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文章以2010-2012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技术创新这一中间变量,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从而提升企业价值,技术创新在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厘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促进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冲击将深刻地影响实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本文以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合作创新,但是并没有显著地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增加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来实现。分样本回归发现,在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成长期企业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分解发现,底层技术层面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合作创新均具有促进效应,而区块链技术和实践层面的数字技术运用对合作创新并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合作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卡脖子”技术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为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以200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内在机理分析表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立通过吸引人才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企业所有权性质正向调节创新意愿对实验室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存在联合调节效应;政策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主管单位为国资委、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或企业位于东部地区时,实验室的创新效应较强。文章检验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政策效果和机制,为实验室的优化设计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如何以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立足新发展格局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基于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文章利用2014~2021年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的所有成分股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正向促进和负向抑制双重视角考察A股纳入MSCI指数这一资本市场国际化事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A股纳入MSCI指数可以显著增加标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其次,A股纳入MSCI指数主要通过治理效应和融资效应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再次,A股纳入MSCI指数提升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在高市场竞争行业与高科技行业、信息环境差与制度环境差的企业中更强;最后,A股纳入MSCI指数在提高企业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创新价值。上述研究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改善企业创新效率提供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5.
跨境电商有助于企业扩展国际化路径,加速全球生产、分工环节的重新整合,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文章以我国253家出口型制造企业调研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对跨境电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对企业转型升级有着显著的驱动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显示,增加研发投入和提升品牌效应是跨境电商促进企业升级的主要渠道。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府应加大对跨境电商宣传和支持力度、优化电商生态环境、支持企业研发创新与品牌创造,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参与跨境电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国际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并使用中国上市公司2009~2018年的数据,通过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实证检验人民币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这一结果在替换关键变量、区分企业特征、缩小样本范围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人民币国际化通过融资约束效应、贸易促进效应和行业竞争效应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约束效应和贸易促进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行业竞争效应与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可持续性,并且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延长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时间。研究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2-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从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区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对衰退期企业影响较小。进一步细分样本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成长期和成熟期非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显著促进了成长期和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渐进性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提升成长期制造业企业冗余资源水平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且激励了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政府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创新扶持和激励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欣然  陶锋 《南方经济》2024,(5):132-149
当前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关联主体的溢出效应。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客户和供应商逐一匹配的供应链条和企业绿色技术与数字技术专利大数据,首次从产业关联的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牵引上游企业绿色创新,特别是当上游企业规模较大、具有国有性质、知识存量较为丰富,或其所在行业市场竞争度较高、需求量较大、污染密集度较高时,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绿色创新的牵引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上游企业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和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融合创新能力,进而牵引上游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后向溢出效应的影响下,上游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质量提升;不仅对企业策略性创新产生“挤出效应”,而且对实质性创新产生“杠杆效应”;但在现有阶段,上游企业绿色创新主要还是集中在生产的过程管控和末端治理环节,还未深入到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的源头预防阶段。文章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徐扬  陶锋  韦东明 《南方经济》2022,41(8):113-132
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对于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是否发挥有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显著提升了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的创新数量及以专利知识宽度衡量的创新质量,具有明显的"增量提质"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属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所处市场化程度更低时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能够为企业嫁接财务资源、发挥人才集聚和产学研合作效应。拓展性研究表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政策通过知识溢出发挥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文章对国家夯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的成果,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晓华  肖洁  陈嘉茵 《南方经济》2020,39(10):108-124
创业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经济活动,创业者社会认知如何影响其创业战略决策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区分创业者达尔文主义、社群主义和传教士主义三种不同社会身份认知对新创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达尔文主义身份认同感促进创业者为积累个人财富而选择不确定性较低的商业模式创新;社群主义身份认同感使创业者为提供真正造福社区的产品和服务而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而传教士主义身份认同感促进创业者开展一切提升社会价值的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且创新网络关系强度通过提供创新所需的资源与信息在上述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借助社会认同理论,将创业者社会身份认同感进一步引入新创企业创新决策的驱动因素研究中,深化和拓展了创业者创新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事件,基于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能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不同类别的绿色技术创新均受正向影响;宏观层面渠道可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促进区域金融发展、加速市场化进程、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微观层面渠道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获得政府补助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区域一体化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效应在不同所有制属性、地区和时间跨度上有所显现,具体表现为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新加入城市内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今后应持续推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完善具有针对性的企业扶持制度、强化政企合作,进一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于井远  李林木 《南方经济》2023,(5):30-47+29
