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轨道站点的客流吸引能力与周边建成环境条件有紧密联系,聚焦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从步行可达范围识别、5Ds建成环境要素数据提取与量化描述、相关客流模型选取与分析,形成一套数据驱动的建成环境与轨道客流量化建模方法,并以重庆市轨道站点为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轨道站点为中心,步行10 min可达范围面积为半径500 m缓冲区面积的74.2%;(2)主成分解释变量能够克服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CA-GWR)较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更好;(3)居住丰富性、出行便利性、绿化效果、站点可达性与轨道出站客流密切相关,主成分解释变量对轨道出站客流的影响程度与空间变化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用地一体化开发建设,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有效途径。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与周边用地综合发展规划,从居民轨道交通出行时空圈的概念出发,提出满足居民日常出行45min生活圈的轨道交通站点发展模式:有利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街区模式与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拓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交通发展与地区所在功能组团主导开发属性,提出4种类型站点"交通+用地"一体化的综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际轨道交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在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抓住乘客出行心理需求特点,注重列车设计和管理的人性化,加强换乘系统建设,科学选择站点、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以人为本思想在城际轨道交通的贯彻情况,引导都市圈客流选择轨道交通,保证都市圈交通走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建轨道交通车站无法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客流预测,为了对新建车站的客流进行准确预测,研究从社会经济属性的角度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需求。根据实际调查获得车站客流生成影响范围,并基于泰森多边形对影响范围的重叠区域进行重新划分。以路网距离为约束,建立考虑车站影响范围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获取社会经济属性和接驳交通对于轨道交通客流生成的具体贡献度。西安市轨道交通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步行、公交和公共自行车产生接驳客流的主要路网距离为800 m,230 m和300 m;平均每条公交线路数和每个公共自行车桩数分别产生16.368次和2.371次客流;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和人均GDP与客流关系表现为三者每增加1%,客流量分别增加0.47%,0.53%和-0.21%。研究成果可用于确定西安市新建轨道交通车站位置和规模,并预测其相应的客流。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简单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体系,保证清分方法的实操性和精度,从乘客路径选择行为角度对票务清分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合相关调研数据对客流径路筛选因素进行选取,即以出行时间、换乘次数(换乘方便程度)、乘坐站数及乘坐里程作为客流划分的主要筛选因素。以客流属性为划分依据,构造出行阻抗,在各类客流中分别进行"双比例"清分,完成模型的构建。最后选取广州轨道交通2组OD应用于清分模型,通过比较分析,模型计算得出的客流分配比例与实际调查结果比较接近,进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宁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实例,根据城市于区域规划(Emme/2)软件的建模原理,在Emme/2软件平台上采用步行路段、地面公交线网和轨道线网等基本要素重新构建公交网络,运用四阶段法实现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主要包括交通路网建立、出行生成、出行分布预测、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和结果分析阶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际快速交通地区综合路网发达,交通方式间换乘便捷,人口出行多方式、多路径的特点,提出包括基于综合路权、换乘阻抗,以及动态多路径概率分配思想的多方式、多路径客流方式划分与配流组合预测模型,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客流进行预测,并通过对穗莞深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市郊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以重庆市郊铁路江跳线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2个维度,线路与站点2个层面,选取全日与早高峰的相关客流指标进行系统性解析,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指标对比分析,以期为市郊铁路规划设计、运营组织以及客流预测等项目应用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江跳线节假日客流量大,客流波动也大;其客流时间分布形态与轨道5号线南段较为相似,但高峰时间特征值较低。江跳线断面客流较为均衡,站点进出站客流也较为集中;但江跳线对外交通出行比例高,平均运距及其线路占比也较大。最后,从沿线用地开发、公交一体化、运输组织以及线路建设等方面,对江跳线的发展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胶济铁路客运专线(简称胶济客专)是连接青岛市与济南市的一条铁路客运专线,是青太客运专线的起点段。胶济客专客流多为胶东半岛与山东省其他地区及全国各地的旅客交流,多年来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长,旅客出行目的包括探亲、商务、旅游等,其中旅游客流增长较快,客流特点呈多成分、多层次、复杂化趋势发展。近年来,随着客运网络的完善、开行动车组数量的增加,旅客运输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常规公交换乘为主的现状,提出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关系定位,以及利用常规公交提高轨道交通辐射范围的观点。针对我国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影响,为解决一般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合理假设条件下,构建了常规公交影响下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的算法步骤。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客流总量为研究对象,构造客流n日均量作为时间序列数据,使用日客流量与客流7日均量的相对变化率进行平时客流特征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ARIMA预测模型.通过客流7日均量分别进行系统日客流量的迭代预测和递推预测.实证检验,递推方法的相对误差基本小于迭代方法的相对误差,平时系统日客流量预测的相对误差基本在2%左右.  相似文献   

