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春才 《企业家天地》2013,(12):186-187
自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得到全面、扎实、深入的贯彻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得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不断完善。《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大学语文课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更重要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综合知识。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气质、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课程,大学语文教学正是力求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深沉的人文气质以及这种内涵所外化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  相似文献   

2.
地名中的文化现象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名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因为它具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是人类文化史的活化石。本文从地名反映的宗族观念、商业活动、民族融合、社会意识、政治观念、求雅心理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挖掘了地名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全面进入国际社会,也意味着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大肆渗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青少年思想以及心理等产生冲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应对和创新,大力加强思想理论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使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色彩斑斓的文化思潮中,具有敏锐的辨析能力、选择能力、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旅游性格的形成与该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民族旅游性格的不同。中华民族具有稳健、内敛等原生民族旅游性格,而西方民族具有冒险、英勇等原生民族旅游性格。  相似文献   

5.
契丹民族经济文化方式的不同、自然资源及材料选择的便利、民族风俗习惯的惯性和人类求同心理的趋向,以及与中原汉族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契丹民族包装器物在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艺术特色的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汉族文化风格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充实了中原包装艺术。  相似文献   

6.
广告翻译中的情感传递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辞  陈宁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2):63-65,90
广告用语是一种情感语言,它不仅具有确立企业自身形象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商家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认同。广告的翻译原则强调再现广告的传播功能从而达到情感传递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也反映在广告文化内涵的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的传承性通过词语得以实现 ;字形是文化心理、词源结构的外化标记 ,在某种程度上受汉民族思维习惯的影响 ,具有同致性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主题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灵魂,它的本质是文化,以其鲜明的特点、独特个性满足了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旅游竞争力和生命力。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历程,较为深入地论述了民族文化旅游主题的文脉选择、主题创意、主题确定等主题的重点内容,并阐述了主题的延伸和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第二语言习得者处于目的语国家中,往往会遇到语言外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因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障碍及应对办法,提出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注重“交际文化”的渗透,即社会礼俗、交际规约、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层面的导入。  相似文献   

10.
李富强的《让文化成为资本——中国西部民族文化资本化运营研究》一书,探讨了民族文化在西部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提出民族文化产业化运营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之道。少数民族地区资金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等资本的相对不足,使其以文化资本为优势来发展经济成为必要和必需。该书著于西部大开发之初,虽然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但其所提起的启发与思考,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6.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汽车零部件企业专利信息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检索技术中的需求表征方法和匹配模型来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信息获取后,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检验一致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某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