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存在的问题 (一)边牧地区信用意识相对薄弱。一是由于大部分农牧民文化水平偏低、信用观念相对淡薄,借钱不还、有钱赖账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大部分农牧民对征信工作认知较浅,仅停留在"有钱还钱,说话算数"上,对什么是征信,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信用信息收录到个人征信系统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农牧民的经济意识和诚信观念提高了,持有“信用证”这个绿色“通行证”,贷款无需担保抵押,程序简单方便,享受优惠利率,有效满足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资金需求。如今一提到“信用工程”,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说:“诚实守信得民心,特色产业富百姓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建设过程中,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农村“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并涌现了一大批名副其实的信用先进典型,在农村信用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却意外地出现了农村“信用户”不守信用的奇怪现象.暴露出当前农村信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管理》2005,(8):63-65
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汇发(1999)103号”件(关于下发《出口收汇考核试行办法》)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批复,《中国外汇管理》杂志被授权公布刊登“出口收汇荣誉企业”(A类)、“出口收汇达标企业”(B类)名单,后又被授权公布刊登“出口收汇荣誉企业”(D类)名单及外汇违法(负面)信息。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中国外汇管理》杂志共公布各省市自治区2万多家A、B类企业名单,及时披露了外贸外资企业等涉外主体的信用信息,培育了社会信用市场,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企业的信誉度及信用等级。现在,《中国外汇管理》杂志推出“中国优秀涉外企业信用信息推介计计”,增设“中国优秀涉外企业”推介专板,向国内外广泛宣传优秀涉外企业,推介优秀涉外企业的信用情况、经营业绩、主要产品及服务等,欢迎有资格且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标准的要点及国内外相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在中央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指导下,信用评级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征信管理局,陆续出台了有关信用评级的政策规章?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金融行业标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JR/T0030—2006),包括信用评级主体规范、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信用评级业务管理规范等三方面的内容。这是继2006年3月国内第一部规范评级机构业务行为的部门规章《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9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后又一管理信用评级业的重要件,是对“指导意见”的深化和细化,必将对中国信用评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里程碑意义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存在问题 (一)社会诚信缺失。乡村农牧民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还贷意识,而农村信用社出于风险控制考虑,贷款发放谨慎。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与德州市民营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民营委)密切合作,在全市指导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搭起金融机构与中小民营企业间的桥梁,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5年始,人行海东中支党委敏锐察觉到辖区信用环境状况已严重制约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投入,行党委即刻根据地区实际把治理信贷信用环境工作摆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辖区积极开展了三信用(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2006年在信用乡(镇)建设的基础上又将创建层面逐步拓宽到了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信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五信用”建设上。  相似文献   

9.
论信用培养     
王志刚 《山西金融》2002,(12):26-28
在信用问题上,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对目前信用状况的忧虑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很少涉及信用培养问题。但是,要使整个社会信用度得到提高,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培养信用”,培养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意识,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经济秩序,让信用资源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双语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违约互换可被视为对标的资产违约购买的一项保险,或是标的资产的卖出期权。如图所示.在一个典型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中,出售信用风险一方(即“信用保护的购买方”)定期向“信用保护的出售方”付款,支付金额等于协商好的基点数乘以标的债券或贷款的面值。如果标的债券或贷款的发行人没有违约,购买信用风险的一方(即“信用保护的出售方”)就没有支付义务。  相似文献   

11.
林伟  王再峰 《理财》2006,(1):23-25
最初的信用体系建设显然与银行信贷高度相关(“信贷”顾名思义为“信用贷款”),我国金融业在整个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中起步应该是比较早的。如果谈论“信用”话题而缺少了金融业的声音,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缺憾。基于此,记就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的王国恩副教授。  相似文献   

12.
一、通辽市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现状 (一)农牧民开办的信用、联保、财政贴息、抵押类贷款等是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信贷产品。辖内农村金融机构在对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农户评定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信用档案,对贷款户进行持续跟踪,从而发放具有一定额度限制(1万至5万元)的无抵押贷款或互相联保贷款。截至目前,通辽市已为35.81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占到农户总数56.88%;通辽市8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发放以农牧民为主的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财政贴息贷款、农牧民抵押贷款19.5亿元,有26万农户获得贷款支持。  相似文献   

13.
信用担保业务,是指信用担保公司(以下简称“担保公司”)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提供信用保证,一旦借款人出现到期不能履行债务的情形,商业银行有权要求担保公司按约定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的规定,信用担保应属于保证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村金融》2006,(2):57-58
“金光道”之意向性信用额度(合作协议) 一、概念意向性信用额度,即合作协议(包括农业银行与企业或事业单位、农业银行与政府部门或管委会等政府派出机构签订的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是指在农业银行与客户(政府)双方充分协商,达到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农业银行愿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向客户提供一定意向性信用额度,在客户信贷需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等贷款条件的前提下,给予一定信贷支持的书面件。  相似文献   

15.
苏存  李杨 《海南金融》2002,(2):26-28
本分析了创建“信用乡村”的意义,并对认识、步骤、考核等几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建信用乡村活动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李旭超 《西安金融》2007,(12):73-74
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伊犁州中心支行在解决贫困农牧民贷款难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西北五省区首创了“农户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以下简称农保中心),为贫困农牧民获得小额信贷进行担保,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本文通过农保中心的实践,对发展普惠金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6月14日上午,宿州分行在营业大厅、汴河路、淮海路、国贸等四个支行营业网点门前设置咨询宣传点,开展了“征信知识宣传日”宣传活动,拉开了“征信知识宣传月”活动的序幕。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我与我的信用记录”、“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旨在普及征信知识,提高百姓信用意识,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宿州。其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信用是二元主体或多元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信用诸要素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信用制度。与高度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以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为基本形式的发达的信用制度。目前,我国通常所称的“社会信用差”以及政府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中的“社会信用”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19.
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表面看,社农贷款“两难”是抵押担保问题.但核心是信用问题,症结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农户信用度较高,信用社对农户信用状况比较了解.即使不进行抵押担保.农村信用社向具有较高信用的农户发放贷款也是安全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6月.人民银行商丘市中心支行向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信用建设为核心.以评定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为载体,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由于信用缺失,制约了消费和投资,以放贷为生的银行也不得不“惧贷”、“惜贷”。信用缺失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