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30年,消费社会发生巨大改变,各种消费文化也悄然形成。消费社会中较近出现的两种文化——品牌消费奢侈化和奢侈消费大众化,看似矛盾,实则相伴而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笔者从消费现象入手,以求透过表面究其深层形成原因,并试图探究两种消费文化对消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奢侈消费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纵观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诸如路易·威登、古驰、香奈儿等普遍来自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深化落实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背景下,我国奢侈消费逐渐升温,一方面在刺激消费过程中对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奢侈消费非理性特征明显,并且翌日剧增,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奢侈消费为研究视角,以经济学维度对我国奢侈消费现状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基于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引导我国奢侈消费走向理性与"绿色"发展态势的策略。旨在推动为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消费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孙雷 《广告大观》2006,(2S):52-55
“存在即合理”,如果把这句被理论界持长久争议态度的话用在当前的奢侈品品牌消费上,就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必然。从国际范围的奢侈品消费,到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奢侈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标志。奢侈品品牌塑造及其独特的传播规律,也自然成为营销界关注的热点。本专辑试图提供第三方的专业平台,旨在为众多的传播代理机构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参考:从“奢侈品牌的奢侈本质”、“不要小看奢华的竞争力”、“奢侈品牌运作潜规则”、“制造渴望的奢侈品牌传播”、“中国消费者的奢华消费与营销哲学”、“奢侈——中国酒的新蓝海”等系列文章中,你可以看到,有关“奢侈品品牌消费”的概念正悄悄来袭……[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佚名 《现代商业》2012,(31):22-25
炫耀性消费指向的往往不是物本身,而是物所承载的地位、身份、品味等,即其符号价值。消费社会将各种传统经济形态整合到了一般消费这一领域中来。由于大众消费的兴起,中低层阶级从前视为奢侈品的东西在社会上扩散,普通人曾经无缘受用某种奢侈品正在不断地升级为必需品。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使用的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满足在消费中表现为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精神需求的消费更多地注重满足情感需求、自我表现、奢侈和炫耀心理的满足。这两种需求的满足可以用"基本需求消费"和"炫耀性消费"来表述。  相似文献   

5.
《商》2015,(6)
本文基于反腐视角下,以奢侈品为出发点,对公职人员的奢侈消费从获取渠道和消费准则两方面进行了行为分析。然后在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不法公职人员奢侈消费的五个行为特征:消费内容具有低端性、消费行为具有隐蔽性、消费方式具有隔离性、消费心理具有矛盾性和来源渠道具有灰色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各个层次的消费水平更是不能比拟,奢侈消费也就逐渐成为都市消费的一种形式。但奢侈消费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里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奢侈消费进行分析,倡议在现行社会中要提倡节约,理性地对待奢侈消费,坚持适度消费、绿色消费,遏制奢侈之风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国内消费政策调整、企业公布品牌销售数据等消息,奢侈品再次成为媒体及公众热议的话题。 近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对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进行调整,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由5000元提高至8000元,业界预计此举利于刺激国内奢侈品消费;2012年11月8日,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消费者明显提升了对中国未来奢侈品牌前景的信心,但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奢侈     
自2005年中国的奢侈消费爆发之后,与新贵和中产阶级一同补习“奢侈知识”的,还有中国的企业们。国际领先的奢侈品企业正在中国市场上亲身示范:奢侈不仅意味着极近完美的产品,还意味着一套自成体系的管理逻辑。  相似文献   

9.
《消费导刊》2012,(5):I0007-I0007
“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不到1%到2010年的10%,12年间增长了10倍。在接下来的5年,仍将高速增长。”3月22日,2012博鳌论坛上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2年度报告》中如此描述。在三月份某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国。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又以礼品消费占多数。在巨大的市场形势下,中国奢侈品品牌化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伯建新 《广告大观》2010,(11):53-54
高端自酒奢侈化的背后因素 奢侈品白酒和其他一些快消品所不同的是,其更多的是一种非己的消费。作为高端白酒的消费,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公务或者商务消费即公款消费;二是礼品消费即“喝的不买,买的不喝”,奢侈品白酒更多的被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我国奢侈品牌消费市场近十多年发展快速,国内消费者消费心理与国外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分析了国内消费者消费奢侈品牌的心理特征,并从这些心理特征出发,尝试给国内品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最新数据统计,中国内地2010年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和豪华汽车),占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有消费奢侈品的最大人群,却没有自己的奢侈品牌(好不容易来了个胡润把茅台、五粮液纳入世界奢侈品牌榜单,不料却被对方高调拒绝)。  相似文献   

13.
奢侈品线上销售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于价值为几千元到10万元不等的高端消费品来说2.0版的消费时代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14.
谭立永  张娟 《现代商业》2007,(17):217-217
高盛伦敦总部分析师雅克·富兰克·道辛曾说:“中国奢侈品市场在未来十年内将以每年20%的增速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市场,十年后,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位居世界第二,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群。”对中国现实来说,奢侈还是节约是一个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奢侈消费原理,并试图从现实市场找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乐 《中国市场》2007,(3):20-23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活跃,多少说明了几十年来开放和融入世界的中国有能力消费和鉴赏顶级消费品了。这不仅是理性的市场行为,更是中国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和文化、消费心理成熟的映射,故而还算是积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吸引顶级消费商到中国投资经营,既开拓了市场,又刺激消费和涵养国家税源,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强大消费潜力,奢侈品消费在国内日渐风靡。从2004年起国际奢侈品牌开始掀起一股中国圈地狂潮,中国开始成为奢侈品消费的最后一块黄金乐土。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人群目前已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高盛银行伦敦总部的分析师雅克也指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在20亿美元左右,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市场。  相似文献   

17.
邓国用 《消费经济》2006,22(5):96-96,F0003
2006年7月26日至27日,全国第十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消费经济》编辑部的协助下,由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来自北京、上海、长沙、成都、西安、广州、武汉、石家庄、湘潭等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有中国消费经济学主要创始人、著名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圣明教授,以及何炼成教授、王裕国教授、刘光杰教授、文启湘教授、李江帆教授等一批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大会的主题是“消费环境与和谐社会”,具体内容为:如何营造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如何营造安全、和谐的社…  相似文献   

18.
高盛伦敦总部分析师雅克·富兰克·道辛曾说:"中国奢侈品市场在未来十年内将以每年20%的增速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市场,十年后,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位居世界第二,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群."对中国现实来说,奢侈还是节约是一个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奢侈消费原理,并试图从现实市场找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今年7月1日起,多项关于汽车消费.的新政策浮出水面。7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与国Ⅲ汽车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公安部下发的《服务群众十六项措施》中车牌终身制这一项于7月1日起实施;同时,去年实施的、至今争议颇大的交强险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今年7月1日起将在全国统一实行交强险费率浮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洋奢侈品牌凭借雄厚的品牌资产在华近20年的攻城略地,并没有为中国企业探索出一套可借鉴的品牌盈利模式,面对高速增长的奢侈品市场,中国企业将如何构建一个结合中国市场消费特征和中国企业特色的奢侈品牌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