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决定的.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上入手,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和思想道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的关系等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渊源,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丰富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潘庆 《魅力中国》2011,(2):298-298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能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关键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观是这种结合的表现形式;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主要是理论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三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实现大众化必须抓好内容常识化、与生活相结合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其实现中国化提供重要资政,鲜活的民族语言风格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实事求是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学风.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静态的,其更强调的是一个具有逻辑的历史过程,动态的.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难以避免要与长久以来本国土壤生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尤指几千年来占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即具有儒家文化色彩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对话与融合.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已是当前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国情下,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既继承又批判的态度,吸收其精华成分,警惕其消极因素的渗入,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在中国的发展长河中,马克思主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他们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了今天中国的富强民主。本文研讨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8.
学术界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大多缺乏系统性,其学术成果多半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成果重复多,缺乏那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性辩证研究。其热点和焦点集中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历程研究。  相似文献   

9.
8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我们必须从实践和文化的双重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和历程,才能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汲取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在必要性方面,要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因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未来的前进道路.在可能性方面,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的相通性,分析主观因素,从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实践表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深深根植于这种文化的土壤,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迈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关于两者的结合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肖贵清 《乡镇经济》2010,1(1):24-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这一过程的逻辑结果,二者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合,又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应入乡随俗,与中国文化及国情相适应,和而不同;应该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层次上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过程。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其形成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源泉,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与成果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是文化精粹传播与选择吸纳的结果,又是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需要认真解决传统和现实、国内文化和外来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反思吸纳和融会贯通,汲取国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综合创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打下扎实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发展过程,探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过程中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成果,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立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一种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传统文化等相结合起来,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到我国,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另一种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以回应时代所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道家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后认为:共同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诉求使马克思主义与道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相得益彰.不论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还是在实现人本主义方面,二者皆能彼此汲取借鉴,以获取自身的充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视角的研究不断升温,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大都注重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中国化中的作用,西方文化的作用很少涉及。先行的中国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先接触的是西方文化,经过器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历程后才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这说明西方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助推作用。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西方文化背景是必要的,可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野,也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