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何乐 《中国市场》2007,(16):27-30
从去年开始,中国股市进入牛市。股市就像中国经济一样,发展速度惊人,引得大量新股民纷纷进入,试图大捞一把,并构想着发财美梦实现之后的美好感觉。这种情况引起了政府、境内外学者、媒体投行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那些持有“泡沫论”的学者和官员,一时间被指为唱空股市的“乌鸦嘴”。然而,一个健康有序的股市,实在少不了这些吹散狂热的“乌鸦嘴”。  相似文献   

2.
2007年的中国股市获得了很大的增长,期间一直夹杂着股市泡沫的争论,本文从经济泡沫的概念谈起,回顾了历史有名的泡沫事件,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分析,指出股市存在泡沫的合理性及目前中国股值并没有高估,最后提醒警惕股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危害和防止股市泡沫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姜瑞春 《商业时代》2012,(29):74-75
文章结合中国股市特点论述了非理性泡沫的相关问题。首先阐述了中国股市非理性泡沫的内涵及其形成机理;通过构建需求函数,供给函数进而推导出股市的均衡价格,构建了非理性泡沫的理论模型;最后结合中国股市的特点,提出了应对非理性泡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海外媒体又卷起汹涌之势开批中国股市。一些外国投行认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甚至建议中国政府出台严厉调控措施。一时间众说纷纭,反对者、恐慌者、观望者、赞成者各抒己见,言论自由,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改进的F-O模型来测算股市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与中国沪深AB流通股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来估计和测算中国股市的绝对泡沫量。使用绝对泡沫量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值来反映我国股市泡沫量的相对规模。  相似文献   

6.
王延清  沈颖初 《商业科技》2008,(30):325-326
本文通过改进的F-O模型来测算股市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与中国沪深AB流通股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来估计和测算中国股市的绝对泡沫量。使用绝对泡沫量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值来反映我国股市泡沫量的相对规模。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存在泡沫和判断股市什么时候下降不是一回事,泡沫指的是股市上升,主要是资金推动,大家乐观;投资是取决于你对其他的行为怎么看的,投资者不是去判断这个公司做得好还是不好,而是判断资金是进还是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就会出现泡沫,所以我觉得中国股市过了2500点以后,就进入了泡沫的时代,进人泡沫时代的话,它能够维持很久的,是在资金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是在经济周期还是朝好走的情况下,一般说来泡沫不会破灭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上证综指、深成指等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股市泡沫问题再度引起业内人士关注。笔者认为,我国的股价指数设计存在严重的缺陷,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们对股市泡沫认识的偏差。必须采取措施,完善股价指数设计,使我国股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终于走出了漫漫熊市,进入了快牛时期。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股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另一方面,由于热钱的涌人,流动性过剩等因素推动股市快速上涨。但是大多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股市在这轮牛市中,资产的价格远远超过其合理的价值,出现了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10.
自17世纪欧洲发生“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等金融事件以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兴衰就始终伴随着股市泡沫的生成与破灭。因此,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自己投资的市场是否存有泡沫,泡沫度有多大,无疑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本文通过市净率法,对中国股市的泡沫度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股市泡沫的生成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两次股价腾飞都导致了股灾个人对股市的投机可能是合理的,但由此产生的从众行为并非是理性的媒体对股市泡沫形成有根本性的作用中国股市不会推倒重来,只能在发展中完善安然事件已经过去,但我们不能认为这样的事情会消失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股市的持续过热,提出了中国股市应由泡沫走向理性繁荣的论断,同时对中国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婧  韩函 《现代商业》2007,(23):256-256
针对中国股市的持续过热,提出了中国股市应由泡沫走向理性繁荣的论断,同时对中国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资源、股市等都处于泡沫破灭之中,唯独中国房地产泡沫尽管存续已久、且调控连连,市场表现却异常稳定,说明中国房地产泡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总结出几大认识,提出房地产市场化程度不高、居民收入严重分化、房地产偏好、股市投资功能弱化、住房持有环节税费偏低等中国特有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推动我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为过剩的流动性,其他如我国股市价值重估,公司业绩增长等利好因素已经被疯狂上涨的股指所透支,故基于现在的股票价格,我国股市已经存在泡沫。但由于过剩的流动性,股市泡沫不会立刻破灭,还会继续走高,但为了抑制泡沫快速变大,政府将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投资者将面临着极大的政策风险,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回归价值投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李新 《财贸经济》2007,(8):37-41
当前中国股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再次引发了泡沫之争。本文就这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技术创新的冲击风险以琴工业化的推动等基本因素,在客观上决定中国股票具有高增长和高风险的特征。而重大制度性变革则可能加大股票市场的风险。因此,应当正确看待中国股市的发展,慎重处理产业发展、经济周期与股市兴衰三者之间关系,并使之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5经济年,全球经济弥漫着泡沫;2006年,又将怎样? 我们认为,2006年的全球经济仍将处于一个巨大的泡沫之中,混乱将再次贯穿始终。这个泡沫(如房地产、股市和大宗商品)的价值可能超过15万亿美元,也许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泡沫。中国和印度处在这个最大泡沫的中心。形成泡沫的最大原因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供应政策,以及通货膨胀依然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1987年“黑色星期五”以来,美国股市一路飙升,于是很多人认为美国股市充满泡沫。为此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从股市发展的创新性思维、股市繁荣的潜力所在、股市繁荣的引擎、股市繁荣的坚实基础以及股市繁荣的重要保证五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资讯     
高官两会谈财经热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对股市总体有信心成思危5日重新澄清了去年12月以来有关所谓“股市泡沫论”的观点。他认为,他的责任是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不要等到泡沫太大的时候破灭造成巨大损失,对股市总体是有信心的。他指出,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化率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0.
股市泡沫会影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引发危机甚至威胁实体经济。本文围绕股市泡沫展开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股市泡沫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了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度量和基于此的股市泡沫预警研究。最终发现,因为我国股市具有严重非理性特征,在进行我国股市泡沫预警模型研究时,加入投资者情绪变量会大大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