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类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要是对公、对私提供代客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为主,尚没有提供人民币衍生交易。就衍生产品的交易结构而言,商业银行提供的对公外汇衍生产品与对私衍生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二的不同仅在于对公客户的个体交易金额较大,因而可以为对公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而对私客户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往往需要通过聚合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因而为对私客户提供的衍生产品往往更加标准化,期限通常也比对公客户的交易期限短。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市场参与者管理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金融工具。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市场对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要求日益迫切。从吉林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状况看,近年来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的销售给予了足够重视,代客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发展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3.
在汇率改革的背景下看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柳 《南方金融》2005,(8):20-22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作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金融工具,人民币与外币间汇率衍等产品的发展再次成为央行和各国内商业银行瞩目的焦点。本文拟从发展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必要性、目前国内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汇率改革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等三方面对发展和经营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作为一项创新型金融业务,其风险管理和规范发展一直是监管当局和各商业银行十分关注的课题。近期,中国银监会公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即将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准则、市场准入、风险管理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我国各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重要主体,其产品创新、风险控制、业务管理状况如何,对即将出台的监管办法有何期望和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业务管理处张军勇先生进行了采访。记者:您好!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中国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体系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相应的结售汇交易也不断增长。但是,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在人民币交易业务中,除了有限的人民币远期业务之外,国内其他人民币衍生产品品种很少而且流动性差。另外,境外的人民币交易,如境外离岸市场上人民币衍生产品的交易,却变得日益活跃而且品种也在增加。这种状况迫使我们加强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国金融出版社作为经济金融类专业出版社,肩负“出版金融精品著作弘扬先进金融文化”的责任,为此,我们一直关注着学术界对人民币衍生产品方面的研究并期待出版一本相关的金融精品著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三个新特点: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日趋扩大,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风险防范问题日渐突出,并由此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及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等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契机已经到来。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国内商业银行应当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选择适当的产品切入金融衍生市场,并注重提高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防范和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对传染风险的研究转化为使用PageRank算法测算每家商业银行在每年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性,并研究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其引发传染风险可能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第二,金融机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增加自身传染风险的同时,却实现了整体风险的下降,说明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活动有效的实现了风险的转移与对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实现其风险管理功能;第三,从个体银行层面来讲,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大型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存在增加其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三个新特点:市场需求及市场规模日趋扩大,产品创新层出不穷,风险防范问题日渐突出,并由此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及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等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契机已经到来。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国内商业银行应当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选择适当的产品切入金融衍生市场,并注重提高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防范和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相似文献   

9.
董如楠 《时代金融》2013,(24):146-147
在当今21世纪,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在介绍衍生产品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主要从世界和中国两个角度来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国际衍生品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美国衍生产品发展趋于稳健,场外交易的衍生产品发展迅速,交易电子化飞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中国衍生品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金融衍生产品监管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国际化加快。  相似文献   

10.
张健 《中国金融家》2006,(10):66-67
在我国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推动下,国内银行和企业的各类外汇风险开始凸现,对外汇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市场对汇率利率的风险防范意识被逐步唤醒,尤其是近几年在改革人民币汇率体制、完善外汇交易市场、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等政策的配套激励下,外汇金融衍生品日益兴起并快速发展。银行在外汇金融衍生市场中具有既是参与者又是中介者的双重身份,是关键角色和环节纽带,近年来我行外汇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内外汇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