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入,中外银行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就个人业务方面,许多银行推出了个人理财服务,以争夺高、中端客户。与此同时,客户的金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如果不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挖掘分析,客户经理就无法知道谁是能为银行创造利润的高、中端优质客户。目前,竞争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发现优质客户、避免优质客户流失。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优势,把零散无序的数据集中起来,转化为对银行有用的信息,挖掘出为银行创造利润的客户,并为这些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数据集中的又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个人优质客…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优质个人客户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稀缺资源,特别是个人中高端客户已成为各家金融机构锁定的战略目标市场,银行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客户的竞争,谁赢得了更多的优质客户,谁就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因此,早在2005年建设银行就率先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而推进这项经营理念转变,就是要努力在业务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推进从以往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体制、方法和流程的转变。而事件式营销就是从客户营销服务的具体执行层面,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越来越得到各分行的重视和认同,这种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基于数据分析的事件式营销模式,能更好地支持一线人员开展针对性营销和销售,效果已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3.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国有商业银行营销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场观念讲,商业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优良客户的争夺上,谁拥有了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谁就拥有了发展的基础,因此,谁就拥有了发展的基础,因此,要转换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要面向市场,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就要调整经营思想,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把对优质客户群体的培养,管理、拓宽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经营机制的适应性变革和调整,从根本上提高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一、有效的市场细分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吸引更多的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谁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国有商业银行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选出自己的目标客户群,目前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银行80%的利润来源于只占20%的优质客户,所以银行必须集中大部分的资源为这20%的客户服务。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尤其是重点客户,银行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服务,赢得利润,而不是遍地开花、无的放矢。市场细分还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确定市场定位,找准生存发展的空间。在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企业无论多大多强,也不可能把整个市场全部占领,把所有消费者的所有需求都充分满足;同样,无论多么弱小的企业,只要集  相似文献   

5.
如何树立科学的市场营销理念事关银行市场营销的成败。目前,银行竞争已悄然步入客户经济时代,营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竞争格局,如何在银行产品同质化中取得竞争先机并实现营销的有效突破,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体会。一、优质客户就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和最大的无形资产银行市场营销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优质客户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是我们时刻离不开的衣食父母。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必须把优质客户视为核心竞争力和最大的无形资产,要从生存发展的高度加强对优质客户的开发与管理。在具体的营销中,千万不要把资金和人力浪费在…  相似文献   

6.
对于银行来说,客户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谁能拥有更多更好的客户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本文结合南漳支行客户建设现状,就目前基层行如何加强客户建设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即将加入WTO,随着外资银行的涌入,银行业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争夺的焦点是优质客户,谁拥有了优质客户群,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建设银行湖南省岳阳市分行把培植能4长期提供结算性资金来源、能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客户群体作为市场拓展目标,准备用3年时间建立一批优质客户群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方面的竞争已愈来愈集中到对大中型优质客户的争夺,这是银行信贷资金转人买方市场后的必然趋势。优质客户信贷市场竞争的实质是金融服务的竞争。总结近年来我行在这一块市场竞争中一些失败案例的教训,除了某些先天不足的因素外,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培植、构建优质客户群体对建设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1、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建设银行构造优质客户群体的外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银行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被全面推向市场,专业分工的界限被打破,一批新兴商业银行以其灵活的运作机制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日益扩大其市场影响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金融市场逐步放开,外资银行必然抢滩中国的客户市场.出于同业竞争的压力,国、内外银行的竞争日益集中在有限的客户资源上,其中竞争的焦点表现在优质客户的争夺上.  相似文献   

10.
在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客户已成为银行间最大的争夺焦点,银行间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转变为客户的竞争.谁拥有了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谁就拥有了市场,就能占领竞争的至高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客户关系管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银行所重视.也日益严峻地被提到银行管理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导入语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有限的市场空间,谁拥有了广大的客户群,谁拥有持续的客户开发能力,谁就拥有了持续发展的空间。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商业银行在培育新客户的进程中,传统的单向销售模式正在向与目标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的客户关系管理过渡,即银行在服务营销中协同客户努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支持客户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实现与客户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客户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间最大的争夺焦点,银行间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转变为客户的竞争,谁拥有了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谁就拥有了市场,就能占领竞争的制高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客户关系管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银行所重视,也日益严峻地被提到银行管理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银行对公业务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争夺优质的客户资源,也就是要加强对公客户基础建设。因此,在营销对公优质客户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大项目、大客户,必须制订相应的适合其特点的营销方案,这是一个值得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竞争实际就是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在对公业务客户中,跨国公司客户无疑是一个十分优秀但挑剔的客户群体。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他们控制着众多的行业和资源,许多都是世界500强企业,是银行客户群体中经营稳定、信誉较好的高端客户,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客户,套用帕累托哲学(80/20理论)来说,他们应该是站在商业银行客户中那20%的顶部位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目前银行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产品几乎无太多差异的今天.通过优质的服务可以打破竞争僵局,吸引、维系并扩大优质的客户群体.提高核心竞争力,赢得主动权。本文就银行服务谈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金融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私人银行客户既是农行的核心客户资源,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焦点。随着产业转移加快,县域和民营经济兴起,必然会造就更多的富裕群体。顺应发展大势,提高私人银行客户营销维护水平,对提升农行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跨部门的营销平台,协同作战,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资银行逐步进入竞争激烈的国内金融业,优质客户资源成为各家银行的稀缺资源,特别是高端客户已成为各家金融机构首选的市场目标。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业务份额的竞争,而更多地表现为客户占有量,特别是优质客户占有量的竞争:谁赢得了更多的优质客户份额,谁就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由此可见,优质客户资源已转化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业务定位、产品功能、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确立差异化战略,对客户进行适当细分。VIP客户流失分析系统主要是着眼于优质客户的精细化营销,利用新科技手段进行数据挖掘,针对客户流失这个主题,通过客户细分的方式,将目标客户群切割开来,再针对各个目标客户群的产品持有关联及行为特征,找出每次营销所适合的目标对象群。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银行业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和金融产品的趋同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营销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竞争格局.银行综合实力的强弱、业务增速的快慢、市场占比的高低、优质客户拥有率的多寡等都是银行营销的结果体现。本就营销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实力的体现。目前,面对竞争手段的日趋同质化,银行的同业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客户资源的竞争。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三大业务支柱的根基是客户;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又运用于客户。毋庸置疑,客户已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为此,我们不得不慨言,“得客户者得天下”。那么,面对现如今全面开放和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如何能夯稳筑实客户这一壁垒呢?根据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实施和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是商业银行竞争优质客户、提升客户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商业银行实现稳健、快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跨国公司现金管理业务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江 《西南金融》2006,(11):24-25
各家银行所经营的货币与信用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没有太多差别。换言之,任何一家银行推出一个产品后,可能很快会被同业竞争对手所复制、利用,使得该产品最初所带来的一些优势消失。目前尽管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和服务网络上还有一些优势,但这些优势随着2007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很快就会消失。在优质客户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传统的服务手段和价格竞争已被各家银行使用到近乎“极致”。今后,谁能根据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为其设计现金管理解决方案,谁的金融产品手段先进、功能齐全,谁的业务处理系统技术先进、网络发达,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