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对某一会计程序有几种处理方案可供挑选时,应选用对股东权益所产生影响的乐观程度最小的那一个方案。通常的做法是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会计百科全书》第994页)这是西方财务会计处理日常经济事务中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使通货膨胀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程度最小的一种会计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的确立,有必要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对此作重新认识。 一、“稳健性原则”是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会计方法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章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下面,笔者仅就谨慎原则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谈点个人的看法。 谨慎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原则。是长期以来在西方会计工作中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大惯例,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会计学中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这个信条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约束力量,并被会计师们奉为“金科玉律”。谨慎原则是指对于某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或程序供选择时,应持谨慎、稳妥的态度。即: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避免…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新建是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一理论的发展来源于德意志“有秩序的自由主义者”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与纳粹极权主义造成的灾难进行的深刻反思,其核心在于“竞争原则”与“社会公正原则”的结合。它的贯彻削弱了资产阶级的经济特权,缓解了贫富差别产生的社会对立,造就了“合乎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创造了理性的市场竞争规则;它的履行使社会现存的经济潜力在冷战时代得以快速释放,从而创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上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对于会计属性的认识,以主导观点来分析,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导观点认为会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本主义社会的会计不可能为我所用,视之为禁区。第二阶段的主导观点认为,会计具有阶级与自然双重属性,资本主义会计比较先进而且不涉及到阶级性部分的内容可为我所用,而有的则经改造后亦可为我所用。从总体上看,这种观点至今仍属“在朝”观点。但近三年来,第三种观点正在悄悄崛起。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其本身无阶级性可言,西方的东西完全可为我所用。在这种观点指导下,把西方会计学冠之为“现代会计学”,并…  相似文献   

5.
会计原则是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是指导会计实务处理程序、方法和标准,是制定和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指南,是会计审计人员遵循和判断的准则。 “一个会计一套帐,是非曲直无尺量”。这是对我们建国以来财务会计工作的生动写照。三十多年我们视资本主义的会计原则为禁区,使会计原则的探讨和研究处于空白状态,使人遗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方针逐步贯彻,特别是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出台,以生产力为标准检验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为我们会计原则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国会计界围…  相似文献   

6.
综观近几年出版的会 计书刊发现:在很大程度 上,我国会计研究已从传 统的重定性研究的桎梏中 挣脱出来,走在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求实的道路上。其标志之一就是会计模式研究的受青睐。笔者对此谈点已见。 一、目前会计模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概括地说,目前我国会计模式的研究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显露出传统理论研究思维定势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它突出地表现在对会计模式理解的简单化、公式化,即将之归结为“会计管理体制十会计原则”,且对会计原则的讨论多集中于“统一性”、“一致性”、“客观性”、“政策性”、“群众性”等粗…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基本原则之一,它是对其它会计原则的一项修正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预计可能的损失,而不预计可能的收人,它是当今国际上,尤其是西方企业会计实务中普遍奉行的一项原则。一、我国实行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1.谨慎性原则是处理不确定经济业务时所采取的一种谨慎态度,它形成和存在的基础在于商品经济中必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当前,我国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被全面推向市场,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价格、利率、汇率、市场容量、供求关系等经济因素频繁变动的环境,企业间…  相似文献   

8.
英、德两国同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均为欧共体成员国,其在社会经济制度、工业化程度,国际一体化水平上均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影响财务报告制度的环境不同(如法律体制、税制等),资本市场质量不一样,在会计原则及制度上也就存在有较大差异。由于英国是国际上第一个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会计职业的国家,其会计准则由民间机构制定,其经验和传统不仅对一些英联邦的成员国(如澳大利亚),而且对英联邦范围以外的某些国家和地区(如西欧)也存在着较大影响,故其会计原则及处理方法极具代表性。而德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它设有单行的会…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第五条注册会计…  相似文献   

10.
对应计项目的充分确 认和详细核算,是西方会 计有别于我国会计的一大 特色。本文试图对应计项目的定义、分类、核算原则以及帐务处理作简要说明。 一、应计项目的定义与分类 “应计项目”,是指那些应计未收、应计未付上收应转、已付应转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对应计项目的会计核算,是西方会计为了准确反映某一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成果,按照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并考虑其它一些会计原则和惯例,对应计项目所作的特殊会计处理。 应计项目的种类很多,下面列示了对应计项目的一种分类方法,以及对应计项目进行核算的会计科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  相似文献   