12.
用户画像广泛应用于个性化推荐、广告精准投放等领域,但目前轨道交通领域的相关研究尚不完善,存在乘客画像的信息少、维度单一、指标设计和挖掘不充分等问题。通过从运营管理者和乘客服务多角度系统梳理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画像的新需求,进而结合AFC和土地等多源数据,构建满足新需求下的轨道交通乘客画像指标体系,并给出关键性指标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北京地铁为例,构建并验证轨道交通乘客画像构建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乘客画像在辅助精细化客流预测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将反映乘客个体出行特征的返程客流加入到S-ARIMA模型中,相比S-ARIMA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下降9.02,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MAPE)下降0.16%,有效提高客流预测精度。乘客画像未来还能应用在更多的场景,支撑轨道交通的智慧化、一体化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是评价其服务水平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数据和依据。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站客流量序列波动复杂的问题,构建基于EEMD-B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短期预测模型,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日间分时进站客流序列进行模态分解,并对分解的分量进行筛选和识别,探究进站客流的日间波动影响因素,实现对短期客流的合理预测。以广州珠江新城站短期客流预测为例,验证该组合模型在提高客流预测方面具有有效性,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运营管理提供客流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保障轨道交通TOD的成功运作为研究目标,运用土地经济学、城市规划学、交通规划学等理论与方法对基于TOD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效能评价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经济效益和客流效益为目标的土地效能评价方法,以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为基础资料,测算站点开发成本、收益值,估算站点客流量,并以深圳市轨道交通3号线塘坑站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方法将对我国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和TOD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和轨道交通日益发展的今天,优质、成功的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之于中国,是对人们的交通方式、出行方式乃至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升级换代”,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从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项目(TID)的概念出发,介绍TID的设计原则、理念及其对城市设计的影响,重点研究T1D综合开发的模式及设计要点,并对香港地铁的开发、管理模式进行解析,分析该模式的局限性及借鉴点,结合朝天门项目和九龙站及其上盖项目系统研究TID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探讨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4年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至2014年7月28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0 607.4万人,同比增幅达12.5%。暑运以来,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全路日均客流达到736万人。2014年7月12日,铁路暑运单日客流突破800万人,达到819.3万人,创历年暑运单日客流量新高。为方便暑期学生旅客购票,铁路把学生票预售期延长至30天,并在部分高校安装了自动售(取)票机。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高速铁路、普速列  相似文献   

17.
腾讯新闻及广州交通网上有两组数据:一是2020年广州暑运(7月22日至8月31日)到发旅客共3 287.1万人次(不含公路到达),与2019年暑运期间同比下降34.4%,客流再降三分之一。二是2020年10月9日,嘀嗒出行港股IPO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其2019年顺风车交易额85亿元,同比增长347.4%。  相似文献   

18.
土地价值评估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关键难点之一,但传统估算方法难以反映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的对外交通优势。针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自身特点,通过收集广深高速铁路与广珠城际铁路已建成站点周边土地价格数据,利用特征价格理论构建土地估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模型拟合度较优,能解释样本站点1.5???km范围内87%的土地价值变化;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土地估价方法适用于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用地的价值估算,但在已有数据基础上构建的数学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评估方法相比,基于特征价格模型构建的土地估算模型在应用条件及应用范围方面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轨道交通开通给居民出行方式带来的变化及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宁波轨道交通开通后的居民交通方式选择为研究对象,构建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利用模型得到参数估计值,通过计算事件发生比,分析变量对居民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MNL模型能够有效说明个体出行决策,预测正确率达75.6%。最后,从公共交通、小汽车、非机动车3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宁波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调整优化交通结构布局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布局是提升轨道交通整体品质的重要环节,跟踪人流消费行为足迹可以有效地解析空间与人流行为的互动关系。选取杭州3个典型轨道交通站点,利用时间取样法和行人计数法对人流量进行统计,计算得出不同业态空间的吸引力权重,进而采用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得到空间属性数据,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闲娱乐空间的经济、人流集聚力影响显著,不受空间属性影响;餐饮、服饰鞋包等业态依赖于空间整合度。最后,对商业类型、服务类型、交通枢纽类型轨道交通站点提出商业布局优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