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3):7-11
[目的]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农强国思想的重要论断,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要求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方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通过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农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教训、现实矛盾、中外经验以及强国要求等战略思想,系统分析了战略判断、战略重点、战略评估等战略要素。[结果]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粮食必须强,粮食强农民收入必须高,农民收入高必须以逐步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为保障。[结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抓好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加速农业发展方式向精准农业方式以及数字农业经济体系转变,加快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当前要做好5方面工作:做好"两区"划建管工作,让各地政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的规模效益;以五大振兴和"七个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总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向数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绿色兴农和质量兴农水平;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建设农业强国对于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但当前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与农产品供给保障、经营方式转型与小农户利益保护、竞争优势培育与配套体系构建、提质增效导向与支持政策完善之间的四大冲突性挑战。基于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建设农业强国应当选择突出比较优势和特色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和以工促农、强化系统变革和制度优化、推进科技驱动和要素升级四大实现进路,并且实施坚守安全底线、补齐发展短板、发展先导产业、创新制度体系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3.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应该从质量与效益、规模与结构、效率与效果、创新与可持续等方面进行界定与评价。基于这一内涵框架,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还存在一些偏差,需要通过实施农机购置精准补贴,推动农机装备的研发、示范与推广,提升农机装备质量;着力农机化服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推动农机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高服务效率;实施精准培训,提升农机服务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围绕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对农机化服务内涵和环节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适时提出具体建设目标有助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参照系是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国际前列的国家。农业现代化只是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中国面临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双重任务。农业强国指产业强国地位,由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和涉农领域配套等多部分合力造就。从现状和趋势看,中国成为农业强国的最大短板在生产环节。从一国安全性看,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是取得重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背后涉及经济效率、技术效率以及效率背后更深层的经营、科技、体制、组织等因素,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攻克这些难题。衡量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实践工作有导向作用,目前常见的把净进口依存度、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定价权或话语权等作为农业强国衡量指标的主张,既缺乏理论逻辑支持,也缺乏实证支持。当前亟须做好三项学理研究工作:一是明晰农业强国指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是处置妥当指标间的边界和逻辑关系,三是客观合理地选择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6.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三农”实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认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内涵要求,把握好当前农业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研究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内生产保供、国际资源利用、科技装备、经营体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促进增收、政策预期等方面对农业强国的内涵要求进行剖析,并提炼总结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现实成效及面临的短板弱项。建议夯实国内农业生产保供基础,提升农业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快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富有竞争力组织力的经营体系,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共同富裕,建立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高效发展的现代化,是农村宜居宜业和美的现代化,是农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文章阐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总结了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杜祥荣一、淄博农业已基本具备了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条件山东省淄博市是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近来年全市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1亿元,第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达到10.1%、...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王道龙羊文超一、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义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有124个国家的高级专家出席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登博斯宣言》,进一步阐明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概念(英文缩写SARD)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了全球农业强国的农业表现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最大程度提供满足国民对基本农产品所需的农业产出能力,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相互协调,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全球农业竞争中有充分话语权的共同特征。并认真剖折了中国建设农业强国面临农业资源禀赋多元、大国小农背景深刻、农业与非农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以及在全球农业竞争中缺失相应地位等特点和挑战。本文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需要在努力确保国民基本农产品所需、提升农业从业者收入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提升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业竞争中的话语权等方面有所作为,并在思想认识、基本原则、行为举措及创造典型等方面提出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思路与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提升建昌县经济有效发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促进县域内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乡村振兴有利时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详细分析当前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准确研判和有效实施对策,趋利避害。务必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百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探究黄训芳一、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并非千篇一律。世界发达国家都是根据本国具体条件建造自己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美国、加拿大,人少地多,资源丰富,资金雄厚,科学发达。农业开发侧重于劳动产出率的提高。目前... 相似文献
13.
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投入。如何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是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内涵与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系列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文献梳理的视角,界定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阐述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原则,为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指导和借鉴。[结果](1)农业绿色发展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资源利用节约高效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保育为根本要求,以环境友好为内在属性,以绿色产品供给有力为重要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模式;(2)农业绿色发展的范畴涵盖农业布局的绿色化、农业资源利用的绿色化、农业生产手段的绿色化、农业产业链接的绿色化、农产品供给的绿色化、农产品消费的绿色化等"六化"共进;(3)农业绿色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闭合、绿色主导,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四大原则。[结论]农业绿色发展是在对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进行预判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5.
16.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形势与任务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近些年来,为加强农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仅1993年一年,就先后召开了6次有关农业和农... 相似文献
17.
看农业形势,我认为至少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是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如何,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是提高了,还是了削弱了;二是开发自然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包括保护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再生,生态良性循环状如何;三是保证农业生产正常支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后勤保障条件如何,这主要指农业所需的化肥、农药、地膜、各种农用塑料制品,以及仓贮等;四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如何,这个位置,主要指的是农业在经济运行中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利,是否符合农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如何。 相似文献
18.
农业现代化是新四化的薄弱环节,其发展程度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我国西部农业生产的土壤、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相对有限,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任务非常迫切.如何抢抓时代机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高和农民收入高目标,是广大西部地区值得探... 相似文献
19.
20.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的方向是,着力推进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型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拓展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