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能有很多人听过煮青蛙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将一只青蛙放在大锅里,加水后用小火慢慢地加热。青蛙虽然约略地可以感觉外界温度的慢慢变化,却因惰性与没有立即必要的动力往外跳,最后被开水煮熟而不自知。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的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企业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谁是最后一只青蛙?  相似文献   

2.
人在边缘     
“假如我们不能使自己越来越好,那么情况就会变 得越来越糟”。 一段时间以来这句话蹦在我脑子里,我把它记录 下来,夹在笔记本里。笔记本里另外还夹有一页前些 日子我从《湖南日报》上剪下来的宣传画,画面是一只 青蛙,鼓瞪着迷蒙的双眼。附言大意是:科学家曾做过 一项实验,将一只青蛙投向热水锅里,青蛙马上跳离 了热水锅;又将青蛙投入冷水锅,逐渐加热,青蛙在锅 中舒服地游戈着,最后水沸了,青蛙已无力跳出…… 我的气力亦在一点点消耗着。不好意思地讲,我便 如这只蛙,生无鸿鹄之志,数得着的梦想,便是藏匿田 园,伴清风朗月…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听说过"温水煮蛙"的典故.把青蛙放在冷水里慢慢煮,青蛙不会反抗,等到水热了,青蛙再想跑已经没有力气了.但如果一开始把青蛙扔进热水里,青蛙就会奋力跳出锅逃跑.  相似文献   

4.
青蛙和兔子     
《轴承工业》2008,(2):33-33
青蛙在池塘边开了个诊所。一天,诊所里来了一只大兔子和一只小兔子。小兔子捂着嘴巴喊痛。青蛙问小兔子是不是牙痛,小兔子说是。青蛙马上就给小兔子开了些镇痛的药,又嘱咐小兔子,以后不要再啃坚硬的东西了。旁边的大兔子听到后哈哈大笑,说:“我们兔子的门牙是会不停地长长的,如果不去磨牙,我们就无法闭嘴。小兔子牙痛,是因为它还不适应磨牙,你只要给它点止痛药就可以了,你让它不要磨牙,那不是害了它吗?我就听说你医术不高,果然是这样呀!要不然你怎么连自己的腿都治不好呢”?青蛙无语!  相似文献   

5.
从危机到问题 如果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中,青蛙会马上跳出来。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入凉水中逐渐加热,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热水烫死。企业中的问题也是这样,一些小问题日积月累会成为大问题和潜在的危机,等危机爆发时,却已经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职场寓言     
狐狸与山羊的较量。一只狐狸不慎掉进井里,怎么也爬不上来。口渴的山羊路过井边,看见了狐狸,就问它井里的水好不好喝。狐狸眼珠一转说:“井水非常甜美,你不如下来和我分享。”山羊信以为真,跳了下去,结果被呛了一鼻子水。它虽然感到不妙,但不得不和狐狸一起想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青蛙实验     
《轴承工业》2007,(10):32-32
19世纪末,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青蛙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在那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里,青蛙用尽全力,一下就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跳到锅外的地面上,安全逃生!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听说过温水煮蛙的典故。把青蛙放在冷水里慢慢煮,青蛙不会反抗,等到水热了,青蛙再想跑已经没有力气了。但如果一开始把青蛙扔进热水里,青蛙就会奋力跳出锅逃跑。企业也一样,日子好过时,对危机和  相似文献   

9.
渔夫和蛇     
一次,渔夫出海,偶然发现他的船边游动着一条蛇,嘴里还叼着一只青蛙。渔夫可怜那只青蛙,就俯下身来从蛇口救走了青蛙。但他又很可怜这条饥饿的蛇,于是找了点食物喂蛇,蛇快乐地游走了。渔夫为自己的善行感到非常欣慰。时过不久,他突然觉得有东西在撞击他的船,原来,蛇回来了,而且嘴里还叼着两只青蛙。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了一则《新乌鸦喝水》的寓言,说有三只小乌鸦比赛,看谁先喝到小口径瓶子里的水,其中两只小乌鸦按照老前辈的办法,忙忙碌碌到处找石子提升水位,而第三只小乌鸦却独辟蹊径,找来一根麦秆插进瓶子,轻轻松松地就喝到了水。应该说,“冠军”非第三只乌鸦莫属。然而,担任裁判的老乌鸦却判它破了老规矩,与“冠军”无缘。看罢此则寓言,我既为第三只聪明的小乌鸦打抱不平,也为前两只事倍功半的乌鸦感到可悲,更对墨守成规、封杀新生事物的老乌鸦感到可恨。时下,也有一些同志像前两只小乌鸦一样,思想因循守旧,工作墨守成规,“身子进了新时代,脑子…  相似文献   

11.
细究“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一个和尚挑水吃,”说明这个和尚如果不去把水挑回来,这个和尚就会没水喝.回过头来看.原来这个和尚是因为要喝水,而客观上又具备了挑水工具,所以挑得越多自己享用越多,劳动同利益成正比.因此,他始终不会让桶空着,出现断水现象.“两个和尚抬水吃”,情况有了变化.客观上讲,一只扁担两只桶.两个人去挑水.劳动工具不够用,客观劳动条件不充分,给偷懒造成了条件,只好共同去抬水了.总之,挑水责任不明确.两个人都要用水,谁用得多,谁用得少,很难说清.利益分配不清,就缺乏内驱动力去激励某一个和尚积极挑水.由此看来,也就只好两个和尚一起去抬水  相似文献   