提升创新能力是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两种税收激励对小微企业创新的组合式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对小微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的效果不显著,但有助于增强企业所得税减半的激励效果,二者表现为积极的政策协同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组合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和税收负担,并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进一步地,政策组合的创新激励效应显著存在于技术型企业、行业预期前景好、社会经济关注度高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中。文章结论有助于为进一步对实施新的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提供经验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智能建造技术创新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动力,但缺乏监管也会对建筑业健康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为此,文章基于累积前景理论,构建了智能建造技术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博弈双方的博弈策略,并通过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心理感受,结合累积前景理论和从众效应来优化收益函数,再基于监管机构的动态奖惩机制进行了仿真。文章研究发现,动态奖惩机制不管是在弱从众还是强从众的环境下都可以实现稳定。此外,在弱从众环境中,惩罚上限和违规创新成本的增加会提高企业合规创新的概率,而奖励的增加呈现相反的结果。同时,合规创新企业占比的提升对企业选择合规创新概率将起到抑制下降和促进上升的作用,且权重的增加将加剧其变化程度。为此,文章认为,要实现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与监管的共赢发展,就需要动态调整策略,这样将有助于加强ICT企业的合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服务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利用2004-2013年中国金融服务进出口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金融服务开放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金融服务引进来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略大于金融服务走出去所产生的作用;从不同贸易方式、不同衡量指标、不同企业所有制等方面对此进行检验均证实了金融服务开放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正向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和扩展分析显示,创新效应、金融服务"引进来"对"走出去"的推动、垂直专业化效应和本地吸收效应影响着金融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文章的研究发现有助于为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开放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晓华  谢志敏  夏燕 《南方经济》2015,33(12):40-54
技术多元化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在探讨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过程中,现有文献忽视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关联对于两者关系的影响。本文采用了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关联在技术多元化提升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中的作用。最终发现:技术多元化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承担中介角色,但是过高的技术多元化会抑制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关联性会加强技术多元化对绩效的正效应,这种调节效应通过技术创新发挥作用。本研究的结论为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企业采取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在当前阶段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的独特场景,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首先,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底线估计大致相当于产业政策直接效应的40%左右,以往研究只关注直接效应而忽视溢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产业政策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的实际效果。其次,文章提出并识别了知识溢出效应和财务溢出效应两个潜在影响路径,进一步发现知识溢出对下游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更大,而财务溢出对下游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更大。再次,产业政策通过供应链溢出效应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供应商-下游企业地理距离较近、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以及地区制度质量较好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这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机制逻辑。最后,产业政策通过供应链溢出效应促进下游企业创新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国家产业政策层面。文章从供应链溢出效应视角进一步丰富了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更全面地评估并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创新激励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地理上配置其海外子公司组合的方式将会对价值捕获和价值创造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引致不同的绩效结果。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数据,从地理关系视角考察了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的地域多元化程度越高,将显著提升OFDI企业的创新数量与质量,但是海外子公司的地理集中程度越高,将负向抑制OFDI企业的创新绩效;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可通过高技术中间品进口和人力资本这两个机制渠道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国内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显著存在,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增强海外地域多元化的创新提升效应,同时降低地理集中度的创新抑制效应;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的有效性与企业内部的技术基础和海外市场的技术丰裕度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内外部技术资源情境下,当知识产权保护处于适度区间时,企业的创新绩效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文章研究为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合理的海外投资地理布局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转型与贸易强国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匹配2007~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低碳经济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试点政策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碳排放强度行业、不同清洁程度产品以及是否为资源型城市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层面的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环保投入效应尚未得到验证;产品层面的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促进高质量产品升级,抑制低质量产品升级。文章的结论从贸易高质量发展维度验证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济效应,为未来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2014-2021 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对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药品集采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投入。机制检验表明,药品集采政策通过“倒逼效应”与“补偿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了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投入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以及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强的生物医药企业中,药品集采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增加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此研究不仅探讨了药品集采政策实施对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也为进一步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龙鹏  邓昕 《南方经济》2021,40(3):73-88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文章利用2001-2016年城市层面的数据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角度实证检验了基础研究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基础研究发展能够通过知识溢出机制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省部共建、企业、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应依次递减,表明了应用基础研究的企业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大于纯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由东向西逐渐减弱,说明了随着地区制度和市场环境的完善,基础研究越能发挥其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