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以来,延安市农广校利用“我是延安”App平台,对全市农民开展常态化线上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培训51期,收看观众达2833万余人次,为提高全市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延安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项目被延安市委网信办和市文明办评为“延安网络公益工程优秀精品项目”,延安市农广校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评为“陕西省产业发展先进集体”。延安市农广校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刘峰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西红柿大棚种植专业户,常年种植2个蔬菜大棚,对西红柿种植很有一套。邻里乡亲遇到种植问题都找他帮忙解决,周围菜农称他为"菜博士"。刘峰整天忙忙碌碌、乐乐呵呵,围着他的蔬菜棚过着"小康"生活。说起创业,还得从他参加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说起。2010年,山东省农广校举办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班,岱岳区农广校徐钦军校长推荐刘峰去参加学习,当时刘峰很不情愿,心想:我种着2个西红柿棚,有吃有喝,有家有业,还创啥  相似文献   

3.
正坚持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政治功能,不断提高组织力,以扎实的党建引领各项业务工作增比进位。河北省农广校连续两年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农广校系统信息宣传优秀集体、广播电视节目组织工作突出单位;在第三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有13项工作或个人被宣传推介,位居全国前列。今年5月,被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评选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实现了"党建晋级晋档、业务增比进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吉林省农安县40多万农民来说,有个人可谓家喻户晓。在电视上常能见到他农业科技讲座的身影;在"12582"专家热线上常能听到他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问题的声音;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常能留下他的足迹。他,就是被吉林省农广校系统誉为"专家型"校长、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喜爱的专家"、被广大农民誉为"难不倒的老蒲"的农安县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蒲树双。"老蒲"的人生有三次重要选择:上学他选择了学农;参加工作他选择了基层场站;农广校需要有农技推广经验的校长时,他选择了农广校。三次选择他都没有离开农  相似文献   

5.
<正>蒋书廷连续五年被评为河南省农广校系统“优秀班主任”,他自从担任班主任的那天起,风里来雨里去,不怕炎热酷暑,可谓是为农民教育事业竭尽全力。为保证夏邑县农广校中职学员的学习、生产两不误,他下了大功夫,走村串巷,从田间到地头,钻棚入户,了解每个学生的生产、生活、学习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个个的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指导农民栽培管理、防治病害,保证农作物生产的提质增效,让农民看到丰收的希望,让每位学员感受到亲切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正>22年前,单位进行改制,她被安排到农广校,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里,她伴随着津南农广校的成长和壮大,在与农民接触的过程中,农民对知识的渴望和无助的眼神打动了她,丰收后的喜悦和憨厚的笑容感染了她,让她由讨厌教师工作慢慢地变成了热爱,并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多次被中央农广校、天津市农委、天津市农业局、区委区政府、天津市农广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她就是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津南区分校教师陈淑菊。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国同"创"的大好形势下,谷城县农广校咬定创新不放松,被湖北省农广校评为"全省农广校系统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项目示范学校"。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吸收其他培育机构的创新模式,努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培育质效"之花在谷城盛开,结出了丰硕的"培育"之  相似文献   

8.
<正>王文昌,现任陵城区丰泽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丰润家庭农场主、德州市陵城区农民发展协会会长。陵城区农广校的教师是农场的“常客”,不定期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一次次的培训,王文昌这位“门外汉”迅速成了“土专家”、制种行家,被评为“德州市乡村之星”“陵城英才”。“农民要想增收致富,必须打破传统思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转型升级。”王文昌说。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14,(12):22-24
<正>2006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农广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积极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开展"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共招生培养60471人,招生人数一直位居广西中职学校前列,多次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教育系统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多次被广西基层办、农业厅评为"全区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0.
《农民科技培训》2014,(3):32-32
对于吉林省农安县40多万农民来说,有个人可谓家喻户晓。在电视上常能见到他农业科技讲座的身影;在“12582”专家热线上常能听到他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问题的声音;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常能留下他的足迹。他,就是被吉林省农广校系统誉为“专家型”校长、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喜爱的专家”、被广大农民誉为“难不倒的老蒲”的农安县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蒲树双。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南陵县是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2013年,南陵县农广校承担了县里200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任务。办学三十年来,南陵县农广校已发展成集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函授学历教育、新型农民培训于一体的办学机构,具有鲜明的自身办学特色,已为南陵县培养了二千多名本科、大专、中专实用人才。目前,在校注册中专以上学员达900余名,在安徽省新型农民民生工程培训项目中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全省“阳光工程培训先进办学机构”、“农民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扎实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南陵县农广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创新开展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天津市绍印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周绍印创办于2009年,集盐碱地土壤改良,大田农作物种植、中药材种植及植物病虫害防治、农机服务等业务于一体。2015年合作社依托静海区农广校成立农民田间学校,开始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2022年天津市绍印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被认定为天津市唯一一家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一颗诚心的坚守2009年,周绍印看到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在乐器厂、钢铁厂打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发挥体系优势,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已培养高素质农民18万,农广校体系承担任务占85.6%。笔者通过走访陕西省农广校、咸阳市旬邑县、西安市高陵区等地,对农广体系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提质增效的做法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美丽的齐国古都淄博,有位备受人们尊敬的农业教育工作者,她二十多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农民科技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大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农广事业。她就是淄博市农广校副校长——鲁秀梅。1985年从莱阳农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淄博市张店区第二职业中专任教,1994年调入淄博市农广校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了解鲁秀梅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在农广校工作21年来,她全身心致力于农民科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农广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郭晓红一直以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田间地头有她指导生产的身影,流动课堂有她送教下乡的足迹,2013年,凤翔县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县,省农业厅确定为农民培育试点县;2014年,凤翔县"五位一体"农民培育模式,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农民培育十大模式之一;2015年,凤翔县"五位一体"农民培育模式,获全省一等奖,获得宝鸡市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二等奖,郭晓红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  相似文献   

16.
22年前,单位进行改制,她被安排到农广校,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里,她伴随着津南农广校的成长和壮大,在与农民接触的过程中,农民对知识的渴望和无助的眼神打动了她,丰收后的喜悦和憨厚的笑容感染了她,让她由讨厌教师工作慢慢地变成了热爱,并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多次被中央农广校、天津市农委、天津市农业局、区委区政府、天津市农广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她就是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津南区分校教师陈淑菊。  相似文献   

17.
李金妮是陕西省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人。近年来,她通过参加千阳县农广校举办的职业农民培育班,学到了设施果蔬种植技术;扎根于家乡的沃土之上,她带头发展果蔬温室大棚,组建了千阳县天山香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8.
正"扎根农民教育办学11年,如何让农民职业化?"这句话常被山东省招远市农广校校长张友挂在嘴上。第一批被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招远"诞生""3年多树就长这么粗了,而且树形呈纺锤形,非常漂亮,真不孬。"一到李玉杰的苹果地里,张友就对他的种植技术赞叹不已。李玉杰是夏甸镇东丁家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招远首批新型职业农民之一。他经营苹果20多年,他的苹  相似文献   

19.
齐可 《致富之友》2001,(5):16-16
沈丘县周营乡农民技师李新华连续3年利用地膜覆盖栽培直引广蔗,效益明显。2000年种植甘蔗13亩,每亩收入1万多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6月,47岁的江苏省响水县农民张春林在小尖镇承包1510亩土地,进行水稻、小麦规模化种植。从此,他便踏上了漫长的创业之路。当地农广校的职业农民培训,使得张春林掌握了很多科学管理知识。从2008年起,他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稻谷90多万公斤,小麦近70万公斤,带动周边农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