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目前,信用卡线上、线下欺诈手段不断翻新,让发卡机构和持卡人防不胜防。如何以较低成本有效控制欺诈风险,同时又不影响客户用卡体验,在加强风险防范和改善用户体验中寻找到平衡点,成为各发卡银行普遍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工商银行境外银行卡业务欺诈风险防控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各种欺诈交易提出了智能化、交互式欺诈风险防控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六.交易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分析 所有的信用卡风险都是通过交易这一环节体现出来(如表6所示)。交易成功后,风险才能变成现实,所以尽量防止风险交易的发生是控制信用卡交易风险的关键。在信用卡交易中设置密码能有效地防止假卡和冒用卡风险,并且是防范交易风险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反洗钱、恶意透支、过度消费有赖于信用卡异常交易监控系统的建设。商户环节的风险控制需要银行、银联、商户以及执法部门的共同配合。短信欺诈、ATM欺诈、网上交易欺诈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由于持卡人用卡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客户对银行的绝对信任,从而放松了警惕性。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信用卡知识教育,提高客户的风险意识。只有从用卡方面加以重视,才能有效地减少用卡风险。  相似文献   

3.
胡小平 《金卡工程》2003,7(11):11-12
欺诈风险是银行卡主要的风险之一,是指不法分子利用被盗卡、遗失卡、伪造卡或以不正当手段从发卡机构骗取银行卡进行消费、取现或获取服务及进行虚假交易而形成的、使银行及商户蒙受损失的风险,其特点是形成风险的可能性大,风险点多,发生及得逞的案件多,损失大,而且这种风险正呈扩大和增大之势。那么,怎样有效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呢?  相似文献   

4.
正欧洲央行于2014年2月发布了第三期《银行卡欺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单一欧元支付地区(SEPA)中23家主要的银行和卡组织提供的基础商业数据,包括4B、美国运通、法国巴黎银行、欧洲万事达、JCB国际、欧洲VISA等,内容涵盖区域范围内各国银行卡欺诈案件数量、欺诈交易额和交易总额等。无卡交易欺诈态势及对策银行卡欺诈总额整体水平有所上升。2012年SEPA区  相似文献   

5.
当前郊区银行卡业务风险苗子有所出现,因银行卡业务发生的经济纠纷、诉讼案件有所增加,银行卡业务潜在风险有所上升。分析我行银行卡业务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风险:(一)外部欺诈风险。在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外部欺诈风险是当前郊区银行卡业务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银行卡外部欺诈目的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种: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从外部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相似文献   

6.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银行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关银行卡的投诉、纠纷等案件频发。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因此,加强银行卡业务风险防范迫在眉睫。一、银行卡业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随着银行卡发卡量的突增,贷记卡的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客户利用银行卡套现造成的风险更为严重。近两年,银行卡欺诈风险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ATM是银行为方便客户小额取现、转账,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拓展银行卡业务的电子渠道,各家银行的机具布设力度都很大。与此同时,针对ATM等自助机具的高科技犯罪日益猖獗,愈演愈烈,已对银行安全经营、风险控制、公众信誉造成危害,对银行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构成威胁。如果把利用ATM自助机具进行疯狂欺诈,  相似文献   

8.
给客户一个随身携带的银行已经成为现实,银行卡与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作为融通资金、功能齐全的主载体与宽通道,为客户提供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缴费支付、消费购物等全天候丰富功能的服务。但是,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客户也面临诸如资金诈骗、账户安全、交易纠纷及操作风险等隐患的困扰……  相似文献   

