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持续提升,特别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断推进,现行外债管理的不适应性也在逐步显现。本文从我国企业外债的现状分析入手,系统阐述企业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的必要性,并构建企业外债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从借债主体资格的确定、监测预警体制的建立、延伸的现场检查和选择性工具的储备等方面详细阐述企业外债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监管:内容与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争  高磊 《海南金融》2016,(12):8-12
本文着重梳理和总结金融危机以来微观审慎层面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发现:首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流动性风险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容易忽视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性特征;在微观审慎层面,当前大多数流动性监管和监测指标仍与完善的、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波动挂钩的动态监管指标相去较远.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参与程度的提高,有必要在宏观审慎视角下考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汤锦 《金融会计》2013,(2):16-1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组织与各监管机构逐步完善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国际监管要求。以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需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金融会计领域尚存在系统性风险防范手段缺乏和与宏观审慎监管不和谐等问题。如何明晰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的会计管理手段,解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依然存在的金融会计问题,成为当前在各国金融监管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产生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后,对依然存在的以及新产生的金融会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金融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产生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后,对依然存在的以及新产生的金融会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次金融危机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目前,国际社会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展开了广泛探讨,各国监管当局也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宏观审慎监管.本文剖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三个重要核心部分,即宏观审慎政策目标、政策治理范围和操作工具,进而探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对中央银行履职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两者必须协调使用,因此中央银行应该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发挥主要作用,确保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一致性,避免监管摩擦和监管真空.在我国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中,由于人民银行承担着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同时具备牵头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定职能和监管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和支付体系的法定职权,从而决定了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必然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形成了巨大冲击,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重点介绍了压力测试、逆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防范金融跨市场跨领域发展潜藏的系统性风险等三种宏观审慎监管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应起的作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作为系统性风险调控的重要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研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2009—2017年数据,构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模拟并运用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效果。研究表明,逆周期资本缓冲模拟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相符,VAR模型结果表明长期资本充足率存在逆周期效应,流动性比例在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逆周期资本缓冲对系统性风险反应迅速,在降低系统性风险方面起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严峻挑战,中间业务以其收益高、风险小、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点。近几年,宏观审慎监管成为金融政策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利用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政策知识来分析研究笔者所在市商业银行报表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并对该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对既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不断进行探讨,普遍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缺失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入手,对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张建立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提出了有效结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从下向上的方法以及金融外部性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新理论思路。该思路说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不在于监管工具,而在于对监管标准的把握。该思路不仅有助于解释目前已推出的主要的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措施,而且也能用来开发新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有关金融会计问题:一是宏观审慎监管概述,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内涵与特点;二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存在的金融会计问题,包括会计确认基础与动态储备制度存在冲突、资本结构失衡现象严重等问题;三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金融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根据现阶段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存在的金融会计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对金融市场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压力测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已较为系统,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压力测试对于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作用。为加强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金融稳健性,美国和欧盟相继开展了银行体系的压力测试工作,在压力测试范围、压力情景设置、测试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比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压力测试情况,我国应从加强应用研究、完善银行体系宏观审慎监管数据库、提高压力测试效率和透明度、强化测试结果应用等方面改进压力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机构不断探索适应市场变化的宏观审慎监管方式,外汇管理作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外汇形势,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时,传统规则性监管为主的监管方式难以适应外汇管理发展需要,通过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的最优组合,可以提升外汇管理监管成效.在原则性监管方式实施中,监管当局和被监管对象都需要主动适应监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