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京冀健康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津工作意愿,分析数据得出妨碍京冀健康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津工作的人才流动壁垒、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制约因素,进而立足天津的比较优势,强化机制、制度建设,探索出吸引京冀健康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津工作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地理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视角探究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实地调研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的典型地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对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因素是地理资源禀赋和政府支持,核心驱动力是区域文化和供应链品牌协作。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创建由“资源优势”向“效率优势”和“品牌创新优势”转化,有赖于政府制度创新、集群供应链品牌协同及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周 《市场周刊》2005,(45):7-7
“十五”期间,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领跑中国区域经济。来自铁道部统计中心的数据表明,“十五”期间,铁路为四大直辖市发送旅客57314万人,客运周转量1138.48亿人公里,发送货物39793万吨,货运周转量4226.01亿吨公里,为四大“龙头”经济发展起到“拉动”和“推进”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谦 《商业时代》2005,(24):51-51
投资陕南饮用水产业整个营销战略的核心是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2008奥运年送水进京,汉江水的概念将以无与伦比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京津、华北平原和全国人们的消费观念之中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和“汉江”两个知名“品牌”,以及“奥运效应”形成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水源地优势和完成品牌嫁接,以工程沿线北京等大中城市为主要目标市场,充分造势,力争成名。本文所称饮用水包括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等。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目前我国热点经济问题,也是河北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区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跟北京、天津的经济发展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河北省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偏大,投资于第三产业的比重偏小。经济整体缺乏强劲的牵引力,处于偏基础性的产业结构生产阶段。河北省应适度转移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到第三产业上来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京、津、冀之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秩序的出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市场竞争的方式也由企业之间的竞争扩展到了区域间的竞争。品牌也不仅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更代表着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经济实力。文章以“呼包鄂”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区域品牌涵义及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互动效应的前提下,浅述了“呼包鄂”经济圈区域品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区域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6,(8):52-52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创建区域品牌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增创新优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针对产业集群普遍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内聚力不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乏、创新能力低、相互仿冒抄袭现象严重、行业协会功能未能发挥等问题,提出了创建区域品牌的构思,目的是为了用品牌来对产业集群进行整合,提高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此,广东省把“探索创建区域品牌”的工作被列入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进入乳业行业以来,新希望乳业历经了并购、整合管理以及当下正在进行着的通过品牌管理提升企业经营力三个阶段,将12家全国跨区域的地方优势乳企,近20个子、副品牌的分散管理,最终归纳到现阶段的以旗舰品牌和“A+1”联合品牌的多品牌结构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竞争激烈的防盗门市场上,引领风骚的品牌南有“美心”,北有“盼盼”,在中原和华北一带,尤其是京、津的高档防盗门市场上,产自邢台市的“门王”牌防盗门小有名气。生产“门王”牌防盗门的老板叫张君明,这位30多岁的汉子,除了生产防盗门之外,还拥有一家装饰装修公司,一个广告公司,一座营业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场。当地人都尊称他为“门王”。  相似文献   

10.
蒲蒲兰 《国际广告》2009,(6):132-132
5月9日,由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办的“2009城市旅游品牌传播峰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省、市政府外宣办、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外国旅游机构驻华代表出席了会议。通过深入交流,参会代表就中央电视台在城市品牌传播上的优势形成了共识:“借力品牌媒体,打造品牌城市和品牌旅游”已成为推动城市品牌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金星啤酒要成功打造全国性啤酒品牌,必须对一线城市啤酒市场的运作特点、难点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好攻占城市市场的整体战略规划。对每一个区域的城市市场探索不同的运作模式。集中企业有限的优势资源各个击破,做到全国各区域核心城市的优势占有、步步为“赢”。方有可能实现品牌的成功升级。  相似文献   

12.
以产业集群为研究视角,旨在探讨和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的反作用。在回顾相关理论文献的背景下,对温州产业集群内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区域品牌形成后对于产业集群的作用,主要包括区域品牌的识别效应、扩散效应、聚合效应和搭载效应进行分析。通过对区域品牌作用的研究将指导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品牌战略方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施文 《中国品牌》2013,(7):112-113
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集合体,是企业各方面优势如质量、技术、服务、文化等的综合体现。美国广告专家莱利·莱特认为,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但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拥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在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下,品牌不仅是企业的名片,更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外部形象,也是国家实力和财富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之一。福建省近年来在品牌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提高了品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培育了“恒安”、“七匹狼”、“安踏”、“三棵树”、“九牧”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4.
我们学习的是企业在“湖南效应”影响下,区域市场的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湖南效应”实际上就是在一个潜在的市场上,开发独特的文化作为营销手段,以广告形式加以推广的综合性品牌营销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激烈的电视竞争格局下,河北卫视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经过深入洞察,找到了强势崛起的发展道路,即两个坚持:坚持“快乐家+家”的频道定位,并进一步升级成“快乐家庭频道”;坚持“品牌全国化、营销区域化”的运营理念,品牌在全国叫响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首先在自身的优势区域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中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拓展成为关注焦点。本文聚焦中国央企,采用双案例研究方法,从全球营销战略视角,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探究中国央企品牌在“一带一路”市场的品牌国际化路径。研究问题包括:(1)央企品牌在进入“一带一路”东道国市场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及面临怎样的挑战?(2)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分阶段实现品牌国际化?(3)在品牌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央企发挥何种能力,以获取合法性并建立竞争优势?本研究发现:央企品牌的国际化经历品牌进入期、品牌差异化优势打造期及品牌形象培育期,央企品牌需获取认知合法性以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取实用合法性以建立差异化优势,以及获取道德合法性以培育品牌形象;来自中国政府、国内商业网络和企业自身所在集团的资源支持成为央企品牌国际化的独特优势,且资源间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品牌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央企通过发挥洞察与整合能力、开发与增值能力,以及沟通与联结能力应对品牌合法性挑战,实现国际营销能力的提升。本研究丰富了关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实现品牌国际化的理论,对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转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哲 《商业时代》2007,(21):96-97
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集中表现。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区域品牌,已经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思路。打造区域品牌,应依托产业集群特色,科学地规划,明确区域定位,打造品牌集群,形成区域品牌经济。  相似文献   

18.
准公共产品视角下区域品牌建设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区域品牌的准公共产品确认的基础上,得出区域品牌的建设会出现市场、政府及第三方组织单独供给失灵,进而提出区域品牌多元联合建设模式,并以浙江“织里童装”区域品牌为例,对区域品牌建设策略进行如下探索:地方政府应当承担区域品牌建设的主体责任、区域龙头企业加强宣传和质量认证、第三方组织加入实现公共产品充分供给.  相似文献   

19.
传统区域品牌的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中,形成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区域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探索传统区域品牌的困境及其重新崛起、重获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措施,为传统区域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纪峰  王建彦 《商》2014,(23):234+208-234
文化力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代表着区域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能够促进区域的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了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内涵及意义,并分析了宿迁打造项羽文化品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宿迁打造项羽文化品牌的对策:提升品牌背书效应;增强辐射效应;提倡全民参与,进行全员营销;发掘品牌价值,塑造品牌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