想。总体上看,儒家技术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作为指导思想的技术的价值观、以“以道驭术”为核心道技关系论以厦作为职业伦理的技术主体规范论。  相似文献   

16.
涂伟 《当代经济》2007,(13):54-55
IT治理与IT管理,IT治理与公司治理间的关系,是对IT治理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三者的关系,指出IT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IT管理与IT治理在目标、任务、执行主体、地位上有明确区别.  相似文献   

17.
劳动制度改革的主线是扩大企业用人的自主权与劳动者就业的自主权,推动二者向用人与就业主体的地位过渡。企业用人自主权的扩大主要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围绕在新招工人中推行劳动合同制开始的。企业获得了对新招工人自已适应劳动关系的权利。经历了八十年代后期的优化组合。九十年代初期的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改革,企业的用人主体地位趋于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8.
首先论述了人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性思潮的沉浮;接着详细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及其深厚的主体性底蕴;最后,根据我国国情,就如何规范主体行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经济经纬》2006,(6):18-21
和谐社会即际关系的和谐,亦即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彼此结成的劳动关系的和谐。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是谋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条件下的和谐社会,这包括:(1)构建市场就业体制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2)构建劳动力所有权、劳动者利益主体地位明晰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3)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陕西省112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吸收能力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政策支持、市场竞争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政策支持加强了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正向作用,而市场竞争强化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产学研协同管理实践、国家产学研创新体系完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