12.
老虎和猎狗     
《轴承工业》2008,(1):33-33
在一个动物园里,一只猎狗独自溜达来到老虎的笼子边,心想:这可是森林之王啊,如今却被困在这里。它想得入了神,一不留神掉进了老虎笼子里,围观的人都以为猎狗死定了,猎狗也绝望地叫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三桶油"引入民资,既符合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可以帮助"三桶油"改善现金流。深处市场寒冬期的油气行业,2017年将开始巨大的变革,上游、中游将进一步放开,将持续有资本进入,混改被寄予厚望,民营油气企业迎来发展机会。同时,"三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部分业务可能实现分拆经营或上市,这将实现公司估值的提  相似文献   

14.
在观察各色各样的经济现象时,有个著名的“桶”论:如果某事物的发展由若干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话,不妨将这个事物比喻为一只桶,而将影响它的发展的那些因素视为排成这只桶的若干块板。常识告诉我们,某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如果把中国汽车工业看成一只桶的话,我们将看到什么?毫无疑问,我们将看到中国汽车之桶总是装不了国人想装的那么多水,让人急得不行。都说中国汽车工业大有潜力,甚至要在不长的日子里成为‘吱柱产业”,按理说汽车工业发展速度应该比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快些儿才对,可是自1993年下半年起汽车市场却持…  相似文献   

15.
职场寓言     
狐狸与山羊的较量。一只狐狸不慎掉进井里,怎么也爬不上来。口渴的山羊路过井边,看见了狐狸,就问它井里的水好不好喝。狐狸眼珠一转说:“井水非常甜美, 你不如下来和我分享。”山羊信以为真,跳了下去,结果被呛了一鼻子水。它虽然感到不妙,但不得不和狐狸一起想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狐狸不动声色地建议说:“你把前脚扒在井壁上,再把头挺直,我先跳上你的后背,踩着羊角爬到井外,再把你拉上来。这样我们都得救了。”山羊同意了。但是,当狐狸踩着他的后背跳出井外后,马上一溜烟跑了。临走前它对山羊说:“在没有看清出口之前,别盲目地跳下去!”  相似文献   

16.
青蛙的国王     
《轴承工业》2008,(5):36
青蛙们没有国王,就请神指派一个国王给他们。神觉得它们的行为特别可笑,便将一根又圆又粗的木头扔进池塘里。青蛙们听到木头落下的声音吓了一大跳,全都潜到深水里去了。但好景不长,青蛙们很快就厌倦这个木头国王了,又有青蛙向神提出请重新派一个新国王,一个活生生的,而且十分强健的国王。  相似文献   

17.
郑悦 《IT经理世界》2014,(17):24-25
正与已经适应了自己看法的年长者相比,"鲜肉"们更能锐利地发现市场需求硅谷偏爱年轻人是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个夏天的尾巴,能与从硅谷传来的"冰桶"挑战相抗衡的就只有各种"小鲜肉"的故事了。"小鲜肉"在国内被叫做90后创业者,他们的个性与行事风格成为创业故事的新元素。其产品既包括可以展现卖萌文化的"脸萌",也有可以把米粉卖得很有法律气质的"伏牛堂"等。而在硅谷,这些"小鲜肉"们被叫作"20-something"(20岁出头)创业者。  相似文献   

18.
正受益于国际油价上涨,油气行业盈利大涨,但同时资本支出都在增加。每年年报披露完毕,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三桶油"的各种财务指标都会被拿来比较。近几年,国际油价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后,在震荡中有所回升。三桶油的成绩与油价紧密相关,盈利能力也一直在变化。3月底,三桶油2018年年报相继出炉。受益于油价上涨,三桶油的盈利水平都实现大增。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美国曾有一个闻名于世的实验,那就是康乃尔大学所做的“油中蛙”与“水中蛙”的实验。实验人员在一只铁锅里注入多半锅油,等油烧沸后,把一只蛙丢了进去。这只蛙在生死关头竟然迅猛地跃出使它即将葬身的滚滚油锅。过了一会儿,实验人员又在同样大的一只铁锅中,放进同等的冷水,再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入。在冷水中,这只青蛙悠然自得地“畅游”。实验人员悄悄用炭火给水慢慢加温,青蛙依然“畅游”。当水温升到青蛙难以忍受的程度时,它想再次逃出,但在温水中已麻痹的神经和松软的肌肉,再也不能使它创造“奇迹”了。 同一…  相似文献   

20.
唐宁远 《广西电业》2004,(12):69-69
最近,读了一则《新乌鸦喝水》的寓言,说有三只小乌鸦比赛,看谁先喝到小口径瓶子里的水,其中两只小乌鸦按照老前辈的办法,忙忙碌碌到处找石子提升水位,而第三只小乌鸦却独辟蹊径,找来一根麦秆插进瓶子,轻轻松松地就喝到了水。应该说,“冠军”非第三只乌鸦莫属。然而,担任裁判的老乌鸦却判它破了老规矩,与“冠军”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