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比北京和全国的情形,本文分析了导致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的若干因素。结合对现有文献中有关结构效应的争论的分析,本文在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得出了一般性结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有关,也和资源在产业之间的转移方向有关。当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较大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这导致了一个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效应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依赖于技术进步。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转移往往发生于三大产业之间,较少发生于三大产业内部的各行业之间,三大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三大产业各自的产出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技术进步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的活动,要受制度安排的影响;而技术进步对制度变迁具有普遍性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既不能忽视技术进步,更应该强调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20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驱力,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一个总结性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变量,但是却没有这方面的理论模型。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笔者把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统一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型。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已成定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张庆杰 《当代经济》2009,(17):92-95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应该说是超前的,它正在从投资导向的准集约型增长向以创新导向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而创新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所以在上海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技术进步将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变迁、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8.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基础上的。在我国这样一个有12亿人口,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及贡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影响因素很多,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经济系统的环境因素和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方面,而它们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在强调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积极突破制约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的限制条件,有效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充分发挥产业转型与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逐步降低再重新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这一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技术增长率的部门差异和经济增长率的“驼峰形”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迄今的长期经济增长历史表明,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驼峰形"特征,即中等收入时增长速度快,人均收入水平高时次之,收入水平低时最慢。经济增长的历史同时表明,增长速度快的时期几乎都伴随着经济结构剧烈变化。本文试图在新古典理论框架内,构建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驼峰形特征以及促成它的经济结构变化。数值实验表明,模型结果合理地解释"驼峰形"的经济事实,而且与Kaldor事实和Kuznetz事实同时相容。  相似文献   

12.
袁富华 《经济研究》2012,(3):127-140
立足于Mitchell和Maddison的历史统计数据库,本文对发达国家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以下事实,即19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减速,与生产率增长的减速密切相关,而生产率的减速是由于产业结构服务化这种系统性因素造成的。为此,本文提出了长期增长过程中"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的观点。这种观点一方面系统化和清晰化了人们关于长期增长趋势的认识,另一方面在"结构性加速"向"结构性减速"过渡期间的经济问题也更容易得到解释和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结构的服务化趋势逐渐增强,"结构性加速"向"结构性减速"转换及相应问题将会凸显。相对于其他理论而言,这种观点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可能具有更强、更直观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频繁出现的用工荒及工资上涨等问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将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总结为技术进步引致效应及人力资本投入引致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并借助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工资上涨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上涨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逐渐增强,其中工资上涨借助技术进步引致效应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通过人力资本引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不显著。基于不同地区的回归结果比较得出,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其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4.
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中经历了强劲的增长和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估算了工业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发现1992年后,TFP增长超过了要素投入增长,但是TFP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在2001年后出现了下降。进一步对TFP增长分解后发现,由工业结构改革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显然对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乃至工业增长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即结构红利是显著存在的,而2001年后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也成为同期TFP增长贡献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国要素市场的改革和工业行业的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变化的总体走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分析了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阐释了知识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要素的重要地位,进而探讨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源于要素的不断积累和优化配置,而制度的持续调整与完善则强化了这一过程,同时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及政府角色的转换也有效地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另外,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尽管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均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体现为一个结构转变的过程,并通过结构转变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综合分析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并基于1978—2011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出现阶段性特征,城乡收入差距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特征。应注重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人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济研究》2007,42(6):142-153
本文试图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解析古典经济学关于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传统,并揭示克服资源瓶颈的可能途径。文章首先扩展新古典索洛模型,证明在特定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固定禀赋最终将使经济增长停滞。然后分别探讨了解决资源瓶颈的两种机制。其一是产业转移,即开放条件下,厂商为摆脱本地资源瓶颈,通过向外地转移资本和劳动以利用该地的自然资源,从而带动了该后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其二是技术进步,即在封闭条件下,厂商将把一部分产出投入于研发活动,不断开发出自然资源增进型技术,从而推动本地区的又一波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的形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李辉 《经济研究》2007,42(2):38-47
本文回顾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和国内对我国开展对外投资的理论文献,对我国所处的成长阶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我国已经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中间的结论。通过增加相关变量,扩展了邓宁的IDP理论模型。并使用国际面板数据,用PCSE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对我国未来五年的对外投资规模进行了趋势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