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是当前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是否显著影响农户的支出总量及其结构需要实证的检验。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本文考虑了融资需求,重新定义信贷约束,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检验发现,正规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支出总量。相反,民间借贷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得知,正规贷款通过增加农业生产投入,降低储蓄的持有度,不仅提高了农户的食品消费,而且提高了教育投资,进而拉动了支出总量。然而,生产性的民间借贷和非生产性借贷对农业投资存在相互抵消作用,使得家庭总体民间借贷对消费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运城吕梁两市农户金融行为的调查,从借款频率与规模、借款来源与用途、家庭收入与储蓄、借款考虑因素和对农信社的评价等五方面着手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户是正规金融机构资金的净提供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借贷发生频率和借贷规模有增大的趋势;正规金融机构由于门槛高,大量的农户贷款需求被排斥在外;民间借贷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很大份额且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友、邻里之间;而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用于非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3.
世界银行某贫困项目监测区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尽管农户存在着普遍的金融需求,但其满足程度还相当低;并呈现出借贷规模小、借贷期限短;借贷来源多元化,但民间借贷仍是最主要的获取资金支持的途径;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等特征。本文对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劳动力水平、家庭负担水平、户主文化程度、农户耕地面积、年末住房价值、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年末金融资产余额、农户总收入、农户非农就业能力、农户借贷倾向、借贷利率、偿还期限、地理区位指标均是影响农户获得信贷支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户民间借贷的利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我国8省份1882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层面民间金融的利率状况,发现目前大多数农户民间借贷仍然是无息借款,但有息借贷比例和实际借款利率有上升趋势。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民间金融市场资金可得性、借款人与放款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正规金融市场资金可得性、借款额度、资产保障程度、借款用途和地区差别等。鉴于此,国家层面应该重视和更好地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段村镇南部十村600农户存贷行为的调查,从调查户存款收入、信贷情况和借款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调查户的储蓄水平随收入提高在持续增加,但储蓄的目的主要是应对意外、婚丧嫁娶、治病防老等;借款的渠道主要以私人或民间为主,其次是农村信用社;借款用途主要体现在生活和生产经营性方面,而以扩大再生产的信贷并不多,说明农户大量的生产投资贷款需求是被排斥在外的。所以平遥县农村金融市场存在服务不完善的问题,今后改革的重点是因地制宜主动适应农户投资需求,更好地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借贷行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即与借贷水平不断上升相对应的是借贷面的不断萎缩,农户借贷行为越来越不活跃,主要原因并非信贷约束,而是农户收入增长和投资机会缺乏;从借贷来源和用途看,农户借贷主要来自于民间,正规金融机构在满足农户借贷需求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且受到经济周期和政策的显著影响;低收入农户借贷用途还主要停留在生活层面,而高收入户具有明显的负债经营特征,且更可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民间金融是农户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型的助推器,而正规金融是非农户实现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因此,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让农村正规金融在农户向非农户转型过程中提供低成本和便捷的信贷支持,有助于加速农户经济转型,助力农户经济增长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市场效果差强人意。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收缩农村阵地,留下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还存在着资金供给政策的“抑农”倾向。我国农户从银行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借人资金仅为借款总额的13.94%,从私人或其他非金融机构借人资金高达借款总额的86.06%,大部分资金借贷是在农村内部解决的(何广文,1999)。这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银背和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组织(如股份基金会等),而目前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又受到中央政府的种种限制。为进一步探讨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我们需要对农村借贷制度有一个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农户借贷现状及行为特征,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小额贷款业务的认知程度和耕地面积对农户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总收入水平和家庭储蓄余额对农户的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西和浙江 2 0个固定跟踪观察村的农户家计调查资料为基础 ,对 1 986年以来农户家庭的储蓄与借贷行为从总体到分组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沿海还是在内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收入水平的增长、农户家庭的储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且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收入增长。但储蓄面的变化相反。借贷水平的变化同样相反 ,随着时间推移 ,内地的借贷偏向生活 ,且趋向收敛 ,沿海则偏向生产 ,且扩大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户借贷行为的区域差异稳定,整体表现为东、中、西的梯级递减格局。我国应强化金融政策对非正式借贷、生产性借贷的影响,增强正式金融对东中部地区的信贷支持,促进非正式金融对西部地区的信贷供给,以及重视对农户中长期信贷资金的供给。  相似文献   