11.
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会计电算化”是在我国计算机用于会计工作的初期,对“电子计省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所用的一个通俗而简略的提法,其具体内容是由会计软件的内容来确定的,有的人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应用于计算机的总称,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另一种看法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对会计工作应用电子计算机的抽象表述,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相对于会计手工化和会计机械化而言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在会计领域应用电子计算机要“化”到什么程度才称得上是“会计电算化”,根本无法确定,我们只能笼统地说‘会计电算化”…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揭示的概念界定所谓会计信息揭示,是指企业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揭示属于最终环节,也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鉴于会计信息揭示的重要性,因此,各国一般都制定各种准则和制度来对此加以规范,或者说,各种准则和制度是会计信息揭示的理论依据。例如,公认会计原则中的‘言观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既是基本的会计原则,也是保证会计信息揭示质量的重要依据;又如,各国的松司法…  相似文献   

13.
一、在会计上确立“负债”概念的必要性 负债是会计的一个基本要素,在会计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上没有“负债”这一概念,代之以“非自有资金来源”称谓,并以“资金占用一资金来源”来找替“资产=负债+权益”的平衡公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为资产、负债等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根本不存在什么‘资产’与‘负债’的东西”。①二是以往在思想观念上认为负债就意味着“借钱不还”,或经营不善,因而人们对负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三是以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财务管…  相似文献   

14.
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现代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实务中,报表使用者把注意力主要地放在损益表上,而损益额的正确计算离不开配比原则;在现代会计理论中,由于配比原则的运用而产生了许多的会计概念,一些会计原则的产生和运用与配比原则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拟阐明配比原则在现代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说明这一现象的基础。■配比原则的产生配比原则是一个利润计算原则,虽然利润计算早已有之,但配比原则的产生,却是以分期核算观念的形成为前提的。那么,在分期观念形成之前,人们是如何计算利润的呢?从史料中我们看到:在复式簿记的产生初期,地中海沿岸的商…  相似文献   

15.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它纵贯于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完成各环节的全过程,横跨于资产、负债、权益等各项目的方方面面,包括存货的计价,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收入确认等。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造成同一业务在报表中的差异,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那么前后各期是否一定保持不变呢?回答是否定的,那就是会计政策变更。所谓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对某一类经济业务由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试想,会计准则的最基本原则是真实性与…  相似文献   

16.
《交通财会》1989年第4期上发表王正德的《西方会计对“或有负债”的确认与处理》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读后觉得王文存在两点明显的错误: 第一,对或有负债的定义不当。王文中:“对或有负债的偿还对象、金额、偿还日期,甚至这项负债到底存在与否,都是不确定的,都有待于一件或若干件未来事项的发生或没有发生才能决定。”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在西方会计中,或有负债(ContingenLiabilities)是和实际负债(Real Liabilities)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实际负债是指事实上已经发生,虽然其金额也许并不确定,但企业必须为之承担肯定的偿还义务的各项流…  相似文献   

17.
“责任会计”一词源于西方国家,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虽然它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成熟于本世纪40年代,但就如何科学地表述责任会计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则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责任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核算和监督的会计制度。如:责任会计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与考核的一整套专门制度”;“责任会计亦称‘控制业绩会计’。为评价企业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绩而实行的一种会计制度;”“责任会计是一种制度,它与组织结构相配合,以使成…  相似文献   

18.
管理会计是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经营中要求科学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于内部管理的一种企业会计分支,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借以对企业各有关方面获得正确地认识,对业绩进行评价,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和传统会计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较大的区别,表现在:①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而传统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外部;②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而传统会计必须按照会计制度或公认的会计原则凭证、帐簿和报表的程序进行核算;③管理会计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责任会计”一词来源于西方的“管理会计”,它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生产社会化,社会分工协作,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商品经济越发展,分工就越细致、越复杂,协作也就越紧密、越重要。责任制就是企事业单位内部分工的一种形式。“责任”是对委托承担的一种“义务”,制约“义务”的是被授予的“权力”,而最终考核的是“利益”。所以,权利的行使和责任的实现,都要间接地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于是,所有“责任”都转化为“经济责任”。这就是责任会计制产生的理论依据。 “责任会计”既不同于过去的收支为主体的传统会计,又不同于现在如何通过收…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针对企业“在建工程”核算与管理做了专项调查和研究,发现一些相关问题有必要再认识。“营建合一”的并轨企业两种会计衔接的滞后性长期以来我国将建设单位和项目接受单位(生产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分别作为两个会计主体,建设单位负责核算基建投资的使用情况,生产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负责核算项目竣工投产后的生产运行过程中资金及其使用情况。企业“两则”颁布实施后,企业基建会计原独立于企业财务会计之外自成体系、单独核算并单编基建报表的局面被打破,于是造成目前两种现实选择:一是“营建合一”,基建单位与生产企业并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