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莉  任广乾 《财会月刊》2024,(9):109-113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掌握经济发展形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动。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本文提出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质生产力是新形态和跃迁式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阐释新质生产力通过新生产要素创新、科技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未来产业为引擎的实践路径,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这之后,“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领域热词,以及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要实现新发展理念下先进生产力质态,需要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协同、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协同、市场化机制与政府调制机制协同。标准化有助于衔接新旧生产力兼容;便于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化、技术创新动力;便利地方协同配置资源、建设统一市场;利于开展公私合作以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圆 《财会月刊》2024,(8):50-56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动因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下产业体系的内在需求,展现的是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等新的质态特征。新质生产力的范式创新与成本管理范式变迁具有共生性和一致性。本文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动因和范式特征,结合成本管理的概念属性,深入分析了成本管理的应用环境与变化规律。同时进一步开展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创新互动研究,通过完善成本管理的结构性与执行性动因,使新质生产力建立在丰富的微观实践基础之上,提高科技创新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下的成本管理需要结合范式特征不断拓展功能边界,在强化微观职能的同时,扩大中观与宏观的管理职能及范围,具体表现在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的包容性扩展、积极利用智能化成本管理的贡献性增长,以及对共同富裕等社会生产关系产生联动作用的社会性价值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一再表明,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竞争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形成的历史性交汇,对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重要论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是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力出现的新的质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最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提出的新的命题。新质生产力的起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点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积极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将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创新发展先机,赢得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本文在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作用,以及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目标后,从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是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对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方法两个方面,分析新质生产力对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最终提出六条新质生产力赋能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杨寅 《财会月刊》2024,(7):25-29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本质,结合会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能力,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运行机理与逻辑框架展开系统研究。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协作生产力、开放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良性的重塑运行能力构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促使会计数字化转型的要素系统、技术系统、场景系统变革升级。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及运行机理奠定了会计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该逻辑框架以数据要素为底座、数字技术为广义会计场景提供数字化能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会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也使得会计面临着由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而引发的机遇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热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诸多要求。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围绕物流业转型发展建言献策,现摘录部分如下。徐冠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新趋势下,过去那种习惯于“做规模”、盲目扩产能的做法难以跟上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就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他建议:一是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源上,推动企业从单纯模式创新大力转向科技创新,创造更多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成果,向科技硬实力要效益、要品质、要品牌。  相似文献   

10.
<正>大家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共同勉励和进步才是努力的方向“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在于创新。在我们这个行业,技术创新尤其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产品做好。”3月8日晚,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集中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向记者解释了她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今年全国两会,刘静瑜一共带来了七项建议,聚焦创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新质生产力具有迥然于传统生产力的生成机制。引领全球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就要能够领先于其他国家提供更加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消除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是新质生产力领先发展的必要条件,提供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有效的增量制度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一是在恰当的领域和产业发展的特定阶段有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全局协调作用;二是在转变地方政府发展导向的前提下,更充分地发挥地方政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相似文献   

13.
李锦 《国企管理》2024,(4):26-28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十项任务之首。国有企业如何当好排头兵?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突出亮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国有企业的多处内容,连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部长通道”上的答记者问,都为我们展现了国有企业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与发展路径。现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李锦 《国企管理》2024,(1):36-38+14
<正>“以加快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成为国有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与‘攻坚战’”,李锦在2023(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上作主题报告时表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4年的政策思路、战略战术、工作重点,也从“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打造现代新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关键措施,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杜莹芬在2023(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上指出。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使命新任务长期以来,国企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方面。深化国企改革,事关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愿如期达成。打造现代新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正>“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建筑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有序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先机赢得优势”,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跃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是当前九十年代经济的主题。江西产业对策的选择,应围绕这一主题,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关联和组织程度,推动企业搞活,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步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区域发展条件改善,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既增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又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我国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从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出发,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重点方向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从微观层面完善要素配置与产业布局机制,从中观层面构建点线面高效组合的大国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从宏观层面提升适应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产业全球战略布局能力。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精准有效政策保障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9.
<正>2024年开年以来,“新质生产力”的热度不断升温。“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的第一项。再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等这些安排和部署,2024年国资国企改革向新而行的目标、任务已然明确。  相似文献   

20.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整体表现为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省域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主要呈现高耦合协调度,且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和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应注重“绿色”和“蓝色”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空间治理”为抓手,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完善协同政策,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区域空间重塑,充分发挥耦合协调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