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在-0.08~-0.05之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非对称,银行信贷配给的强度和范围不同,萧条和繁荣时期价格变动的灵活性有异,以及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国内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张细松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5):3-8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小宇 《金融经济(湖南)》2008,(1):100-101
本文利用我国货币供给的月度数据,分别采用估计货币供给回归方程以及H-P滤波的方法,对非预期货币供给冲击进行了识别。并进一步采用Cover(1992)检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方法对我国正向货币冲击与反向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利用H-P滤波方法得到的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反向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明显大于正向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传统凯恩斯非对称性。而利用估计货币供给回归方程得到的两组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非对称效应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研究了货币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首先分析了货币传导机制非对称性的存在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认为我国的货币传导是通过信贷渠道展开的,并从预期、银企关系、我国企业结构、信贷配给与财政传导的比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传导的现状及存在非对称性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应着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消除信贷配给、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产业对货币政策具有相同反应的假设,本文建立非线性STVEC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双重非对称性,并将金融加速器研究拓展到产业层面。首先,我国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的影响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表现非对称性,对各产业的影响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其次,在相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主要原因是不同产业在要素密集度和企业类型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e literature on the informal credit 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overlook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ice- and quantity-based policies.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filling this gap by investigating the asymmetric effects of the two types of policies on trade-credit substitution for bank credit using data from the largest emerging economy, China. China presents an ideal experimental context, as the country has implemented both types of monetary policies in the past decades.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that quantity-based monetary policy has stronger effects on credit substitution in China. This evidence is robust under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specifications, which remains intact after the disentanglement of the interdependency of the two types of policies. By subgrouping, we find that large and state-controlled firms play the central role in creating the substitution asymmetry. Furthermor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ndia also witnesses substitution asymmetry skewed to quantity-based polic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toward a market-based system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netary policies. 相似文献
12.
杜朝运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3):48-55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竞争信贷市场运行机制,为货币政策变动影响实际经济的可能途径提供了比传统理论更为丰富的论证。信贷配给的客观存在限制了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发挥的传导作用。中国经历着从非均衡信贷配给到均衡信贷配给的过程,信贷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应采取组合的方式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尹继志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4):45-50
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在致力于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而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和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构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金融加速器理论是指由于金融市场本身的不完美,信贷市场的微小波动有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理论。本文首先探讨了金融加速器的概念以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金融加速器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文献,并在最后指出该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利率政策对货币市场的“非对称性”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2007~2010年在通胀和危机背景下中国10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调整对市场利率存在非对称性传导效应,主要表现在,降息会使市场利率下降,加息却对短期市场利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和货币超经济发行导致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基于前景理论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前景理论及其扩展研究不同货币政策下人们的行为选择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货币政策下,收入水平和边际利得的不同会促使人们相应地调整参考点和权重,使总价值函数处于不同的位置(税收和通胀也都对参考点和总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央行的货币政策实施受货币政策环境制约,特别是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时,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央行可能选择不同的利率调控模式。为此,通过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利率区制的相依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利率区制内中央银行的政策偏好和利率调控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在高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存在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名义利率的政策偏好;在低利率区制,中央银行则不存在这种政策偏好,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甚至失效是导致此区制中央银行不针对产出缺口调整利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兴市场金融与贸易》2013,49(4):102-1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rad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n Turkey by using a large panel of corporate firms and inclu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balance sheets and income statements of firms that regularly reported to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Turkey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8.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e differs considerably across firm types based on size and export performance under tight and loose financial conditions. Small and medium-size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firms with a low export share are less likely to have access to bank finance, especially in tight periods. In addition,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firms with limited access to bank finance (small, low-export-share firms) tend to substitute trade credits for bank loans more aggressively in tight periods as monetary policy tightens. The large volume of trade credit on firms' balance sheets and its positive response to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shocks imply that the trade credit channel might subdue the traditional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