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今年,是历史上存款分流最严重的一年,股市和基金成了人们投资的热点.于是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纷纷给员工下任务,形成一股揽储风潮.但揽储的弊端也随即显现出来.下面的案例给银行和储户敲响警钟,揽储更应该按程序操作,存款必须到柜台办理,否则,储户的存款可能不翼而飞.  相似文献   

2.
过去各家银行为拉存款都使出"十八般武艺",如返现金、赠礼品等,而如今银行揽储战火已经烧向网络。近日,某银行就通过淘宝平台"出售"存款。银行揽储大战再起硝烟2012年央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时,首次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增加至1.1倍。也就是说,此后各家银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了,也离利率市场化的方向更近了一步。在利率市场化中,各家银行揽储的方式也变得更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刘银平 《金融博览》2021,(14):30-32
2021年上半年,存款市场有两项重大政策出台,一是禁止互联网平台代销存款,互联网存款全部下架;二是存款利率报价机制改革,长期存款利率下调,银行揽储成本下降. 2021年初,银行大额存单发行额度充足,发行量较高,2月份开始,发行量逐渐下降.同时,3年期大额存单占比一直都是最高的,其次是1年期. 由于负债成本偏高,近两年银行在逐渐控制揽储成本,控制高成本存款的量价水平,今年以来,大额存单利率持续走低.存款利率报价方式改变之后,利率进一步大幅走低.  相似文献   

4.
声音     
《现代商业银行》2014,(2):10-10
存贷比 “存贷比的约束,使‘存款立行’成为普遍经营战略,揽储文化催生了一系列资金掮客‘买存款’的现象,鼓励了银行客户经理的机会丰义行为。存贷比还催生了银行在关键时点‘冲存款、绕贷款’的现象。‘冲存款’的行为,导致了M2的波动,同时增加了央行货币调控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历史上存款分流最严重的一年,股市和基金成了人们投资的热点。于是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纷纷给员工下任务,形成一股揽储风潮。但揽储的弊端也随即显现出来。下面的案例给银行和储户敲响警钟,揽  相似文献   

6.
邱洪涛 《时代金融》2014,(29):252-253
<正>2013年6月,一款名为"余额宝"的理财产品打乱商业银行揽储的步伐。至2014年初,大中小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上浮,但仍不敌"宝宝"类理财产品:从总量增长态势看,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的10个月中,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个人存款仅2014年1月份实现了增速同比提高,其他9个月都是增速同比下降;从存款结构看,16家上市银行中,光大、招行、交行、工行、中信、民生、宁波、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基层银行、信用社、邮由局把揽储任务下达到职工个人,并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这种做法不仅给银行(邮电)职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给客户增添了不少麻烦,给社会和银行带来了不良影响。一、争相揽储,变相提高存、贷利率。为完成分配的揽储任务,有的行社多方拉存款,在存款利息之外,以各种名目的揽储费、协储费、手续费、好处费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同时又利用客户求贷心切,要客户贷后留一定比例金额在存款户或转入储蓄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其后果是经营成本与非法收入同时增加,造成利率的混乱,影响金融秩序。二、乱拉存款…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2014,(1):117-118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2013年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创历史新高。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发行数量为4336款,资金规模约3.11万亿元,环比分别上升27.9%和45.0%。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放量发行缘于三方面:一是在"调结构、去杠杆"的总方针指导下,国内融资环境趋紧;二是余额宝、现金宝等互联网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造成存款外流压力;三是年关将至,"钱荒"殷鉴不远,商业银行故技重演,"揽储大战"提前上演。  相似文献   

9.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3):56-56
临近年末,银行资金紧张状况难以缓解,银行揽储压力依然较大,高收益理财产品仍是银行的揽储利器。因此,银率网分析师建议,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城商行、股份制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5%至5.5%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应较为容易购买到。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并就银行特征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有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倾向,提高银行杠杆会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实行高管债权激励机制和扩张银行规模对此风险效应有抑制效果,但这种调节效应对中小银行并不明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存款保险制度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1~2018年我国172家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显著提升银行整体流动性创造水平;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存款竞争路径影响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以上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将隐性担保显性化,对原有无担保或弱担保的中小银行作用更为显著,通过改善我国中小银行的存款竞争能力,提升了其流动性创造水平。本文研究在理论意义上对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经济后果作出补充,在现实意义上验证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并对如何引导银行开展良性竞争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行宣布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由于降准会提升了货币乘数,存款派生能力增强,银行的揽储压力会得到缓解,将有助于保险业务的增长,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保险行业也面临着降准下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以往年的经验,银行间的揽储大战势必拉高市场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近期,众多理财产品已表现出这种征兆。每年的6月份都被称为“钱荒季”,也被认为是一年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好时机。去年6月出现的让金融界无比震撼的“钱荒”,我们还记忆犹新。如今又跨入了6月份,银行的揽储大战又打响了,“钱荒”是不是又来了?我们是不是要进点银行理财产品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8~2013年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没有限制存款竞争,价格和非价格引起的存款竞争有可能会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但有助于刺激银行改善流动性。存款市场约束通过数量渠道约束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行为,通过价格渠道约束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会提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变化会对存款市场竞争产生显著的影响,银行提高流动性的行为及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会加剧存款市场竞争,中国银行业的存款竞争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谢太峰  韩月彤  李雪瑜 《征信》2021,39(1):82-88
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研究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对选取的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变量均为平稳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在将银行进行分类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  相似文献   

16.
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本质上是银行危机。为此,研究哪些因素对商业银行风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市场进行了相关考察研究,以超额资本充足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政府监管度量指标,结合商业银行自身规模,以中国9家上市银行2008年3月-2012年9月期间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政府监管和银行规模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规模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超额资本充足率对银行对抗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属于任何金融机构,却每天都和银行、企业打交道;他们四处寻找有钱人,帮完不成揽储任务的银行搞到存款,为缺钱的企业牵线搭桥获取贷款。2013年6月,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骤紧之时,他们的生意格外红火。不过,今年5月以来,央行已两度定向降准,安抚市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快了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2015年5月,我国成为全球第 114个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本文基于全球80个国家的1122家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 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增大了个体银行的 风险承担,表现为道德风险效应。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存款保险机构性质、存款保险基金管理 方式、风险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基金来源和共同保险这5个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对银行风险承担 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全球88个国家1970~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提高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的影响,取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稳定作用和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尽管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上升、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可能并不明显,但若利率市场化时期建有存款保险制度,将有助于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另外,加强银行监管有助于限制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增进银行系统稳定性;提高市场约束力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也有助于防止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研究》2014,(10):77-77
吴晓灵: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过程或比预期更长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13日在“第八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指出,目前利率市场化攻坚重点不是临门一脚放开存款利率上线,因其会导致银行高息揽储不利于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因此,尽管社会对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呼声很高,但这一进程或比预期中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