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创意生活,幸福人生的新境界说起创意乡村,人们常常会想到英国的乡下.在英国,农业生产不仅仅只是提供粮食,享受田园农艺的乐趣,体验回归自然的幸福,成为农业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感悟泉流波涌的天籁之音,享受田园山水的乐趣,摘果拔菜,用花香装扮多彩人生,别具心裁的农耕生态体验活动,垂柳依依、渔舟唱晚的水乡风光,体验乡土风情,成为台湾农业生活的别样风景.  相似文献   

2.
相宜 《乡镇论坛》2011,(27):15-15
近年来,韩少功一半时间生活在城市,一半时间在湖南农村里过着农民生活,他这一举动成为文坛佳话——他的生命与文字一起扎根于乡土中国里。  相似文献   

3.
蓝雨 《上海房地》2013,(12):56-56
徽商古道中的古民居大宅院,四面屋顶的雨水流进一个大天井,是谓“四水归堂”,它是徽商乡土情感的寄寓。历史上,皖南徽州地少人稠,仅靠农耕根本满足不了百姓的生活需要,为维持生计,许多人走上艰难的经商之路。待衣锦还乡,便修房建宅,将自己对故乡的浓厚感情凝结在房屋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之中。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经过科学规划、开发,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以增进城乡居民互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2014,(7):26-53
我国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地域的独特性和文化的多重性交相辉映,形成了众多农耕特色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为一体的农事景观,已成为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城乡居民体验感受田园生活、品味农业情调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公司报道     
《中外企业文化》2010,(7):14-14
上海国寿客户体验真实版“开心农场” 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组织客户到崇明有机农场内开展“开心农场”体验营活动。中国人寿希望借此活动,让国寿客户暂别城市生活,来到乡间田野之中,回归质朴、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在大自然中,享受自在惬意的生活,同时感受到国寿上海分公司对客户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镇企业》2013,(9):47-48
为方便城乡居民在江山如画的季节回归自然,以休闲、劳作的方式体验农耕乐趣、缅怀田园生活、品味农业情调,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在“国庆”假期来临之际,向全社会发布了10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涵盖了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余个服务质量优良、产业特色明显、休闲功能齐全的休闲农业精品经营点,以供城乡居民休闲时选择。  相似文献   

8.
许曦 《集团经济研究》2007,(27):145-146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村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城市人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敦煌市,有一部分生活在喧嚣声里的都市人,走出城市来到乡村,种葡萄、养珍禽特畜、开办“农家乐”,他们徜徉在蓝天白云之下,呼吸着乡野的泥土清香,享受着春华秋实的乐趣。“重新体验人生,感悟精彩生活,彻底换个活法”已经成为都市人另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特殊社会群体,是社会生活中的边缘人,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却和土地、农村有着紧密联系。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与他们思想意识、社会制度、乡土记忆、城市体验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各种问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重塑和调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全球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乡村的性质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于乡村人口大量流动、城乡二元结构破除、变化、市场化过度、城市文明冲击乡村文明等,传统的乡土社会步入到后乡土社会.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作为展现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中国文化的乡村文化遗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后乡土视角出发,分析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新电子》2014,(12):51-51
所谓“生,事之以礼;死,祭之以礼。”这种说法不仅仅是“民德归厚”的一种表现,其存在的逻辑,是千年以来农耕文化中乡土社会生命观的一种解释,也是其生活与劳作传统方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哥本哈根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50年的城市建设中,哥本哈根的城市公共空间不断增加。通过倡导自由与平等、休闲与愉悦、交往与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理念,哥本哈根使城市建设重新回归到了满足城市生活的需求上来。本文对哥本哈根新城市空间建设进行了介绍,认为哥本哈根通过交流空间、新型运动空间的营造以及空间服务设施的设立,为城市的公共生活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王凡 《民营科技》2013,(5):92-92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开展,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于是同时,人们关于生活的质量体验的要求越日益严格,而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它是很重要的一个城市建筑环节,只有确保它的有效设计,有效运行,才能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体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卞文志 《乡镇论坛》2014,(33):14-15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开发建设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已于今年4月上旬正式开园,整个园区占地面积62万亩,分为十个功能区:农耕文化和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示范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和商贸服务区。  相似文献   

16.
钱战彬 《活力》2005,(11):113-113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习的生活经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17.
李天明 《国土经济》2007,(2S):72-74
川东院落民居是指四川盆地东北部以华蓥山为核心的重庆市东北部及湖南,湖北两省西北部广大地区民居宅院。川东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居住形态上,院落民居成为川东民间普遍,实用的居住形式,  相似文献   

18.
“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更愿意尝试新事物,更有可能成为消费大军中的新贵。”当代置业(湖南)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当代置业)期待着敢为人先的湖南人验证这一观点。 即将在今年下半年面世的万国城MOMA,将让长沙人首次见识和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长沙第一座高舒适度、高环境品质、高能效比的可持续科技住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镇企业》2012,(2):88-91
<正>随着人类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富裕人群在衣食充足、财富增加、生活和谐、社会安定得到满足的同时,亲近自然和善待自然的愿望日渐强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悄然萌发。根据这一需求,我国农业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保证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同时,休闲娱乐、农耕体验和历史文化宣传与传承功能得到了发展空间和时机,成为城市中层收入者新型旅游、休闲、养生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20.
靳世军 《公司》2000,(4):11-12
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过,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便已吹响。作为西南省会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的成都工业,正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最难得、最珍贵的历史机遇。但是,成都人能否牢牢地把握住这次机遇,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缩小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把成都早日建成雄距西南的现代化工业重镇,将取决于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取决于向农耕文化宣战的决心和行动。 成都,在全国各大城市中被列为“最悠闲的城市”,这是成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以慢节奏的思想文化氛围和安于享乐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内容的农耕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不论是省外的人,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