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究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1)农地“三权分置”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且主要推动了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增加,非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无明显变化。(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三权分置”增强了村集体主体地位。一方面,村集体通过增加地力投资,获得新增土地的增值收益和集中统一流转的管理费;另一方面,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后,村庄能够吸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3)异质性分析表明,“三权分置”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作用对处于城郊的村庄、村干部受教育年限高的村庄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村庄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继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落实,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同时,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探索更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实现机制需要将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议题。本文在分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主体困境、经营困境和福祉困境的基础上,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以山东省起南村和中郝峪村为例,采用归纳式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治理、经济与社会三个核心维度,本文将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为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治理的主体生成机制、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价值共创机制和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价值实现的收益共享机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体现为形成集体发展共识、整合自主发展资源以激活集体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塑经营模式以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以及优化收益分配方式、提高村社福祉水平以为社区团结和村社整合提供条件。发展主体的持续在场、发展过程的可持续与共享成果的可持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动态发展循环,由此创造出村民与村集体合作共生、协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4.
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必须迈过三道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维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重构农村集体产权的权利结构,打破村社封闭性,增强对外开放性,消除土地等乡村资源流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体制障碍,是提高土地等乡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理论层面,对是否应该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的开放性、允许更多的权能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和个人流转,存在着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化解认识纷争,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相关改革部署,必须对集体所有制是否必然要求集体产权结构处于封闭状态、"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是否必然要求以集体经济组织支撑村社共同体、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是否必然为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5.
全方位管理集体资产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吉林省农安县人民政府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长期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壮大集体经济,维护农民利益,强化“三农”工作,稳定农村政局的经济支柱。管理...  相似文献   

6.
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四川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所在,其价值旨归是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拓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以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构成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建构“产权—组织—产业—利益”的分析框架,提出导引机制、驱动机制、聚合机制以及稳定机制的融合发展机理。基于该逻辑机理,选取成绵地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案例,总结梳理“资产重组+联企经营”“土地盘活+联社经营”“股份联合+集体自营”三种创新模式,进而提炼出“产权重构—组织重造—产业重塑—利益重组”的融合实践路径。最后,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多元化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三农”工作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在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性推动作用日益凸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肩负着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等多重任务,其发展要义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具有内在关联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通过提升统筹层级、联动多元主体、创新治理机制等途径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要求,具有推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立足整体,协调各方力量,将资源整合起来,可以实现对发展资源的统筹利用。基于此,本文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入手,结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探讨集体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很多地区,集体经济缺乏发展活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困难,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侵蚀了农村集体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以村党支部领办型合作社为向心主体,重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利益共同体,形成以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为底色的乡村社会秩序,是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体系的有益尝试。本文沿着党组织以政治动员低成本整合治理资源,集体经济重建乡村内部联系,制度建设清晰多元共治网络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公共服务传播现代化意识的思路探索了村党支部领办型合作社的基本治村逻辑。然后运用留坝县案例对这一逻辑进行现实检验发现,实现治村逻辑需要注意的是,村党支部领办型合作社构筑的多元共治网络依赖于乡村自治组织的深度参与,需要对不同类型村民进行差别激励;发展集体经济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创造持续收益稳固利益共同体,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整体变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的基本特征,总结归纳江西乐安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协同的实践探索,为构建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可持续经济收益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典型案例剖析研究。研究结果:现阶段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呈现低于社会保障需求、实现形式多样、价值表现不稳定、收益最大化需区域统筹等基本特征。