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景观水体,景观水体水质维护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比较了几种景观水体的净化方法.提出微生物处理方式是投资少、见效快、适应各种环境,最有市场前景的一种方式。其关键问题是解决优势微生物(菌种)的选取与培育。  相似文献   

2.
王育林 《杭州研究》2010,(2):109-111
为研究和完善杭州开放空间的评价方法,丰富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体系,并为杭州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以杭州开放空间的景观文化特色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广场、街道、滨水空间和历史文化保护区4个方面,研究和分析杭州开放空间景观文化特色的营造现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滨河景观公园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城市人文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以及文化景观的理论分析,结合石川河(城区段)滨河景观公园的实际案例,从石川河滨河景观公园中的防洪设计、景观小品、交通流线、地形设计、植物配置、健身运动场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人性化设计对城市滨河景观带的环境营造的意义,以期为城市滨河带人文特色的营造起推动作用,并带动类似景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力求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态与文化相融合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各类房产,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房产所营造的空间包括实体空间、景观空间和以二者依托的文化和信息空间。在房产交易中,景观空间、文化和信息空间属于“软性”指标,而实体空间则是“硬性”指标,在“硬性”指标中除反映二维平面和与层高相关的建筑面积外,还有诸如装修和设备的标准等诸多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杰 《魅力中国》2008,(2):184-185
一、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主要有地形、水体、绿色植物及其他不确定的自然因素;第二类是人工要素,主要指城市的设施和建筑物;第三类是社会要素,指影响城市景观的一种无形的因素,包括人对景观的感知体现和人对景观环境的改造等。本文研究的城市绿色景观主要指第一类自然要素和第二类人工要素中的绿色开敞空间,如公园、广场、滨水区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即指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以绿色开敞空间为主的人工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生态系统。在当今城市环境恶化和城市特色贫乏的背景下,通过对城市绿色景观进行系统分析和构筑,来体现城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品牌(CityBrand)从广义而言,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资源、人文性格、城市景观、经济形态等等诸要素被社会与公众,。泛认知且认吲的某种最具典型意义的象征与印象。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当下,城市品牌已经成为城市最大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品牌效应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能增加城市的竞争软实力,置换出更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黄华 《珠江经济》2005,(10):61-67
从时代的要求和现实中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来看,以和谐社会理念来营造和谐广东有其必然性。在营造和谐广东的过程中,必须关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民主法制与文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实施广东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广东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文明伦理观下生态农庄规划创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庆涛 《乡镇经济》2008,24(5):46-4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生态农庄旅游模式是一种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满足身心愉悦的新型旅游方式,而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对生态农庄景观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硬件保证。  相似文献   

9.
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和灵魂。任何一个社会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都对行政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本文从汶川地震中探析行政文化建设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希望在行政文化建设的历程中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0.
景观社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新现象,是马克思时代商品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技革命与文化经济的潮流中,景观现象逐渐扩延到全球各地,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选择偏好。我国也逐渐呈现出景观社会的诸多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转折性的视角转换。当前,应努力探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方式方法,加强景观全球化视域下相关问题的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效度。  相似文献   

11.
厉春雷 《北方经济》2012,(16):29-30
在当今消费社会,视觉化叙事早已成为主导的叙事方式,西方哲学和科学的某些方面也已经开始采用一种图像的而非文本的世界观。本文从哲学分析的角度入手,在阐释视觉与视觉文化特征的基础之上剖解了商品化的"景观社会"中企业品牌的建构及其视觉叙事。  相似文献   

12.
徐海晓  杨小强 《魅力中国》2013,(17):325-325
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大树的移植是关键性的难题,大树移植技术的广泛运用是现代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新要求。许多工程建设需要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营造绿色景观,体现其绿化美化的效果。要实现这些目标.往往通过大树移植。本文主要就园林绿化中大树的移植与养护进行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园林绿化技术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杭州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杭州社会经济发展迈入了新阶段,文化的发展将越来越深刻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发展进程中,并上升为新的发展诉求和发展动力。本文从对杭州当前文化发展状况的分析入手,联系他国发展经验,对地区经济总量达到较高水平后文化与产业形态、经济增长方式、政府职能、公众需求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针对杭州文化发展特征,对杭州文化如何应对经济增长、发挥文化要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和凝聚作用、为杭州整体实力提升发挥更大助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媒介事件在媒介的广泛参与、联动作用下,营造出盛大的媒介景观.也表现出现代民主社会、市场经济、消费文化多重博弈下,传播专业取向与大众日常生活世俗化.同时,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戏剧化的媒体景现现象,组织和推动了当代经济生活、政治冲突、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若将媒体纳入营销系统则显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新 《发展》2006,(12):140-140
本文从兰州市地域景观特色出发,对兰州城市色彩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兰州市特有的“山、水、城”地域景观特色为基础。更好地体现兰州市的城市特色,营造出更贴近自然、更为宜人的城市景观色彩系统。  相似文献   

16.
彭兰 《科学决策》2007,(6):11-13
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网络不仅作为一个媒体给传媒格局带来很多冲击,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孕育了各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的景观,既让一些人称奇,又让一些人困惑,更让不少人担忧。网络文化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而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景观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本文探讨的乡村景观的内涵、构成及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乡村生态旅游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形成乡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比较学的方式,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学思想建立的颐和园与基于现代消费文化的主题游乐公园-欢乐谷之间进行比较.分别对其背后的文化动机和经济功机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及其艺术设计表现方式的不同,和审美意趣的不同进行对比,深入探讨在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景观设计方式的不同之处.在经典文化与哲学消解的20世纪末乃至21世纪初,世界各地的景观设计界兴起一股建设主题游乐园的旋风,本文则是以对于这种社会文化现象的观察体验以及分析,从审美文化这一角度切入,对这种文化事实进行剖析.对其背后的文化原因进行论证和话题的展开,来求证主题游乐园其背后的文化成因以及审美倾向,以及其在现代社会背景经营运作中所具有的典型的现代景观特质.  相似文献   

19.
王怀钰 《魅力中国》2014,(26):91-9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这个人口聚集地已经逐渐成为了人类音乐的重要活动中心。音乐是见证人类发展的一种文化体现,其内在隐含的文化意义可以在人类以往的传统和发展中寻找到答案。城市由传统、文化和精神三方面构成,而音乐正是这三者的重要载体,故本文从我国的城市音乐文化特点出发进行了探索,继而分析出了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视角。  相似文献   

20.
秦春林 《特区经济》2006,213(10):247-249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的增加,古镇已成为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但在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弊端,景观生态学的引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以2005年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的广西兴安镇秦城水街的开发为例,从项目开发的思路、原则到具体的文化景观单元的开发等方面,对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