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此导致了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工业发展、城乡差距显著扩大、农村发展全面停滞的局面.本文在厘清重庆人口城镇化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以推进福利制度为基本思路,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为支撑,城乡联动,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体制改革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刘娅 《农业经济》2022,(1):76-78
城乡融合加速了城乡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增加。农村迁居人员作为城乡融合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其能否实现稳定就业是其融入新环境的关键。促进农村迁居人员就业,需从主观努力和外部支持两方面入手,一要增强农村迁居人员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二要优化城乡融合政策、社会、文化环境,为农村迁居人口顺利就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硬骨头",近年来国家已出台不少措施来啃这块硬骨头,但很难。之所以难,是因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已陷入了困境。一是放开的中小城市的城市户籍没有吸引力。原因在于就业。中小城镇的就业机会有限。二是农村户籍会变得越来越值钱,愈来愈多的农村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城乡一体化,城市户籍所能够拥有的他们都有,更重要的,农村户籍还能够有宅基地与承包地,富的地区还有分红,所以保持一个农村户籍以后会愈来愈值钱。所以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一个方向是,将户籍制度与城乡一体化联动改革。土地不能转变为财富,是  相似文献   

4.
李毳  李秉龙 《农村经济》2003,(12):72-73
由于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离政策 ,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劳动力也被人为划分为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两大主要范畴。在这两大范畴中 ,城市劳动力在就业、收入、福利待遇等许多方面享有比农村劳动力更加优越的条件。 2 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掀起的劳动力流动大潮 ,打破了城乡劳动力的分割局面 ,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迁移。在这个过程中 ,大约有 1 2亿农村人口流向了城镇 ,如此众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入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之中 ,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会有何变化 ?如何打破旧观念的束缚 ,提升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城市化虽已得到较快提高,目前已达到31%,但仍然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滞后于国家工业化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亦是跨入21世纪的重要战略决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本质和重要途径,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乡政策的限制,出现大量"两栖居民",形成政策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和农村政策,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调整土地政策,以促进城市化的加快实现,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后平 《农村经济》2006,1(12):111-114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十分沉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面临复杂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又存在理论困惑,还有现实制度障碍等。  相似文献   

7.
关华 《农业经济》2008,(3):16-17
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二元性更为突出并且具有较强的刚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步伐;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调整,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二元结构战略性转换,使目前从总体上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社会、农村社会转变为城市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工业社会、城市社会,使目前小农生产方式为主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仅依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难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以引导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建立具有内部动力机制的新型农村,才是长远之计.这种内部动力机制的形成,需要六个方面的先后衔接,逐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发并延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链,建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的要素流动机制,与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分布非均衡性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为农民居住分散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效益低下;公共财政支出"城乡倒挂",农村公共服务资金严重匮乏;专项转移支付高度分散化,农村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主要对策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促进服务设施与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农民梯度转移,保持人口与公共服务动态平衡;革除财政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平衡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振兴关键在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其中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健全发展是基本手段。目前,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年轻人或在城市购房定居,或常年在城市务工,使得农村人口城乡两栖成为常态。人口城乡两栖状态造成农村劳动力、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流失,并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加,对农村经济振兴构成冲击。对此,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应当充分重视,并采取对策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12.
<正>破解城乡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与农村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相一致,使农村非劳动人口向城镇转移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相一致。通过协调城乡之间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生产要素与非生产要素的流动配比关系,促使城乡人均占有资源要素逐步达到协调平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具体政策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进城。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实现农民工与  相似文献   

13.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当前的"三农"问题中,如何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四川省在统筹城乡之路上面临的且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在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存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中应走一条经济发展产业拉动之路.并认为四川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产业拉动为动力,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手段,最终达到城乡和城乡劳动者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同时,还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产业拉动思路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三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是促进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山东等四省619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了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的职业流动和城市变换、家属随同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城市就业机会与自身人力资本的制约,农村进城就业人员从事的职业和就业的城市比较稳定,农村进城就业人员在配偶随同情况比本世纪初有所改善,但在小孩随同情况改善很小,配偶和小孩逐步随同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举家迁移的过渡模式。长远来看,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创造城市就业机会和放宽城市教育政策等对于农村进城就业人员举家迁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城乡二元经济将长期存在。近10年,农村电商在中国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但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城市电子商务相比,农村电商因其发展的环境远远落后于城镇,因此天然具有"普惠"的特征。分析农村电商的"普惠"价值发现:农村电商可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同时促进农村地区就业,减少外出务工人口的比重;农村电商可将原来农村扶贫的"输血模式"改为"造血模式",电商扶贫的"造血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农村电商能够将农村资源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创造巨大的农村就业市场;农村电商能够明显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人口流动,获得就业机会是基础保障,提高就业收入是根本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是实现人口跨区域流动并且提高就业收入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2013—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就业行业、就业单位到就业收入以及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分布等方面,对一线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动做了独立研究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样本调查期间流动人口收入增长趋势明显;对个体而言,跨区域流动,高中及以下受教育者的主要动机是获取就业机会,大专及以上受教育者则主要是收入驱动;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流动距离对就业收入具有"乘数效应",流动范围越广,就业收入越高,这是流动人口就业收入呈现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增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促进流动人口安居乐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迁居人口的养老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农村向城市的巨大流动人口潮。据国家统计局近期1%人口抽样调查测算,当前农村流动人口有7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在个人或家庭利益驱动下,大批农民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金。这种农村-城镇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财富集中在城市,农民工留在城市的就业机会比他们回乡的就业机会更大。所以,立足城市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比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要现实得多。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考虑,集中资源在城市解决农民工问题比分散资源到农村解决返乡农民的问题要高效得多。  相似文献   

19.
《农村工作通讯》2008,(6):48-48
天津市今年将建立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对外来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失业登记,核发就业失业证。 今年天津将着力推进城乡平等就业。外来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与城市人口一样,享受平等的就业服务。外地与天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失业后就可进行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相似文献   

20.
经济名词     
<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