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理论引起了学界广泛而深刻的讨论,赞同者有之,批判者更多.学者们围绕文明冲突理论的论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文明冲突的形态,文明冲突到底是文明间的冲突还是文明内部的冲突,抑或利益的冲突;文明的研究范式,文明冲突理论只是基于美国的战略意识形态,用于构建国际关系,在范式的基本要素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的特质.文明冲突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政治秩序和人类文化样态的视角.在和平的企盼下,冲突仍应得到重视,而中华文明可为消弭冲突提供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2.
刘欣  马翠莲  龚艳  吴遐 《沪港经济》2008,(11):32-36
历史和现实的切换、传统和现代的交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人们似乎真的很难找到一个最准确、最恰当的词句,来概括上海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但也许,这才是今天上海最根本的特质——变化无处不在,而最根本的改变,还在于人的内心……  相似文献   

3.
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是冷战时期的基本矛盾。冷战结束后,随着南北矛盾的继续发展以及东西矛盾的下降,这两组矛盾不再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基本矛盾。在后冷战时期,西方文明与多元文明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其主要内容就是西方文明的普世化与基于非西方文明的国家坚持自己发展道路的冲突,同时也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反霸的冲突,并深刻地影响着南北矛盾的发展。在当今世界,代表进步、文明、民主的潮流是以多元文明为背景的各个国家的相互尊重以及各国间的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而强行把西方意识形态、制度和发展道路"普世化"的霸权主义已成为世界进步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乌克兰所在的地理位置,正处西方基督教文明和斯拉夫-东正教文明的断层线。在分析乌克兰危机产生的原因时,除了考虑政治、经济、军事等要素,更不能忽视危机背后涌动的千百年宗教信仰和文明冲突问题。历史上,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恩怨交织反复,两个文明的扩张和反扩张之战给乌克兰带来的是深刻的分裂与伤痛。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和国际体系处于转型的形势下,伊斯兰世界的作用更加凸显。伊斯兰文明的学科架构极为宏大和周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明体系,其成就是伊斯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文明的发展差距客观上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体系与美欧主导的当代国际体系不相适应。伊斯兰国家在长期遭遇中形成了“受害者”角色定位,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向“参与者”角色的转变。所以,伊斯兰文明体系面临着如何跟上全球化进程及国际社会如何对待伊斯兰文明体系两大问题。中东伊斯兰国家应在观念、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构建起既符合其基本信仰又顺应时代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该体系之外的西方和东方国家则应持宽容、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国际关系领域的代表作。该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通过文明范式来研究冷战后的国际社会。该书的雏形是亨廷顿教授1993年夏发表在《外交》季刊的文章《文明的冲突》。该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国内外掀起轩然大波,赞成者有之,更多的是批判者。亨廷顿在仔细思考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该文进行若干修正,并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  相似文献   

7.
文章解读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界定文明与文明冲突的概念,阐述全球的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背景,认为不同的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不同文明之间的国家中,文明的差异难以掩盖深层次的国家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8.
文化、文明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及国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文明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与发展 ,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长期的基本因素。 2 0世纪是意识形态的世纪。在冷战时期 ,由于以意识形态、国家安全为核心的东西方对抗 ,文明、文化的力量和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冷战结束后 ,又有人提出“文明冲突论” ,认为现在和今后的世界大的矛盾主要是文化、文明间的冲突。“9·11”事件使更多的人对此进行深入思考。纵观人类发展史 ,文明、文化确实是决定人类命运的基本因素或力量之一 ,并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但是 ,各种文明、文化之间并不是敌对、对立的 ,文明、文化本身并不注定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9.
李波 《理论观察》2001,(6):38-40
“文明冲突”是文明互动的结果。从进步的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能l眵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文明通过“冲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壮大本文明。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刍一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仅经济上要实行对外开放.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必然面临着外来文明的碰撞和冲击。只有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现代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吸收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8日晚8时,东方古国华服迎来奥运盛典,四海高朋举杯同贺神州梦圆。世界给中国以机会,中国还世界以奇迹。2008北京奥运有特色、高水平,其必定成功之处并不仅仅在于规模宏大、参众如云,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奥运会历史性地创造出东西方文明交汇融通的契机,全人类协同发展的步调将因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感召而渐趋合拍。  相似文献   

11.
走向生态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苑 《开发研究》1996,(4):18-19
走向生态文明何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还在奋力走向现代化的途中,但从总体上说,现代工业文明所引发所包含的种种危机使...  相似文献   

12.
陈娟 《改革与开放》2016,(16):49-50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国家关系,理解国际事务的新视角,但其主要论点及其基本概念又令人质疑.到底是文明的冲突还是文化的冲突,是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在国际冲突之中到底是不是文明冲突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理性的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常修泽 《产权导刊》2012,(12):31-34
按照“包容性体制创新”的思想,本文提出构建三个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一,整合各种改革力量,在“市场化和社会公平双线均衡”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改革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二,包容两岸和平发展力量,在理性务实的基础上。构建两岸共同聚兴中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三,吸收西方和东方文明的精华,在多元文明交融的基础上,构建当代“新普世文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包容性体制创新”需逐步实施,其中第一个“大屋顶”的实施,重在建立四个制度支柱:(1)产权体制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2)分配体制创新:包容“国富”与“民富”;(3)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包容“天”、“地”与“人”;(4)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包容“民生”与“民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欧洲,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对人类文明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公元前数世纪,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连接起长安和罗马,开了中欧文明对话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郭平英 《中国报道》2009,(11):36-36
他不曾像梁启超那样认为西方文明需要中国文明去拯救,也不同于胡适只承认文化的时代性而忽视文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顾晓峰 《开放导报》2007,(2):103-105
本文从跨国经营中文化影响的角度,提出中国企业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经济社会中谋生存、求发展,必须重视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将跨文化冲突转化为跨文化竞争优势,提升东方文明的精华,在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逐步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肖乐 《魅力中国》2014,(7):16-16
人类的文明在进入近代后一直由西方主导,西方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行为准则加以推广,并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地住就属于霸权主义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这种唯我独尊的沙文主义文化会导致其文明走向衰落。而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在对外关系中始终主张‘协和万邦’。一个企图‘齐一化’的西方文明历史在遭遇一个“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历史之后,作为世界性的多元性文明才能真正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盛唐和长安,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一个令世界瞩目、让人品味不够、回味无穷的时代和地方。且不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所创造的极度文明至今让世界东方与西方怀恋不已,心向往之,单就是贞观年间长安城里宽度是现在北京东西长安街2倍的朱雀大街,面积是北京故宫5倍的大明宫,还有往来穿梭于宫殿巍峨、商铺林立、人声鼎沸的公元前七八世纪世界第一大都...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末到17世纪,西方传教士接踵而来,将西方文化带人了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中国,围绕着这一时期,两种独立发展起来的不同文化首次有了实质性的接触。在这种接触中,中国与西方在世界观上显露出巨大差异。著名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及其著作《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集中体现了上述这种差异。作者通过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对彼此言行所进行评述的展示,精辟地论述了中西方文明首次对话中所发生的冲突,所遇到的困难,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这其中谢和耐提出的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尤为值得我们思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耿赜 《魅力中国》2011,(8):399-400,375
本文结合伊拉克战争的背景和事实,探讨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关于国际政治是文明的冲突所导致的这一观点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