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辨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保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本文构建了一种阐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均衡状态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产出弹性,对经济机理进行模拟分析;并基于制造业产业链网络系统建立SVAR模型,以识别产业链韧性的关键环节;另外依据2000-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弹性和韧性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中游至下游环节,其产出弹性大于上游至中游环节,即中游至下游环节是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关键,且产业链各环节产出弹性的协同提升会产生“放大器”效应;(2)对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至中游环节,其韧性更强。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攻关制造业产业链中游至下游的低韧性环节,是保障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为优化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结构和提高产业链安全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之根本,加快推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是我国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这一转变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为旺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虚拟集聚正成为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将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带来新动能和新引领。文章利用2014—2018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我国投入产出数据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城市群虚拟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虚拟集聚水平提升可促进城市群制造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相比于单一的传统集聚,虚拟集聚与传统集聚叠加效应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2)从地理区位上看,相比东部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群虚拟集聚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加凸显;从产权性质上看,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对虚拟集聚效应更为敏感;从产业类型上看,虚拟集聚对一般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先进制造业。(3)当城市群整体虚拟集聚水平提升时,中心城市制造业技术创新受益更加明显;相较于城市群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虚拟集聚水平提升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在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应加快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城...  相似文献   

3.
绿色转型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省际平衡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测度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地区数字化水平综合指数,检验地区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业GTFP的影响及中介机制。研究显示:地区数字化水平显著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制造业GTFP;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地区数字化水平高于单一门槛值0.363时,才能发挥对制造业GTFP的促进作用;地区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业GTFP的影响呈现上中下游逐级递减的梯度格局;绿色技术创新在地区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GTFP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地区数字化水平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赋能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转型,提升了地区经济水平。最后,文章提出了包括加强数字化建设、强化地区间协调发展、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人口红利”逐渐褪去背景下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中,政府科技支持度和政策关注度起正向调节作用,自主研发、知识吸收、知识溢出起中介作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东部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前阶段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研究类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测度江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空间协同集聚指标,发现整体上江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和空间集聚度不高,提出要发挥江西各地区的地理优势和要素优势,要在产业关联的基础上,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和空间上的融合作用,要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断优化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价值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链,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放缓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城市人口数据和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探讨了人口集聚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首先,对企业所在城市的人口集聚和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度,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其次,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中小城市的企业相较于大城市的企业、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未受到人口集聚的显著影响;再次,本文还检验了人口集聚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三个渠道:企业创新、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拓展分析中,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验证了人口集聚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人口集聚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改进的区位熵测度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然后采用熵值法对各省域科技创新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实证发现: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3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起中间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财务绩效的问题值得研究。文章以2016—2020年沪深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从个体企业层面,探究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都保持了显著;中介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通过改善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在中介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组织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管理层权力和企业技术水平都显著增强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财务绩效提升的中介效果。具体而言,管理层权力较高的企业,数字化的中介促进效果要比管理层权力较低的企业高10.13%;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数字化的中介促进效果要比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高25.82%。文章提出,在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当重视对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保证资源的供给,同时营造鼓励创新、崇尚技术、支持变革的氛围;政府则应当在提供财政补贴、政策倾斜的同时,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支持,降低制造业企业获取针对性技术的门槛,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自贡市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专利作为测度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指标,将论文作为测度企业基础研究成果的指标,从技术和科学两方面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庞磊  朱彤  张盼盼 《亚太经济》2023,(1):111-120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联合渐进双重差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多解释变量的单一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双向直接投资联动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双向直接投资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联动效应强度高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个体效应;双向直接投资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至西北地区驱动作用强度依次减弱;技术创新承担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技术革新、数字能力革新以及数字效益革新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进行测度,应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逐年提高,且东部地区最高,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降低。人口老龄化总体上会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积极影响,并且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作用较强,而东部地区作用较弱。人口老龄化对数字能力革新与数字效益革新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数字技术革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倒逼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和增加居民储蓄来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但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据此,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劳动力市场体制和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迁移可改变迁入地收入分配机制,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矛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迁移等理论,实证检验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迁移可显著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人口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是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劳动力迁移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均能增强劳动力迁移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影响存在最优边界。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环境建设战略、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战略和激励开发战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战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推进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科技投入的有力支撑.基于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投入直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并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了两产业协同集聚,即技术创新在政府科技投入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高效分配科技投入资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进入装备制造大省行列。但产业内部结构低度化问题制约着行业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促进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是河北装备制造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链结构入手,分析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从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产业投资结构、制度推动力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推进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下,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能够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绿色效益和附加值效益;人工智能的应用存在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和中高技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改善分工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仍面临着产业链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发展现状。文章运用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了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对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上风电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先导性强,其国产化进程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和沿海城市“双碳”目标落实进程,也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精密仪器等高端领域工业制造能力息息相关。经过多年持续攻关,我国海上风电重大装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部分关键零部件及软件自主可控能力仍旧不足,需要依赖进口,引发了国产整机产能受限、机组大型化受限、成本下降缓慢等问题。文章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调研,分析了目前海上风电产业链在原材料、制造工艺、零部件、软件、标准认证等方面存在的自主可控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提升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海上风电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及国产化步伐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19.
中欧班列的开通提高了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市场可达性,大幅降低了国家间的贸易成本,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外循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文章基于中欧班列开通所构成的准自然实验,使用2000—2018年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的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与质量改善;异质性检验发现,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推动了区位禀赋劣势地区制造业专利数量与质量改善,但是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仅推动了交通禀赋优势地区制造业专利数量提高,即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区位禀赋劣势地区的边际效用更大;国际间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大城市的技术创新数量与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技术密集度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推动了低技术密集度与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但相较于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而言,该政策对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数量提高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中欧班列通过市场竞争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以及产业结构效应等渠道推动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基于以上...  相似文献   

20.
齐平  宋威辉 《南方经济》2023,(5):84-106
文章基于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以测算的企业国内价值链长度与企业全球价值链上游度两个微观指标,表征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其次,按照已公示链主企业的标记、已公示链主企业的排序、一般性门槛指标的构建、全国链主企业的识别四个步骤,定量识别链主企业。再次,通过构建链主企业数量矩阵、制造业投入产出系数矩阵和链主企业资产比重矩阵,定量测度链主企业影响力。最后,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厘清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链主企业能够通过提高成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外部性和多样化外部性能够强化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波特外部性表现出抑制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陆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链主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更具推动力。文章提出了定量识别链主企业与定量测度链主企业影响力的方法,拓展了链主企业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边界,这对发挥链主企业影响力进而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