11.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溪村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花岩溪村8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农户借贷的总体情况、农户借款的规模、频率、用途、对象、利率、期限等方面考察了农户的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农户的借贷动机和行为。本文认为,农户借贷主要来自非正规金融的信用拆借,没有明确的归还期限,但少数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非农经营农户还是依靠正规金融;农户的经济、社会地位对农户借贷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浙江10个固定跟踪观察村的农户家计调查资料为基础,对1986年以来农户家庭的借贷行为演变趋势进行了具体的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家庭现金性借贷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农户家庭的借贷面则呈现一种收敛趋势;农户家庭的借贷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贷来源一直以民间为主,但正规金融部门借贷有上升趋势;借贷目标以生产为主,付息程度和付息面均很高,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华容县和安乡县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非劳动力人数占家庭人口数的比例、对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生产性支出、生活性支出、户主的政治面貌情况等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需求视角出发,以六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分析农户借贷行为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农户借贷需求依然主要通过非正规渠道来实现,但对发达地区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而言,正规借贷渠道的作用有所提高;农户借贷用途主要是生活性支出,这受限于农户自身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生产经营投资机会,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多元化对扩大农户生产性借贷比例起积极作用;农户借贷期限以短期为主,其中非正规借贷以无息形式为主,但有息借贷现象已较为常见,农户认可和接受契约型借贷可能与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有关。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金融在农村地区也不断发展。据2001年中国入民银行山东聊城市中心支行的抽样调查。在所调查的六个乡镇普遍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借贷规模达458亿元,占当地贷款余额的37%,比2000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抽查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农户发生民间借贷行为的分别占所调查农户的82%、94%和24%。借贷总额达1280.2万元,较2000年增长18.38%,同时单笔贷款金额分别为325万元,2414万元和0.4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16%、12%和33.3%,借贷主体对于民间借贷的依赖性在增强。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必须关注农户融资贵的难题。基于此,本文使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社会资本可以降低农户的非正规借贷成本;考虑到农户收入的异质性,与低收入农户相比,高收入农户更容易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获得低利率借款;从社会资本结构来看,能够有效降低非正规借贷成本的主要是同质性亲缘资本,而非异质性友缘资本。这意味着,如果要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就应该发挥社会资本的有益作用,同时充分考虑农户的异质性与社会资本结构等因素,进而实现对农村借贷的差别化定价。  相似文献   

17.
农户消费、生产性投资与正规金融借贷关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79—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ABC)、农村信用社(RCC)农户贷款等数据,对农户消费、生产性投资与农民纯收入、正规金融借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79—1989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提供的贷款对农户非资本性消费支出、住房消费支出和资本性生产投入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不及正规金融借贷。而1990—2002年正规金融借贷对农民家庭消费和住房支出产生影响,以及农户收入增加导致对资本性生产投入支出的影响明显高于前一时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对家庭借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会显著影响其对农业经营正规借贷的需求,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农业生产正规借贷的需求越旺盛,民间借入行为则不会受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研究了土地经营规模对家庭借贷的影响,为政府解决中国农村土地经营规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户基本金融行为及金融需求特征储蓄意愿较强,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成为农户意愿储蓄的主要渠道。从样本农户对于"收支节余"的安排来看,农户储蓄意愿较强。除了是以自我积累作为生产资金来源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还反映出在当前农村各项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的背景下,由农户自我防护意识,以及住房、教育等需求层次提高而带来的前期刚性积累增多。调查显示,如果有余钱的话,倾向或增加储蓄的占比高达86%,而倾向或增加消费和金融性投资的仅占6%和1%。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客观因素构建了储蓄行为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外部因素中,利率、货币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同等外部条件下,不同农户的家庭规模、借贷数量、缴纳税费等方面的差异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