江西乐安以"政府引导、村组主导、村民自愿、企业对接,协同多样、保障多元、风险可控、利益共享"原则构建了各主体角色定位清晰、相互信任且充分嵌融的企业与小农户协同体,充分保障和实现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的可持续经济收益。研究结论:构建龙头企业与小农户的协同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经济收益的实现机制,但需要处理好农户、企业、当地政府、村集体、合作社等多个主体的关系,以多样化的协同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并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以及政策激励、习俗等非正式制度,构建共治共享、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强村富民是关键,作为牛鼻子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发挥应有之义。浙江省紧盯农村集体经济这一核心探索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创新打造了“飞地抱团”“片区组团”“强村公司”的新模式。文章基于浙江典型试点的经验分析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不仅要坚持“党的统领是核心、合作共享是基础、市场运作是关键、数字牵引是驱动、因地制宜是根本”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上还要进一步在产权制度、产权形式、经济业态、经营方式等方面探索转变。期望在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增进农村民生福祉层面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统筹城乡进一步协调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这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则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主导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衔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共振,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发展规律,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农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般都采取银行直接放款支持和信用社代理农行放款支持。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这两种方法是比较适宜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直接经营范围受到限制,集体直接经营收入大幅度减少,大部分村社集体收入不抵支出,成为“空壳”村,村社干部误工补贴靠“双提款”解决。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目前这种景况,银行直接或由信用社代理向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投放贷款,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其贷款的安全和效益很难说是可靠的,这就要求我们信贷管理工作者从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出发,去探索信贷支持村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彭县隆丰镇村社集体的实际,对努力发展村社集体经济提出若干看法和建议: 一、隆丰镇村社集体经济现状分析及其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彭县隆丰镇共有16个村,128个农业合作社,村社两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有工副业项目的村仅有6个,占总村数的37.50%,1990年村办企业在镇村两级企业中完成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的比例分别为6.9%、5.7%、11.1%。有集体生产经营项目的农业合作社仅有13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0.2%。全镇农村劳动力为13640人,镇、村、社三级企业共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1488人,其中村社集体企业只容纳劳动力200人,占总劳动力的1.5%。在农村人口纯收入632元的组成中,集体企业收入的绝对数额为64元,只占人平纯收入总额的10.1%。全镇五个轮子企业为736个,其中村社二级只有18个,占企业总数的2.4%。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到,隆丰镇村社集体经济有五大薄弱点:一是“空壳”村社数量多,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成较大的反差,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深化改革的步伐;二是作为土地发包方的农业合作社,其集体经济生产经营项目太少,更谈不上集体收入有多少,这对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较大的障碍,对兴修水利、防虫治病等农业统一服务和兴办福利事业带来很多困难;三是因村社集体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比例太小,广大农业富余劳动力尚无出路,这就使由于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造成的矛盾难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四是村社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农村人平收入及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是企业发展不平衡,形成镇办企业强,村社经济弱;部分村有企业,大多数尚无企业;五个轮子企业多,村社两级比例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其主要财产是土地、住房和村民共有的村级集体资产。但目前农村产权制度很不完善,产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对自己的财产不拥有完整的产权,农村产权市场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资产作为增收动力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集体经济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为农村基层治理、开展农村公共事业提供有力支撑。南京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途径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精神,不断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摸索出一系列新举措、新做法。集约经营,发展规模化农业。溧水区东屏街道和平村,通过“股份+合作”的模式,按照“村民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成立农民合作社综合社。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制度创新路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不明晰和随之而来的收益分配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式,它采取集体净资产既分股量化到人又不变现瓜分集体资产的办法,成员按份共有,明晰了每个成员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产权份额;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受益主体,成为集体经济名符其实的主人。从实践的情况看,社区股份合作制是适宜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产权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19.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村社集体经济特别是“空壳”村社怎样迈出第一步,面临的困难较多。由于多数村社原有积累极少,新的积累机制又未建立,已构成发展集体经济最突出的制约因素。如何解除这项约束,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探讨。现将一些初步看法介绍于后。一、国家积极提供启动、导向资金。国家在农村兴办各项事业所需配套费用,不能继续向农民转嫁,村社集体经济将成为这个重担的直接承载体。因此,村、社集体经济的重新崛起,国家财政责无旁贷。通过国家资金的启  相似文献   

20.
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时代背景,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出发,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创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遵循“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民创业系统概念模型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民创业系统生成机制”的分析框架,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民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民创业生态系统是由核心主体、辅助主体、支持主体及乡村创业环境共同构成,主体与主体、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以政府引导机制、创业动力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共生协同机制、平衡协调机制为生成机制,致力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动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