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藤原定家(1162~1241)是日本中世纪著名的和歌歌人、歌论家。他一生所著和歌理论著作甚多,《每月抄》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在和歌理论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集大成之作。定家在《每月抄》里提出的最重要的理论是“有心”论。这在当时,不  相似文献   

2.
有岛武郎是一个大正文坛上独具特色的白桦派作家,他的作品最先引起鲁迅的注意,早自“五·四”前后始就逐步介绍过来。但是,由于客观上的种种原因,国内对有岛文学本质之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停滞在朦胧的表层。有岛文学著名研究家小坂晋教授曾对笔者说:“要理解有岛文学,首先必须领会他的长篇随笔《爱是恣意夺取的》之真意。”诚然,一个著名作家,他首先应当是独有见地的思想家,思想与作品是支配和被支配、反映和被反映的主客体关系。可见,为更客观地辨析有岛文学的底蕴,我们大有必要发掘一下集有岛作家生涯中思想之大成的  相似文献   

3.
中岛敦的很多小说都取材于我国古典文学,但由于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感受,其作品中的人物大都兼有“虚弱的身体”和“病态的自尊”式的“缺陷”个性。中岛借古喻今,借助这些小人物成功地描写出当时日本社会知识文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其作品在今天看来,仍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忧虑和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唤醒了长时间笼罩中国民众的沉睡心理。而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则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种反传统的文化内涵,强烈地反映出了他强烈的爱憎情感,对下层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更是被深刻地表达。也正是在这种新与旧的文化冲突中,鲁迅先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情结,从而使《呐喊》、《彷徨》的思想内涵更加具有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文学,联系密切,历史悠久。要了解日本文学就必须考虑它和中国文学的关系;要了解中国文学也最好是和日本文学加以比较,才能明确地掌握各自的实质和特点。正如著者铃木修次博士在该书《后记》中引用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说的,“身在山中不见山”。日本人置身日本的环境中,对日本文学的特点,反而容易熟视无睹。他自己虽然专攻中国文学,以为只一味局限在中国文学的现象方,对中国文学的特点也会视而不见。这些亲身体验,使  相似文献   

6.
张宇 《魅力中国》2010,(33):120-120
《啊Q正传》可谓是鲁迅的经典之作。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国式农民的典型代表。阿Q是一个没有人生方向,没有意志品质的人,他永远无法融^人群中。因此,阿Q注定以悲剧收场。阿Q完全沉浸在自己自欺欺人的精神世界里,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阿Q正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鲁迅写的阿Q不是为了大家荼余饭后笑料,而在这背后真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用心去解读,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鲁迅先生的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很是“轰动”,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它对于我们还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会令你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曾创作鼓吹大东亚战争的“国策文学”,日本战败后,被开除公职。周作人(1885~1967),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出任华北伪政府教育总监,鼓吹奴化教育,抗战胜利后被判为“文坛上的李陵”(何其芳语)。武者小路实笃一生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是日本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和画家。他在学习院读书期间深受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短篇小说巨擘,新恩潮派的中流砥柱。他以俏皮机敏、精深洗炼、意趣盎然的文笔表现了日本大正时期正直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人生,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绝望情绪。如鲁迅先生所概括的:“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是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正不安时的心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正不安时的心情”,实质是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之下及资本主义丑恶现实之中的芥川龙之介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在他的短篇小说《地狱变》里,通过画师良秀的形象得以全面展示并折射出现实人生的卑鄙和黑暗。《地狱变》中的画师良秀是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他近于疯狂地投身艺术,为了艺术不惜残害他人生命,也不惜牺  相似文献   

9.
弗兰茨·格里尔帕策(1791—1872)是19世纪奥地利文学毕德麦耶尔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德语文学史上继歌德和席勒之后最有影响的古典主义剧作家。他的艺术创作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也令后世作家与读者仰慕惊叹。他精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历史和戏剧艺术.在创作申他又深受德国古典主义文学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创作丰富和超越了古典主义文学,并且开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本文在此着重对他的小说作品《可怜的乐师》做浅层探究。  相似文献   

10.
那时有人传言,说看见鲁迅在日本东京的街头和他的日本妻子在街头散步,还带了一个孩子。鲁迅母亲一听,马上就想办法给鲁迅接连去了好几封急信,理由是“母亲病重”。孝顺的鲁迅赶紧把身边的事情处理一下,就回到绍兴。他一回家母亲笑盈盈的来迎接他,家里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气象。  相似文献   

