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区域核心要素的孕育、培养角度分析绍兴纺织产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此揭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创新网络作为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平台,具有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分工、提高创新发生频率、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节约交易费用、加快创新资源的流动和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新区》2012,(3):38-39
为落实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国科发火[2011]259号),组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集群建设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原则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以科技资源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商业模式和创新文化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创新主体和要素,是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湖南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在介绍创新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内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和各结点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应从整合中小企业资源、创建虚拟企业网络、营造创新网络环境、不断完善创新系统等方面。大力提升湖南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有助于中小企业在网络中获得技术创新的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首先界定了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概念。并进一步具体分析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自主创新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梳理和再认识,提出自主创新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结果和创新社会效益四要素;然后,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围绕自主创新的4个要素,重点分析了南京高新区科技资源积聚与变化趋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园区经济质量、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和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最后,针对南京高新区面临大学、产业与政府互动性不够的核心问题,提出以政府资源为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业和创新动力;加强混成组织建设,促进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构建国际性网络组织,提升园区软环境建设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区域位于上海经济圈中的幔带区域,具有幔带区域经济发展运行的基本特征,该区域的工业经济结构表现为专业市场和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形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将极大地促进该区域的交通网络集成;城乡结合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市场网络集成;全面提高杭州湾区域产业集群整体水平;推进该区域的产业集群创新,加快杭州湾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引导科技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配置,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流动”。2020年,科技部发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创新要素跨省界自由流动”。2021年3月,浙江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省际产业创新飞地的指导意见(试行)》,以建设科技飞地为突破口,推动区域创新资源充分流动,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和集聚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要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中国正处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创新型中小企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创业性、创新性和高成长性等特点,决定了其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很高,要使其快速成长,如果仅仅依靠自身资源的积累,难以奏效。如何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带动中国经济成功转型,本文从产业生态的角度探讨其快速成长的要素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10,(4):35-35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产业引领的方向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杭州湾新区现在几乎还是一张白纸,没有太多旧的产业包袱,十分有利于引进一些重量级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优质产业、创新要素和智力资源的集聚高地,增强对余慈及周边区域的产业辐射,带动本土中小企业冲破低端发展的“路径依赖”。未来的杭州湾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姜胜建 《浙江经济》2006,(10):32-35
构建“大学或科研院所——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中介机构——企业”三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以集聚、激活创新资源和乍产要素,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发挥创新政策给力、中小企业发力、城市保障得力的合力作用,对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林洲钰  林汉川 《改革》2012,(9):43-52
利用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专利数据,研究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特征与决定机制。研究发现,发明专利比例持续上升成为近10年我国中小企业专利活动最显著的特征。专利产出与研发投资呈现出倒U型关系。人力资本成为发明、新型和外观专利的共同推动因素。适度的产业集中程度和外商投资营造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产业环境。政府的生产性补贴的政策工具对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具有积极效果,而要素市场和法律保护环境的改善营造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对策主要包括: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区域创新环境;构建企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通过突破区域创新系统的合作瓶颈,实现中小企业与区域创新系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4.
杨萍 《改革与战略》2014,(10):75-77
技术创新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复杂的耦合关系,二者交互影响、相互制约。文章认为,技术创新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区域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提升和经济结构合理等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主要通过环境营造、要素供给和开放性提升等方面促进技术创新网络的发展。从促使二者协调发展的角度看,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结构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模式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区域科技金融、强化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和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依靠创新和互动,集聚、提升发展要素,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促进企业聚集,培育特色产业,形成有竞争能力的地方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在日本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上具有重要作用。非研发创新是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产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时,将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通过详细探索以《机械工业临时振兴法》(简称“机振法”)为代表的产业政策体系,指出其采取制定计划、共同行为、给予融资支持等方式,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的非研发创新,加快日本机床、汽车零部件、电子零部件等产业发展,促进日本产业体系形成,提振日本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日本的经验能够为中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华 《特区经济》2009,(2):296-297
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许多区域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的集群以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针对性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首都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文 《改革与战略》2013,(8):94-98,104
协同创新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建立健全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网络体系必将对首都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核心支撑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首都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及创新协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此为基础,结合首都经济圈各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创新资源布局特点等,确定首都经济圈创新协作的重点产业领域。针对重点产业领域,从三个不同层面构建起大区域联动的技术创新链条与产业协作链条,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整合和区域比较优势最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动态     
《中国高新区》2009,(6):6-6
科技部将推动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全国政协副丰席、科技部部长万钢6月6目在“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论坛上指出,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科技部将推动建立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共享技术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面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建立大中小结合的产业创新联盟,沿产业链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15个成员国陆续生效,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部分RCEP成员国如越南、柬埔寨、缅甸等都是我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RCEP生效不仅有利于纺织业国际间商品与服务的流通,同时促进了区域间产业与要素的转移,进而影响我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合作水平。我国应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思路举措,抓紧布局和战略预判,打造以我国纺织产业体系为资源调配中心的全球生产网络,全面持续提升我国纺织业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