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研究试图从一种新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农业生产中投入要素的弹性变动趋势建立模型,进而测算1986~2003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得出一些以投入要素弹性变动趋势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趋势分析为基础的结论:①物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已经进入平稳增长时期;②现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是一个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的指标;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可以与国家每一个“五年计划”不同步。  相似文献   

2.
1990—2007年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对北京市1990—200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率由1990—1998年的57.09%上升到1999—2007年的78.32%。在以上两阶段,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由5.62%增长到8.23%,物质消耗的增长率由9.97%增长到11.02%。本文基于对以上农业各投入要素对于北京农业总产值增长的影响状况,提出了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市为例,利用C-D函数,对北京市1991—2008年间农业生产要素的贡献率进行测算。通过分析得出,农业经济增长的诸要素中,科技技术的贡献率最大,且近十年来不断上升,劳动力贡献率次之,资本贡献率最小。从而得出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淡水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在我国养殖业和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成为世界水产业发展中突出的进展之一。科技的快速进步在支撑中国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淡水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总体上,1990~2007年我国淡水养殖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7%,贡献率较高;分地区来看,地区差异显著,东部最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高于中部且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时间上看,淡水养殖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但近几年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水利行业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确定水利产出效益、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的前提下,建立索洛余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科技资金投入贡献份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劳动力的贡献份额先递增后趋于平稳,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较为平稳且从2004年开始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存在的差异性,为配置效率的提升寻求有效措施。[方法]运用超效率DEA,对2001~2014年间中国31个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全面评估,从中探究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趋势和时空特征,构建Malmquist指数以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水平考察影响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变动的因素。[结果]中国各地区整体的配置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超效率平均值从2001年的0.520上升到2014年的0.76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年均增长4.2%、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年均下降2.8%;从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看,技术效率已成为主要因素。从细分的6个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最高,西北地区最低。从具体省份情况来看,有17个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其中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结论]提高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采取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各地根据农业科技资源实际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对农一师农业经济增长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出了农一师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97年~2007年期间,农一师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物质费用投入以及耕地面积扩大,三者对农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68.32%、21.71%和16.09%,并在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一师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1988—2003年间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除考虑已有文献普遍采用的中性技术进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外,还考虑了有偏技术进步的CD函数,进而分析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988~2003年农业GDP的增长54.37%的份额是依靠投入的扩张获得,剩余45.63%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份额。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并且对农业的作用仍在增加,劳动力、土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市州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为各市州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运用增长速率方程法(Solow余值法),对"十二五"时期甘肃14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各市州间差异显著,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低投入、低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型2个市、"适度投入、适度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型5个市、"高投入、高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限"型5个市、"投入有限、消耗有限、科技进步贡献率低"2个市,表明提高市州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结论]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及水平,以及发展市州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是甘肃省市州未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渔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渔业科技带来的推动作用,为分析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对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法构建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利用上海市渔业相关生产数据,对1991?2012年上海市渔业各要素增长率及贡献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不同时期的平均贡献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渔业经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增长和科技进步来带动,不同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明显,波幅较大,1991?2012年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仅为30.79%。针对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且不稳定的现状,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渔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建立上海市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长杜青林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未来15年力争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到2020年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目前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已经达到48%左右,但相对于美国高达81%的农业科  相似文献   

12.
蔡晓琳  李慧泉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130-144
本文从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视角,构建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函数移动的影响机理分析框架,构建多要素技术进步的偏离度指数和要素偏向指数,分析2004—2019年小麦产业的要素偏向性特征趋势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小麦产业及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在不同阶段对技术进步存在差异性影响。小麦产业要素偏向特征呈现“劳动力—生物化学—土地—劳动力”的趋势,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偏向主要以劳动力和生物化学要素为主,以土地要素和机械要素为辅。小麦产业的技术进步模式表现为以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为主、机械型技术进步为辅,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模式存在差异,这与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扭曲和地理特征有关。农业人力资本和农业科技投资是促进小麦产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对于小麦产业实现节本增效和提高“藏粮于技”具有现实指导价值,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9-2020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ML模型测算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研究环境规制对其变化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在该影响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环境规制对提高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影响存在差异;科技创新在环境规制提高海洋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3—2010年江西省26家农业龙头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同时测算了各个企业技术效率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农业龙头企业绩效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有正的上升趋势,技术效率有下降趋势;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效率差异显著。企业总资产、职工工资、贷款贴息、品牌扶持金额、雇佣农户数、与农户签订合同数、农民培训费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38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其次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究5个前因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结果 (1)显示自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持续性,技术进步呈现退化趋势,但效率改善明显,技术进步与效率内部出现波动性特征,且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地域性特性。(2)长江经济带具有2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H1:财政支持—信息对称—结构合理驱动型,H2:财政支持—交通便捷驱动型,同时明确3条非提升路径。结论 提出增强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中性技术进步和偏技术进步C—D生产函数,建立C-D生产函数固定影响模型和随机影响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各市县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对海南省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地,再次为劳动力投入和科技进步;从东部、中部和西部来看,在东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土地其次,劳动力最小;在中部和西部,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劳动力其次,土地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我国柑橘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存在耕地规模狭小和劳动资源匮乏的双重瓶颈,研究试图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柑橘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方法]基于2011—2016年我国柑橘生产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特点,比较了柑橘、柑和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结果](1)从整体趋势看,2011年以来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小。考察期间内,柑橘、柑和橘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2. 6%、2. 0%和2. 3%。(2)从影响因素看,技术进步是影响柑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3)从区域差异看,科技进步为福建、广东等省份柑橘产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营规模过小阻碍了其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其增长优势明显劣于江西、湖南两省。(4)从品种分类看,多数省份橘的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均高于柑,柑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差,仅在部分省份优势明显。[结论]推进柑橘科技创新,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实施柑橘产业支持政策是促进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采用分省面板数据对20年来(1985-2005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与总产出增长进行了定量研究,测算出各年度的要素弹性和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将农业技术进步率作了定量分解.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而狭义农业技术进步始终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其中又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9.
科技兴农增产提速依靠内生动力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九年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双双超过50%,粮食增长的内生性显著增强。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农业科技,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今年初,农业部就推介发布了160个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并组织专家分地区、分作物、分农时提出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和技术人员科学种粮。从深松整地到适期播种,从肥水运筹到病虫防控和统防统治,全年10多个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构成了一套完整而清晰的粮食高产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科技兴农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测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潜力,对农业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95年全国农业科技大会提出,到200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要求达到50%,所以探讨测定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理论与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技术进步及贡献率的含义 1.农业技术进步的含义。农业技术进步是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化,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程。农业技术进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