11.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的著述有两大标志,一是发表于明治8年(1875年)的早期著作《文明论概略》,另一标志是明治18年(1885年)发表于由他主持的《时事新报》上的《脱亚论》。从《文明论概略》中提出的“向文明进军”,到《脱亚论》提出的“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集中反映了他脱亚意识的形成过程。由于福泽谕吉的思想对近现代日本的国民意识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不揣浅陋,仅  相似文献   

12.
黄巧 《魅力中国》2010,(23):286-286
鲁迅的作品向来以深刻的现实主义风格为众人称道,突显了以他为代表的那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当时的现实的清醒认识,批判和改造。而当时西方文学中风头正劲的现代主义思潮和手法,也成为了他们手中强有力的工具。本文针对鲁迅作品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剖析渗透性影响对于其作品表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中国“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巨擘,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坛的中流砥柱,两个人几乎生活于同一年代。鲁迅于明治30年到明治42年(1902~1909)生活于日本,他目睹了日俄战争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社会现实。而芥川也曾于1921年来中国访问、游览,对中国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14.
西乡信纲的《日本文学史》是一部日本文学研究界的划时代的重要著作。他“以过去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抓住文学史本身所固有的问题,追溯了文学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时代、流派、作家、作品的研究,也得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贡献。这里,我们仅就这部《日本文学史》,来探讨一下西乡信纲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5.
论《枕草子》中的《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趣”是日本古典文论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它集中体现在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中,可以说,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由平安时期兴起的“谐趣”与另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哀怜”一起构成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骨架。以后一系列的审美范畴如:“艳”、“妖艳”、“有心”、“余情”、“幽玄”、“寂”等等,甚至都可以看成是由上述两个概念演化和发展而来,而且所谓日本民族固有的审美情趣,似乎也基本体现在这两个审美范畴之中。因此,对“谐趣”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审美范畴作一些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赵靓 《魅力中国》2010,(25):179-179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而鲁迅在表现这一深刻思想内涵时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强有力批判。鲁迅赋予了狂人一个反封建战士的灵魂,借他的口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就从文本出发浅析小说丰富的内涵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期编辑部言论01瞄准大油田实现大发展张广恩042002年柴达木开发十大新闻本刊编辑部柴达木人物05“柴达木是块文学宝地”——访著名军旅作家王宗仁张珍连柴达木报告09采得辉煌央昆仑——青海油田实现油气300吨纪实伏红孝1010亿元是怎样突破的——海西州财政收入增长述评韩起翔开发论平台13柴达木应快上纯碱项目孙丰阁16青海工业化原则、目标和措施邵春益发展观讲坛22青海农牧小康进程分析张小军等26青海农牧小康建设路在何方徐建龙文史家专栏30消失了的望柳庄王宗仁33穿越柴达木的丝绸之路许新国35王母情结李晓伟世纪潮在线38从TOT看世…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 ,早在五四前夕就提出了“立人”的主张 ,从而开始了他的改造国民性的执著追求。他的个体生命自由的主张 ,首先构建于“国之基本”的家庭中 ,作者试图透过鲁迅的作品对此的描述 ,来感知鲁迅当时以特有的勇气和先进的理念作出的对家庭的现代建构 ,并进而把握鲁迅这种思想的本质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近代比较文学研究是明治维新打破封建的闭关锁国状态,对先进的欧美诸国实行开放政策后兴起的一门新学科。日本近代比较文学研究始于明治20年代。日本近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的坪内逍遥在明治22、23年间(1889~1890),于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讲授“比照文学”,揭开了日本近代比较文学研究的帷幕。同时他在明治23年4~5月间在《读卖新闻》上以“兄弟文学”为题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是日本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初实践。坪内逍遥的《比照文学》是以世界上最早的比较文学著作——美国比较文学研究家波斯奈特1886年出版的《比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大成的文论著作,它内容丰富、体系严密,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艺批评有着深刻的影响。它的出现,不仅影响着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而且在遣唐使时代传入日本之后,在那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日本东京文教书院出版、三浦圭三编著的《日本文学辞典》记载:在日本平安朝(79(?)—1192)中期以前,输入日本大量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