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总体战略规划的制定 在世界旅游的黄金时代,民族地区不应只在传统产业的圈圈里做文章。旅游业是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突破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格局.注入新的经济动力的“龙头”。为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扶植旅游业.走出一条在充分利用天热风光和文物古迹的基础上,以民族风情特色取胜的发展旅游业的路子来。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有其客观的有利条件。如自然风光旖旎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达,交通设施完备;人才荟萃管理科学,开发历史悠久等。但笔者认为。长三角旅游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和竞争优势。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是以在旅游市场上向旅游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丰富不决定旅游业发展的水平.要把旅游资源开发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水平。长三角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发出了广泛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体现了长三角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刘婷婷 《环境经济》2005,(12):41-42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资源价值观,消除那种以旅游资源损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短视做法.实施景区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管理,才能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旅游资源综合丰度和旅游经济指标,对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状况和承载潜力进行定量测算,以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相对承载能力和旅游经济环境相对承载能力较强,处于弱载状态,具有一定的承载潜力,其中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应加强各省市旅游业的协调有序发展,以提高东部沿海旅游环境整体承载力,进一步推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春锋  聂坪 《经济师》2008,(8):265-265
文章研究分析了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红色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前提下当地旅游业应该坚持“红绿结合”的道路。大别山地区应该改为联动开发旅游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可以为城市旅游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脆弱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着西部地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正是从城市生态的角度尝试探索发展西部地区城市旅游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将旅游业定为西部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西部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大都确定走大旅游之路。可是长期以来由于这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还很低,所以西部大多数地方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的“冷点”地区。在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以及近几年“假日经济”的应运而生,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消费新时尚,国内旅游空前火爆,一部分人的旅游兴趣转向“冷点”地区,西部旅游也开始红火起来,成为西部旅游业的大好时机。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正进一步健全。然而,现行对旅游业的税收政策,还不能有效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从税收角度来分析发展西部旅游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有效的发挥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加速西部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使旅游业成为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期以来,西北、中部、西南边远省区旅游业增长迅速。这些地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丰富,呈现出历史化遗产资源深厚凝重、地质地貌景观奇特、民风民俗审美趣味强等特征,与时代发展构成对比吸引力,是中外宾客云集的原因。进入20世纪初,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其由冷点向热点转变。旅游开发有了可发展的机遇,旅游投资找到了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应作为辽宁省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工作要点。但是,由于开发模式的弊端限制了辽宁省工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找出辽宁省工业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和依托工业旅游开展所需的地域、资源及环境等优势,优化整合辽宁省工业旅游资源,创新辽宁省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实施工业与旅游业联合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业发展政策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旅游业发展政策基础上,对我国旅游发展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思考,指出了旅游业发展政策对环境的三种影响途径,并以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例,探讨了该旅游发展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将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总量控制、旅游税、项目开发指导、绿色消费引导、休假制度、政绩考核等六方面提出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厦门市翔安区鳄鱼屿为例,着重探讨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即:归纳了无居民海岛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了无居民海岛鳄鱼屿的旅游项目创新设计,并在鳄鱼屿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在旅游项目规划期、项目施工期和项目建成运营期三个阶段中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省旅游业也在不断攀升,湖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来湘旅游的入境游客中的核心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而国内客源中广东游客占了近三成,再加上西面张家界,南面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等旅游大市的冲击,使位于湘北的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洞庭湖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进一步利用湖区旅游资源优势,克服湖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加强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一种时尚和趋势,体验式生态旅游是伴随体验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生态旅游,对旅游产品有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化的体验式生态旅游。以生态旅游体验为视角,对四川西昌邛海湿地生态旅游的体验主题进行提炼,开发设计科普体验、民俗体验、康体体验等湖泊湿地生态旅游体验主题项目,以丰富邛海湿地生态旅游产品,满足生态旅游者的休闲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杨兴柱  吴瀚  殷程强  胡姗 《经济地理》2022,42(1):199-210
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关系到旅游地治理网络稳定性,多元主体参与旅游地治理已构成旅游社区研究的重要命题。研究发现:千岛湖核心景区和边缘景区的旅游发展状况、治理结构和治理困境呈现出明显差异,政府管理部门是旅游地治理网络的关键行动者。中心湖区形成政府"管委会—国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治理不协调;进贤村形成整体租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旅游市场开发与社区利益和生态环保冲突;屏湖村形成社区主导型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治理结构缺乏政府与市场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千岛湖旅游地包含"政府、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媒体""五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概念性框架和可持续发展治理网络图,以期为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服务功能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本文运用Costanza等人的理论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货币化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 291.74亿元,为当年流域GDP(1 885.42亿元)的1.216倍。进而对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空间分布、不同生态类型服务功能的价值贡献以及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巢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不足,而治理富营养化是提升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依托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既是旅游房地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旅游房地产项目形式之一。在国家宏观调控、地方政府推进和新兴需求共同作用下,惠州滨海地区的稔平半岛集聚了金融街、万科、碧桂园、富力、合正等多个大型旅游房地产项目,在空间形态上呈点线分布。项目集聚使房地产业效应显著,增加旅游经济发展潜力,但存在土地出让速度过快、配套不足、环境压力大、部分村民利益受损等问题,政府需突出旅游可持续开发,控制土地出让节奏,加大配套投入,注重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村民利益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厦门市翔安区鳄鱼屿为例,着重探讨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即:归纳了无居民海岛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了无居民海岛鳄鱼屿的旅游项目创新设计,并在鳄鱼屿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在旅游项目规划期、项目施工期和项目建成运营期三个阶段中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点—轴”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空间布局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大背景下,适时调整并优化皖江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组织系统,协调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则是发展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的基本要求。以"点—轴"理论为基础,以中心职能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定量方法界定皖江示范区旅游城市节点、旅游开发轴线及其基础上的旅游地系统。研究表明:一级旅游城市节点为合肥市、芜湖市、池州市和安庆市,原巢湖市等10城镇为二级旅游节点;合肥—芜湖—宣城、马鞍山—池州—安庆、合肥—桐城—潜山交通段为一级旅游发展轴线,潜山—岳西—六安等9交通段为二级发展轴线。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规划出示范区四大旅游地系统:滨湖—滨江旅游地系统、区北丘陵旅游地系统、宣州文化旅游地系统、大别山旅游地系统。  相似文献   

19.
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与21世纪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周玲强  林巧 《经济地理》2003,23(1):139-143
在对国内外著名湖泊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湖泊旅游开发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并根据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趋势,提出21世纪湖泊旅游的发展趋势,即立足于环境生态保护、促使湖泊旅游与观光农业相互渗透、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的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关系到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的基础上,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定位、开发、功能分区、经营管理、区化调整等具体发展策略作深入分析,以期为溱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