9.
银行卡风险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银行卡的风险是指银行卡在使用过程中,发卡银行、特约商户或持卡人遭受非正常经济损失的危险性.银行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客户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发卡银行对银行卡申请人的信用评估不准,向信用不好的申请人发放了银行卡,承担持卡人恶意透支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持卡人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已透支的款项,也会给发卡银行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银行卡业务市场迅速扩展,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EMV迁移后形成的银行卡欺诈"洼地效应",近年来,我国银行卡欺诈犯罪案件频发,犯罪手段不断向技术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方式更为隐蔽、手法更为新颖,对银行机构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银行卡欺诈特点、手段与成因的分析,探讨银行卡业务在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银行卡之所以能成为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的金融服务工具,既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和商业银行服务手段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发卡行在风险与收益间博弈后的必然选择,可以说,银行卡风险与银行卡业务相伴而生。银行卡特有的信用透支功能,跨地域、全天候的快捷结算方式,使得银行卡业务不仅要面临传统的信用风险,还要妥善处理好各种欺诈风险。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伪冒交易和以电购、邮购等方式进行的卡欺诈造成的损失超过20亿美元,占整个银行卡业务风险损失的90%以上,平均每13000笔业务中就可能出现1笔欺诈交易。防范欺诈不仅是发卡行确保银行卡业务稳健运营的必要举措,也是维护持卡人权益、保障其资金安全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银行家     
《金卡工程》2007,11(6):2-3
银监会要求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最近,因虚假申领银行卡进行商户POS套现行为引发的欺诈风险事件频繁发生,涉嫌欺诈的交易金额水平有所上升,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呈现上升态势。银监会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  相似文献   

13.
金融     
《首席财务官》2014,(6):12-13
银行明年停止发行磁条卡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工作,以全面提升银行卡安全交易水平。避免由于金融IC卡降级交易可能产生的伪卡欺诈风险,为2015年我国银行停止发行磁条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犯罪分子通过"克隆"银行卡,利用银行自助设备或POS等途径窃取客户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而且侵害了银行消费信贷资金和持卡人财产。本文介绍了伪卡交易和伪卡制作过程,对伪卡交易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货币电子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支付工具,而银行卡作为电子支付的载体,必须有所突破。同时,随着银行卡应用越来越广泛,银行卡的欺诈风险逐年上升,这给银行、商户和持卡人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在一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和电子银行的普及,电子银行外部欺诈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银行卡克隆、电信诈骗、网络钓鱼、支付宝盗刷等案件层出不穷,给持卡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影响了新型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公安机关、人民银行、银监会、商业银行等单位和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打击和防范该类案件,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风险事件仍不断发生。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防范和打击电子银行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务处理和管理的旧体制,促进了以信息为基础的自动化业务处理和科学管理新模式的建立,使银行真正进入了电子化时代。较之传统的银行业务,电子化银行业务极大地提高了银行服务的准确性和效率,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空间。但与此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化银行业务具有的开放性、无边界性和交互性特征也给银行带来了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当各大银行将银行卡、两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化业务作为新兴领域大力发展之时,第三方欺诈或机器故障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产生的纠纷也随之日益增多。因此,重新审视电子化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化解途径的必要性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货币电子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支付工具,而银行卡作为电子支付的载体,必须有所突破。同时,随着银行卡应用越来越广泛,银行卡的欺诈风险逐年上升,这给银行、商户和持卡人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影响了货币电子化的发展进程。针对不断变化的欺诈行为,我们要相应地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保持银行卡高速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银行卡欺诈案件的高发态势,为做好持卡人安全用卡知识宣传,增进持卡人对银行卡产品的了解,近日,宣城分行组织开展以“安全用卡、防范风险”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通过业务宣传、发放安全用卡手册和业务咨询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农行银行卡产品和银行卡欺诈案件的防范知识.为规避客户资金损失、  相似文献   

20.
立法的滞后、理论的空缺、司法裁量权的不统一是银行卡伪卡欺诈交易民事案件判决不一的主要原因。举证责任分配和实体责任认定的差异造成同案不同判问题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到储户和银行的切身利益,也损害司法判决的一致性和权威性,甚至诱发持卡人的道德风险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诚信建设。本文以举证责任分配及实体责任认定为视角,对银行卡伪卡欺诈交易民事案件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